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张守维 | |
---|---|
图片来源 | |
基本资料 | |
职业 | 表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 |
教育程度 |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
国籍 | 中国 |
出身地 | 辽宁省葫芦岛市 |
出生日期 | 1918年10月1日 |
逝世日期 | 2003年3月1日 | (84岁)
演艺发展 | |
出道日期 | 1973年 |
代表作 | 舞台剧:《放下你的鞭子》 《白毛女》 电影:《 白毛女(电影)》、《小姑贤》、《青松岭》 |
张守维(1918年10月—2003年3月),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解放区新歌剧以及电影《白毛女》中杨白劳的扮演者。
张守维是第一位饰演“杨白劳”的演员,在歌剧和电影《白毛女》中分别演过王昆和田华的“父亲”。是他的表演让“ 喜儿爹”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在电影《白毛女》中的扮相,一个典型的华北地区老农的形象,老实巴交,面容慈祥。而在被黄世仁逼死的那一夜,他用带有明显河北口音的语调,一声声唤著“喜儿”、“喜儿啊”,满腹话语,却又无法说出,只能老泪纵横,默默无语,令所有观众肝肠寸断。可实际上,他出演这部电影的时候,才刚满33岁。但却把一位受尽苦难的老农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杨白劳这个人物,由此成为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艺术形象之一[1]。
张守维当年,受一首歌曲和一本书的激励,他只身奔赴延安寻求真理,后成为“鲁艺剧团”的著名演员;1918年10月,张守维出生于辽宁葫芦岛。8岁上就跟随父亲来到河北,在乐亭等地读完小学。所以他做演员后,说台词带有河北口音,反倒令人感到亲切。
后来他又到北平和西安等地念中学。而正是在西安读书的时候,他开始接触戏剧。
1937年,抗战爆发,他加入到爱国青年学生组成的“斧头剧团”,走上街头出演《放下你的鞭子》。惟妙惟肖的表演,简直以假乱真,在西安颇受欢迎。
就这样,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张守维就走上了演艺道路。19岁的他,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帮助下,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在这里,他先是被安排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然后,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表演。毕业之后,他就成为了鲁艺实验剧团的演员,参加了众多话剧剧目的演出。
1945年日本投降后,根据中宣部和周恩来的指示,延安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组成东北文艺工作团奔赴东北协助开辟根据地,延安鲁艺实验剧团团长沙蒙任团长,张守维和于蓝、严文井、刘炽、华君武等都是文工团的成员。他们于10月底到达沈阳,不久由于形势所迫撤离沈阳来到本溪。此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东北文工团的领导和成员几经变化,但张守维始终是团里的话剧台柱演员,他塑造了很多解放区军民喜爱的艺术形象,还经常随团向前方部队和解放区群众演出。随著演出次数的增多,和张平对唱的《河边对口唱》成为他的拿手歌曲。张守维作为台柱演员,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热烈欢迎。而他的拿手节目,就是和后来成为著名演员的张平合唱《河边对口曲》:
“ 张老三,我问你, 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曲,总能把我们带到过往的岁月。
1948年,嫩江省成立实验话剧团,张守维就担任了团长职务,并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将剧团办得像模像样,在当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嫩江省撤销后,他担任黑龙江省文工团团长。
1950年,东影厂(长影厂前身)拍摄电影《白毛女》,导演王滨和水华确定田华扮演喜儿,而杨白劳,则再次确定由张守维在来扮演。
那时田华23岁,张守维33岁,两人只相差10岁,却要在电影中扮父女。[2]
这对田华来说算是本色出演,但对张守维来说难度却大。他通过朴实无华而又生动感人的表演,让自己沉浸在角色里,将杨白劳这个受尽剥削和压迫的老农民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神形兼备,令人难忘。
1950年12月,张守维当选为黑龙江省文联主席。当时的张守维已经担任著黑龙江文工团团长的职务,但在拍摄现场,却一点架子也没有,非常平易近人。并且还把自己积累的表演经验传授给年轻演员田华、李百万等演员,使他们受益匪浅。
他曾于1951年8月以中国青年文工团歌剧队副队长的名义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联欢节,期间他参加了《白毛女》、《三岔口》等歌剧、京剧的演出和导演,联欢节后到他随团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波兰、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阿尔巴尼亚等欧洲九国进行长达为时一年的访问巡演,为在国际上提升新中国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做出了贡献。
这之后,张守维逐步走上了导演工作岗位,曾执导众多戏曲剧目,如京剧《断桥》、评剧《小姑贤》等。
1955年,张守维来到北京,成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主任,并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后来培养出柳云龙、张嘉译、俞飞鸿、张光北、邵兵等明星的李苒苒,在从艺之初,就曾得到过他的亲切教诲。
1955年3月,在中共解放初期,为了心中挚爱的戏剧事业,张守维辞去省文联主席的职位,辞去行政工作后,张守维调到北京专门从事戏剧教育,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主任,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有所成就的艺术人才。专心於戏剧教育;他饰演角色的电影不仅摘得国际电影奖项而且至今久映不衰。
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被隔离审查,58年7月到60年10月被送往市郊接受劳动改造。
“文革”中,张守维遭到突如其来的“审查”,在这特殊十年期间,他的妻子——长影厂的作曲家江巍(曾担任电影《满意不满意》的作曲)遭到迫害,两个女儿张妮妮和张晶晶也被送到北大荒支边。张守维的艺术生涯因此中断了近八年的时间。
直到1973年,张守维才终于重返银幕,在电影《青松岭》中扮演老五爷这个角色,当年脍炙人口的歌曲《沿著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就出自这部电影。
拨乱反正后,花甲之年的张守维焕发了新的艺术青春。他担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组负责人、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他将自己毕生对戏剧表演的热爱投入到扶植、培养文艺新人上。
时间进入70年代末,张守维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1979年10月,他被选为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这期间他担任了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组负责人的工作,为话剧舞台培养了众多新人。张守维,这位舞台和银幕上永远的杨白劳,几代喜儿——王昆、郭兰英、田华等人戏中共同的“父亲”,于2003年3月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而他的小女儿张晶晶后来也成为了一名演员。
影片
《白毛女》中,杨白劳签完卖身契回家,捧著一碗饺子吃不下
经典怀旧老电影:喜儿睡著了,杨白劳这段戏堪称哭戏的典范
“70载光影故事”和新中国一起成长——1951年《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