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德府城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歸德府城牆位於中國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古城街道,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原城牆被洪水沖毀,正德六年(1511年)在原城北重築城牆。現除城樓外,城牆、城湖及城內道路格局均保存完好。土城牆在外圍,近圓形,周長8千米,磚城牆在內近長方形,周長4355米。
城牆簡介
唐代睢陽城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時被淹,次年築土圍城。正德六年(1511)在舊城北重築新城,以元代城牆為南城牆。
嘉靖三十七年(1558)包磚建成。南牆長950.6米,北牆長993.4米,東牆長1210米,西牆長1201米,周長4355米。高6米,頂闊6米,址闊9米。南為拱陽門,拱券式建築,門洞全長21米,台高8米。北為拱辰門,東為賓陽門,西為垤澤門。門上原皆有城門樓,1943年毀於炮火。現北城門樓與南城門樓均已修復。
莊重典雅
北門城樓為歸德知府王有為於明嘉靖34年(1555年)所建,雙重檐、歇山式,磚木結構,充分體現了明代北方的建築特色,既莊重典雅,又雄偉壯觀,1938年毀於戰火。
1991年2月,商丘縣人民政府號召捐修北門城樓,全縣人民積極響應,大力支持,捐資數十萬元,城樓於1991年6月施工,歷時十一個月,於1992年5月竣工,6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儀式。
南門城樓於1999年進行修復,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四間,下檐五踩斗栱,上檐三踩斗栱,屋面為灰色筒板瓦脊飾。四門之外原皆有瓮城,每瓮城各1座扭頭門,民國年間被拆除。
城牆四面共有9座敵台,形制大小不一,西門向南的第一個馬面呈半圓形建築,其餘皆呈凸出牆外馬頭形。城牆角各有一處角台,形制相同,大小不等。
城牆上城垛口3600個。城牆外3.5米為護城河,寬處500米,窄處25米,水深1~5米,繞城一周。護城河外550米處的護城土堤,周長9公里,基寬20米,頂寬7米,高5米,明嘉靖十九年(1540)築成,今堤上果樹飄香[2]。
歷史意義
歸德府,今河南省商丘,曾用名睢陽、宋州、南京、應天府等。宋代商丘為應天府,後改稱南京,作為宋朝的陪都。
比較出名的稱呼是歸德府,歸德古城在商代就已基本成型,當時被稱為「亳」,帝嚳曾在商丘建都,其子閼伯被封於商丘任「火正」,負責管理火種、祭祀星辰。閼伯第13世孫商湯伐桀滅夏,建立商朝,定都亳(今商丘),歷六世十帝。目前的古城是明代遺留下來,近代修葺的。原城外有一圈瓮城,但是已經被損壞,目前只剩一座城。城外有圓形護城河,古城為方形,正對古人天圓地方之說,鳥瞰下來仿佛是枚銅錢。城內多為明清風格建築。
視頻
歸德府城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通知 ,文博在線
- ↑ 歸德府城牆 雄偉壯觀護古城 ,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 ,201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