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村上天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後村上天皇 |
---|
|
後村上天皇(ごむらかみてんのう;嘉曆3年(1328年)-正平23年/應安元年3月11日(1368年3月29日))為日本第九十七代天皇((延元4年/曆應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1368年3月29日在位),也是南朝第2任天皇(在位:延元4年/曆應2年8月15日(1339年9月18日) - 正平23年/應安元年3月11日)。初名義良(のりよし / のりなが),後改憲良。 他是後醍醐天皇的第七皇子,為阿野廉子所生。[1]
1911年(明治44年),日本政府確認南朝朝廷這一系的天皇為正統,後村上天皇被當作日本歷史上的第97代天皇。
生平
1333年(元弘3年/元慶2年),鐮倉幕府滅亡,其父後醍醐天皇開始了史稱建武新政的改革。為了討伐東國的北條氏餘黨,北畠親房、北畠顯家父子,奉當時依然年幼的義良前往東國,駐紮在奧州的多賀城。建武元年(1334年)5月,義良在多賀城被封為親王。翌年足利尊氏在鐮倉公開豎起叛旗反對新政,並進攻京都;北畠父子奉義良親王回到京都,討伐尊氏。建武3年(1336年)3月在後醍醐天皇的行在比叡山行元服禮,同時敘三品陸奧太守的官位,在足利尊氏兵敗出奔九州之後再次前往奧州。1337年(延元2年/建武4年)多賀城遭到攻擊,義良親王前往靈山避難,8月再次回到京都。
12月同鎮守府將軍北畠顯家一起攻打鐮倉,1338年(延元3年/曆元元年)正月西上美濃國,並在青野原之戰中擊破足利軍,借道伊勢、伊賀方面回到後醍醐天皇的吉野行宮。9月,義良親王、宗良親王以及北畠親房、北畠顯信父子一行,從伊勢國大湊出發,試圖前往奧州;不料途中遭遇暴風,一行人離散,義良親王漂泊到了伊勢國。翌年3月回到吉野成為皇太子;同年8月15日接受父親後醍醐天皇的讓位踐祚,是為後村上天皇。
1348年(正平3年/貞和4年),室町幕府的執事高師直襲擊吉野,後村上天皇前往紀伊花園(今和歌山縣葛城町)避難,後來移駕大和國的賀名生(今奈良縣五條市)。1350年(正平5年/觀應元年),足利氏一族發生內訌(觀應擾亂),足利直義在與執事高師直的爭權中失敗,投奔南朝。次年足利直義在播磨國光明寺城(光明寺合戰)和攝津國打出濱(打出濱之戰)大破足利尊氏。足利尊氏以脅迫高師直出家為條件,同足利直義達成了和解;另一方面,足利尊氏發現足利直義一派已控制了關東、北陸、山陰地區,其養子足利直冬的勢力又進入西國,因此決定廢除北朝朝廷,向南朝投降。足利尊氏廢黜了北朝的崇光天皇,並交出了三神器,史稱正平一統。同時在足利尊氏的要求下,南朝朝廷下達了討伐駐守關東的足利直義的綸旨。
後村上天皇試圖在足利尊氏討伐直義期間趁機奪回京都。1352年(正平7年/文和元年)陰曆2月,天皇率軍從賀名生出發,經河內國的東條(今大阪府富田林市)到達攝津國的住吉(今大阪市住吉區),閏2月19日到達山城國的男山(今京都府八幡市)。楠木正儀率南朝軍擊破足利義詮,成功奪回京都。足利義詮逃往近江國,南朝軍則擒獲了北朝方面的崇光上皇、光嚴上皇、光明上皇和原皇太子直仁親王。3月足利尊氏開始反擊,被迫放棄京都,以男山為立足點。5月為足利義詮所敗,逃往河內東條,6月回到賀名生。室町幕府與南朝朝廷反目,足利義詮於8月17日擁彌仁親王(後光嚴天皇)在京都踐祚,復辟了北朝朝廷。1354年,後村上天皇移駕河內天野,以金剛寺為行宮。次年正月,足利直義的養子足利直冬再次投奔南朝,天皇試圖再次奪回京都,但被足利尊氏、足利義詮擊敗。
1359年(正平14年/延文4年)陰曆12月,後村上天皇移駕觀心寺(今大阪府河內長野市),翌年9月北上住吉。1361年,在室町幕府爭權中失勢的執事細川清氏投降南朝,後村上天皇讓他同楠木正儀一起攻入京都,但不久因遭到足利義詮的反擊而撤退。
連年的戰爭使南朝的實力不斷衰退,南朝不得不對室町幕府妥協。1367年,後村上天皇派葉室光資同幕府談判。但光資要求幕府向天皇投降,遭致足利義詮的憤怒,和談破裂。同年天皇得病,次年在住吉大社宮駕崩,享年41歲。
後村上天皇這一諡號,同其父後醍醐天皇一樣,都是在生前自己指定的。其諡號來源於日本平安時代的明君村上天皇,體現了其本人想當治世明君的願望。
系譜
後村上天皇是後醍醐天皇的第七皇子。其母是藤原公廉的女兒阿野廉子。
以上系圖為近世所作的南朝系圖,其真實性存疑。事實上根據第一手史料的記載來看,能夠確認為後村上天皇皇子女的僅僅有寬成、熙成和護聖院宮三人。新宣陽門院及惟成親王等人的皇子女身份無法確認其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