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弥曼差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弥曼差经》,亦称《前弥曼差经》,是相对后弥曼差(即吠檀多)而言。印度弥曼差派哲学的根本经典。阇弥尼(Jaimin生平不详)著。相传他为该派哲学的奠基者。本书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目前版本很多,最通用的是加尔各答版和孟买版。有多种注疏,最著名的为400年夏伯拉的《夏伯拉注》(又译《山隐师注》),其后有普拉帕格拉(5—6世纪,又译光显)为《山隐师注》作《大释补》和《小释补》;枯马立拉(7世纪末至8世纪初,又译童中师)也为《山隐师注》作《颂释补》、《呾多罗释补》和《图普底迦》。光显和童中师注释观点有重大差异,后来发展为两派,前者称师尊派,后者称贤者派。此后还不断有人为该经及其注释作疏。

内容简介

本书共12章2742偈(一说2621偈)。各章要目是:1.知源论,开篇明义本派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法(正确行为)的本质。并阐明什么是法,法的来源,正确认识的方法,吠陀的权威等;2.仪式行法差别,非量(误知);3.圣传教义上下文之轻重;4.诸仪式的互相影响;5.仪式行事圣传各部次第;6.行祭之条件;7.互相引用祭仪之法;8.引用之根据;9.引用赞颂之法;10.仪式行废得失;11.并行数法及一法数行;12.因一事特行法。从经的内容看可分为3部分;1.哲学部分。弥曼差派承认吠陀权威,尤其重视吠陀仪式,认为人的祭祀行为(法)具有一种“无前”的力量,这种力量可在现世或在来世得到果报。但是在行使祭祀时不得事前抱有欲望,否则将失去“无前”(新得力)。由于夸大了祭祀行为本身的力量,从而贬低了被祭祀的对象——神的力量,故本书具有某种无神论的倾向。2.逻辑部分。该经在考察知识的来源时,提出有6种量论,即现量、比量,比喻量、义准量、圣言量和无体量。现量指感觉,有时为直接的,有时要通过媒介,并分为有分别现量与无分别现量;比量由比较而得,主要靠经验,也分为两种,一是自悟,由内心推理而得,二是悟他,宣传推得之理;比喻量,知其相似而提出喻例;义准量,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立一新义以调和旧义;圣言量,主要相信吠陀之声,认为在吠陀语言之后必存在永恒常住的声(声常住论),此声极为神圣,是绝对的真知;无体量,未见实体的某种判断。这6种量都是取得真知的方法。3.祭祀部分。该经绝大部分条文都在阐述祭祀的方法,各种仪式行使的条件,祭司与祭祀者的具体做法等,内容庞杂,条文烦琐。

现在各国学者对本书的研究重点放在哲学的逻辑部分。在中国的汉文佛经中也有对声论的记载。

工具书的分类

工具书[1]按内容分有综合性的、专科性的;按文种分有中文的,外文的;按编辑体例与功用分有辞书、类书、政书、百科全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地图、名录等[2]

视频

弥曼差经 相关视频

吠檀多哲学的意义是?个人练习瑜伽一周几次适合?
成都悉瓦南达瑜伽吠檀多中心的一天

参考文献

  1. 常见的工具书术语,新浪博客,2008-11-29
  2. 工具书有哪些类型,中学生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