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彼得罗·葛禄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彼得罗·葛禄利(Pietro Grulli, 1831-1898)跟随弗朗切斯科.吉西(Francesco Ghisi)制作钢琴。

生平简介

1859年左右,因为战争而导致钢琴需求量减少;吉西便建议葛鲁利转向小提琴制作,去发展个人事业。1862年,葛鲁利卖出了自制的第一把小提琴。1870年,还居住在克里蒙纳(Cremona)的制琴家,只剩下葛鲁利和恩里柯.契鲁蒂(Enrico Ceruti, 1806-1883)等人;当时,加埃塔诺·安东尼亚齐(Gaetano Antoniazzi, 1825-1897)已经迁居米兰(Milan)。 在1866-1872年的战乱期间,文献上对葛鲁利的制琴记录完全阙如;直到1876年左右,葛鲁利的作品才重现世间,登录文献,大部分是“几乎不用任何辅助工具”的纯手工乐器。

作品简介

葛鲁利制作的小提琴面板和边角非常厚实,弧形完美流线顺畅。未经加工的翻边较为粗厚。或红棕或褐色的琴漆,泛出沉稳温暖的光泽。[1]

在小提琴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葛鲁利有些优秀作品,承袭了晚期克里蒙纳制琴大师罗连佐.斯托里奥尼(Lorenzo Storioni, 1744-1816)的迷魅特质,呈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轻快的风格。 葛鲁利所制的提琴极富潜力,偶尔有几把琴并不一贯,略欠优雅,甚至一两个鉴赏家把他排除在克里蒙纳学派外;但他仍为晚期克里蒙纳制琴学派的代表之一,却是众所公认。

彼得罗•葛鲁利-1888年制的小提琴

这把提琴有部分细节带有恩里柯.契鲁蒂(Enrico Ceruti, 1800-1883)的特色,外观却显得相当豪迈壮硕,琴头十分工整。经由研究的推断,葛鲁利应该是在德国购买琴头,回到克里蒙纳装配在这把琴身上,最后再涂漆完成。这种做法,显现了克里蒙纳晚期的商业风气[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