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张曼玉 | |||||||||||||||||||||||||||||
---|---|---|---|---|---|---|---|---|---|---|---|---|---|---|---|---|---|---|---|---|---|---|---|---|---|---|---|---|---|
女演员 | |||||||||||||||||||||||||||||
罗马拼音 | Cheung Man Yuk | ||||||||||||||||||||||||||||
英文名 | Maggie Cheung | ||||||||||||||||||||||||||||
国籍 |
英国 中国 | ||||||||||||||||||||||||||||
民族 | 汉族 | ||||||||||||||||||||||||||||
籍贯 | 中国(上海) | ||||||||||||||||||||||||||||
出生 |
香港 | 1964年9月20日||||||||||||||||||||||||||||
职业 | 演员、歌手、作曲、编曲 | ||||||||||||||||||||||||||||
语言 | 粤语、国语、英语、法语、沪语 | ||||||||||||||||||||||||||||
教育程度 |
学历: Template:Country data GBR 圣埃德蒙学校 学位: Template:Country data GBR 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1] | ||||||||||||||||||||||||||||
母校 | Template:Country data GBR 圣埃德蒙学校 | ||||||||||||||||||||||||||||
宗教信仰 | 佛教 | ||||||||||||||||||||||||||||
配偶 |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1998年结婚;2001年离婚) | ||||||||||||||||||||||||||||
音乐类型 | 英语流行、电子摇滚乐 | ||||||||||||||||||||||||||||
演奏乐器 | 歌唱 | ||||||||||||||||||||||||||||
出道日期 | 1982年 | ||||||||||||||||||||||||||||
出道作品 | 电视剧《画出彩虹》 | ||||||||||||||||||||||||||||
代表作品 |
电视剧: 《新扎师兄》(1984年) 《画出彩虹》(1984年) 《武林世家》(1985年) 电影: 《旺角卡门》(1988年) 《不脱袜的人》(1989年) 《滚滚红尘》(1990年) 《双城故事》(1991年) 《阮玲玉》(1992年) 《新龙门客栈》(1992年) 《青蛇》(1993年) 《东邪西毒》(1994年) 《甜蜜蜜》(1996年) 《花样年华》(2000年) 《错的多美丽》(2004年) | ||||||||||||||||||||||||||||
活跃年代 |
1982年–2004年 2009年至今 | ||||||||||||||||||||||||||||
唱片公司 | 摩登天空(2014年至今) | ||||||||||||||||||||||||||||
奖项
|
张曼玉(Maggie Cheung Man-yuk,1964年9月20日-),1983年获得香港小姐亚军以及最上镜小姐荣誉,香港著名女演员,共获得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四届台湾金马奖影后,是迄今惟一一位同时获得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和亚太电影节影后的华人演员。共参与演出了八十多部电影,代表作有《旺角卡门》(1988年)、《不脱袜的人》(1989年)、《滚滚红尘》(1990年)、《双城故事》(1991年)、《阮玲玉》(1992年)、《新龙门客栈》(1992年)、《青蛇》(1993年)、《东邪西毒》(1994年)、《甜蜜蜜》(1996年)、《花样年华》(2000年)、《错过又如何》(2004年)等。
生平
早年经历
张曼玉生于英属香港,8岁时全家移民英国肯特郡,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英格兰度过,曾在肯特郡读中学。少时的梦想是成为发型师,16岁时当过伦敦书店店员。1982年17岁回香港探亲时,在闹市被星探看中,开始任兼职广告模特儿。1983年18岁时参加了“香港小姐”选美,获得亚军及最上镜小姐奖。同年,她代表香港赴英国参加世界小姐选美并进入前十五名,之后便开始进入影视界。
最初签约香港无线电视当演员,参与拍摄了多部电视剧集,与梅艳芳、刘嘉玲、曾华倩、上山诗钠、吴君如、罗美薇、蓝洁瑛、邱淑贞号称无线“九龙女”。代表作是经典无线电视剧《新扎师兄》(1984年),其他主演的电视剧集包括《画出彩虹》(1984年)、《武林世家》(1985年)等。
本色登场
1984年张曼玉以《青蛙王子》(1984年)首登大银幕,该片是1984年度香港十大卖座电影,之后又主演了《缘分》(1984年)、贺岁片《圣诞奇遇结良缘》(1985年)、《摩登仙履奇缘》(1985年)等影片,这一时期张曼玉参演的角色多为清纯娇俏的少女,虽然属于本色演出,并无需太多演技,但却因她出众的外表和独特清新的气质,吸引了大批观众和影评人的注意。其中1984年的《缘份》使她被评论界誉为“最有前途的女星”。
这一时期的经典角色是在成龙的《警察故事》(1985年)中扮演警探陈家驹(成龙饰)的女友阿美(May),这个清纯可爱的角色使张曼玉在成龙式的武打喜剧风格中显得格外清新夺目,并成了当年日本影迷票选的最受欢迎外国女演员之一。之后她还参演了该系列的《警察故事续集》(1988年)、《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1992年),她也因该系列影片而广为人知。但之后她没有继续参与该系列的续集《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1996年)和《新警察故事》(2004年)。这一阶段她主演的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的《玫瑰的故事》(1986年)亦很受关注,片中她呈现了少女玫瑰与少妇玫瑰的两种风情。总体上,这一时期其演技尚待突破。
突破自我
从蹿红最快的新人,到最受欢迎的女明星,张曼玉一路坦途。1988年她一年就拍了12部电影,被冠以“张一打”的称号,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然而,她被电影类型所限,很多角色基本上无需演技。出道初时,张曼玉的演出多是“花瓶”角色。直到出道5年后的1988年才迎来突破。是年,她主演王家卫的首部导演电影《旺角卡门》,并在演技上获得启发。来自香港郊区大屿山的少女阿娥的情绪起伏经由张曼玉的传达,有了层次的变化。她开始懂得表达人物内心,并努力摆脱以往留给观众的可爱、美丽但没有内涵的人物形象。凭借《旺角卡门》,张曼玉首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不啻为一个极大的鼓励。
后来张曼玉接受采访时,时常会谈及与王家卫导演的首次合作,并认为这是她认真对待表演的起点。也是从该片开始,她的演艺生涯进入了另一阶段。有更多导演通过《旺角卡门》看到了张曼玉作为演员的潜质,吸引了包括许鞍华、严浩、关锦鹏在内的香港“新浪潮”导演对她的邀约,为后来更具挑战性的角色做了铺垫。
在《旺角卡门》之后,王家卫与张曼玉保持了多年的合作,张曼玉因此被称为是王家卫的专用演员之一。王家卫与张曼玉随后合作了《阿飞正传》(1991年)、《东邪西毒》(1994年)、《花样年华》(2000年)。
佳作不断
正是从《旺角卡门》开始,张曼玉开始吸引众多香港“新浪潮”导演的注意,张曼玉自己在选择剧本时更加注重角色的内涵,这使得她佳作不断。
1989年,凭借关锦鹏的《三个女人的故事》,张曼玉夺得其演艺生涯的第一个影后——金马影后,次年,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凭借陈友导演的《不脱袜的人》又将影后收归囊中,从徒有外表的“花瓶”到港台两地的双料影后,张曼玉的演技转折之路令人刮目相看。
此后,1991年张曼玉主演了关锦鹏的《阮玲玉》,并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1992年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在三大国际影展(威尼斯、坎城和柏林)中获得坎城和柏林两个最佳女演员桂冠的华人演员。并让她有了“明星只是一时,演员才是永恒”的深刻内心体会。
这一阶段张曼玉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还包括严浩的《滚滚红尘》、许鞍华的《客途秋恨》、罗卓瑶的《爱在别乡的季节》、徐克监制的《新龙门客栈》、徐克导演的《青蛇》等。1992年的贺岁电影《家有喜事》等也让观众在张曼玉演技成熟之后看到了她在喜剧上的可喜尝试。
1994年拍完《新同居时代》后,张曼玉淡出影坛。直到1996年拍了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向法国默片导演路易·费雅德 致敬的《迷离劫》(Irma Vep)。影片入围当年戛纳电影节的“一种注视”单元,并在世界各地的大小电影节上俘获影评人与影迷的心。影片令张曼玉新一阶段的表演事业获得了亚洲之外的观众基础。
随后,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让张曼玉在华语影坛进入表演事业的另一个高峰。这部讲述华人漂泊的文艺片再次证明了她的娴熟演技,让影迷和影评人爱不释手,张曼玉也因此多了数个影后殊荣。这个用飘泊穿针引线的爱情故事,成功穿插了邓丽君的名曲《甜蜜蜜》,成为华语片的经典之作。并被美国《时代》周刊列为1997年度全球十大电影之一。
2000年在《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摩登怀旧的成熟美再次获得一片喝彩。片中上世纪60年代香港的老上海风格也突显了导演王家卫的个人特色。该片获得了2001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的提名,赢得了当年的香港金紫荆奖,张曼玉也因此片获得了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等多个年度最佳女主角奖。四年后她又再次出现在王家卫的《2046》(2004年)中,在仅仅几秒钟的镜头里她扮演的是与《花样年华》中同名的角色——苏丽珍。
2002年,她首度与张艺谋合作《英雄》出演飞雪。这部叙事独特的武侠电影以色彩为表征层层接近真相,杜可风的摄影令影片增色不少,飞雪在秋林中的红衣飘逸,令人印象深刻。影片在世界各地获得票房佳绩,但张曼玉表示武打片并非她所擅长。
2004年她再度与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合作,在《错的多美丽》中饰演一位吸毒的摇滚女歌手,并因此获得当年坎城影展最佳女演员的桂冠,成为第一位获得戛纳最佳女演员的亚洲演员。2006年,美国片商将该片引入,她因此被《纽约时报》列入年度“最佳表演者”(The Greatest Performers)名单。
这一阶段她拍片数量骤减,更关注影片的整体品质以及对合作者的选择。2007年张曼玉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发的“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领奖时表示:感谢所有支持她和不支持她的人们,因为支持者的鼓励和不支持者的鞭策,让她决心成为一个好演员。
审慎选择
凭借在电影界多年的奋斗和实力,张曼玉获得更多参与国际制作的机会,但她对剧本要求高,选择谨慎。
她参与的首个国际性电影是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的影片《迷离劫》(Irma Vep,1996),此次合作相当愉快。1998年张曼玉与阿萨亚斯结婚,此段婚姻维持了3年。分开后阿萨亚斯依旧青睐张曼玉的演技,并于2004年为她度身订做了剧本《错的多美丽》(2004)。片中张曼玉扮演了力图摆脱毒品阴影从而赢得儿子信任的歌手艾米丽(Emily)。片中出现了很多独立摇滚作品,其中张曼玉就亲自演唱了由Mazzy Star组合中的David Roback 创作的迷幻摇滚风格的歌曲。此前,西方主流影评界对她的认识是诸如《迷离劫》(Irma Vep,1996)、《花样年华》(2000)、《英雄》(2002)等影片中的美丽亚洲女人,而在Clean中的演出令他们重新认识了张曼玉——一个没有光鲜外表、在一个不被他人信任的环境中为生活奔波的自强女性。
相对于《错的多美丽》等欧陆人文气息浓郁且有一定挑战性的剧本,张曼玉对来自好莱坞的、更商业化的剧本并不盲目迁就。1998年她曾被选为《Memoirs of a Geisha》,但最终谢绝了出演。此外,她还拒绝了《007》、《X战警2》(X men 2,2003)等荷里活动作大片的演出邀约。据她说:“如果我开始拍那样的电影,他们不会以我为荣。我会感觉自己在欺骗他们。我不想半个世界的人知道我在欺骗他们——我们有13亿人,而我在乎这个。有比那个更值得我骄傲的事情。”(原文:"If I start making films like that, they won't be proud. I'd feel like I was cheating. And I don't want half the world, we have 1.3 billion people in China, to know I'm cheating. That matters to me. I have more pride than that." 2004年11月《纽约时报杂志》专访)
《错的多美丽》(2004)之后,张曼玉已有8年未拍片。她表示自己已经拍过80多部电影,已经尝试过各类角色,如果没有打动她的剧本,她宁愿过自己的生活。据说2004年以后她已经以此理由推辞了40多个剧本。其中,2007年底曾有消息称,张曼玉将参与蔡明亮的影片《脸》(又名:莎乐美,2009)[2]。该片是法国巴黎卢浮宫首度主动参与电影投资的重要计画,导演蔡明亮还说剧本是为张曼玉“量身订做的”,但最终张曼玉因“时间无法配合”辞演[3]。
另外,贾樟柯一直力邀张曼玉主演《双雄会》,在片中扮演一名空姐。贾樟柯表示,“张曼玉是个表演天才,很敏感,可以帮我塑造我所需要的角色。” 而张曼玉也欣赏贾樟柯的电影风格,《任逍遥》和《世界》在戛纳及威尼斯首映时,张曼玉曾专门去捧场。她曾表示,如果要在中国内地与年轻导演合作,她将首选贾樟柯。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片计画暂时搁浅。
张曼玉也回绝了陆川的《南京!南京!》(2008)、唐季礼的《日记》等。
人物写真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张曼玉来自360图片网
热点视频
参考来源
- ↑ 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邓跃. 张曼玉获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 清秀亮相领学位. 搜狐网>教育频道>教育新闻>教育动态. 2011-07-06 [2011-07-06] (中文(简体)).
- ↑ 人民网2007年12月13日新闻“张曼玉难得赏《脸》 为蔡明亮闯卢浮宫禁地”
- ↑ 见时光网资讯“法国性感超模接替张曼玉 蔡明亮新作争取进军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