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红 (越剧演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
徐天红 | |
---|---|
出生 |
1925年9月13日 浙江余姚 |
职业 | 越剧女演员 |
徐天红(1925年9月13日-2010年5月24日)[1],生于浙江余姚,越剧女演员,擅演老生,为国家一级演员。
生平
1941年,参加天星越剧团。1945年,参加红星越剧团。1946年,组建天红越剧团。1947年8月,参与《山河恋》联合义演,为“越剧十姐妹”之一。1950年2月,与戚雅仙组建合作越剧团,担任团长。1950年9月,与尹桂芳重新组建芳华越剧团。
1960年8月,进入上海越剧院。[2]代表作《梁祝》(饰演祝公远)、《二堂放子》(饰演刘彦昌)等。被誉为“越剧第一老生”。[3]
2010年5月24日在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病逝,享年85岁。
艺术成就
在艺术实践中,注意从生活出发,向生活学习,经常观察、描摹各类人物,特别是老年人的音容笑貌、姿态情状,因此在舞台上扮演的各种人物,尤其是老翁,情态逼真。
所演《梁祝》中的祝公远、《二堂放子》中的刘彦昌都很成功。在《红楼梦》中塑造贾政这一人物,更博得行家的好评。
在尹桂芳主演的《西厢记》中反串崔夫人一角,扮相清秀,仪态雍容华贵,有相国夫人的大家风度;在唱腔方面,讲究以情生腔,起调都因人物心态不同而有变化,绝不沿袭传统程式一曲百唱;运腔上,吸收了绍剧的音腔,具有高亢、昂扬的特点;在吐字上,注重喷口功夫;在发声和润腔上,运用颤音、鼻腔和头腔的共鸣,使声音洪亮并形成了高亢、苍劲的唱腔特色,被称为“抖抖腔”。
在《杏花村》中有段推车跑圆场的戏,是从周信芳演的《徐策跑城》中得到启示而设计的,戏剧理论家赵景深看后撰文评论道:“徐天红高亢的嗓音,和她推粮车时的做功是特别成功的。在‘徐策跑城’后,又有了徐天红‘跑车’”。
曾在1948年袁雪芬主演的电影《祥林嫂》中饰鲁四老爷。1950年与戚雅仙合作主演了彩色越剧影片《石榴红》。在1962年拍摄的彩色越剧影片《红楼梦》中饰贾政,在1982年摄制的越剧电视片《西园记》中饰赵礼、《孟丽君》中饰孟士元。
唱腔特点
徐天红的唱腔高亢激越,苍劲有力,行腔多变,气派大度。她讲究以情生腔,起调都因人物心态不同而有变化,绝不沿袭传统程式一曲百唱;运腔中多高音、切分音,棱角鲜明在吐字上,注重喷口功夫;在发声和润腔上,运用颤音、滑音、鼻腔和头腔的共鸣,使声音宏亮并有激情,被称为“抖抖腔”。《红楼梦》中贾政的“陪贵客你作萎缩状”和“笞宝玉”,《琵琶记》中张广才的“扫松”、《西园记》中赵礼的“为父自有巧安排”等,都是徐天红的代表性唱段。
活动年表
1925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
10岁时,进余姚湖堤塘天兴舞台学戏,习老生。随科班到慈溪、宁波、上虞一带演出,经常一饰多角,甚至扮演小丑,反串花旦。1940年到上海,拜马潮水为师。相继与赵瑞花、马樟花、小白玉梅、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徐玉兰、戚雅仙等人合作演出。
1941年参加天星越剧团为头肩老生。
1943年初到大来剧场参加袁雪芬进行的越剧改革,任头肩老生。在《香妃》、《明月重圆夜》、《琵琶记》等剧中,成功地扮演了纪晓岚、钟老儿、张广才等角色,并灌有唱片,其中《扫松》唱片,风行沪上。
1945年,参加红星越剧团,与竺水招并挂二牌,在龙门戏院演出了《血洒孤城》、《渔村侠侣》、《两代儿女》等新戏,红极一时。
1946年与他人组成天红越剧团。
1944年5月11日,上海越剧联谊会假皇后大戏院,举办全沪越剧联合大会串,义演3天。有傅全香、范瑞娟的《送凤冠》;李艳芳、邢竹琴的《十八相送》;筱丹桂、贾灵凤的《人心》;尹桂芳、竺水招的《陈琳与寇珠》;姚水娟、王水花的《拾玉镯》;王杏花、竺素娥的《贩马记》;施银花、屠杏花的《化缘认妻》;余彩琴、张桂莲、陆锦花、戚雅仙、徐天红、吴小楼的《明末遗恨》。
1945年12月24日,为筹募嵊县善后救济经费,假座天蟾舞台举行全沪越剧大会串。剧目有筱丹桂、徐玉兰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会》;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鹃血》;姚水娟、张桂莲的《血溅洞房》;傅全香、张湘卿的《送凤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红的《两代儿女》;尹树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楼的《御笔楼》等。
1947年7月29日,越剧界一批著名演员在上海四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会,为联合义演签订合约。在上面签名的有尹桂芳、徐玉兰、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次序按合约原件排列)。这十位演员人称“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山河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这十位演员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兰、筱丹桂、徐天红、傅全香、张桂凤、吴小楼。
1948年9月4日,芳华剧团迁往新光大戏院演出,尹桂芳与傅全香搭档,老生为徐天红。
1950年2月12日,合作越剧团成立,团长徐天红、副团长戚雅仙。
1950年2月18日,合作越剧团在上海恩派亚大戏院首演《儿女情仇》,由徐天红、戚雅仙、赵雅麟主演。
1950年8月,由蓝流编剧、韩义导演,合作越剧团徐天红、戚雅仙、高剑琳等主演的越剧《石榴红》,被摄影师颜鹤鸣经营的中国电影实验工场摄制成彩色越剧艺术影片。
1950年9月与尹桂芳重组芳华越剧团,任副团长。
1950年10月1日,彩色越剧艺术影片《石榴红》在上海首映,徐天红、戚雅仙、高剑琳等主演。
是年参加上海市第二届地方戏曲研究班,担任第十中队队长。
1954年5月22日,芳华越剧团在丽都大戏院上演了历史剧《屈原》,由冯允庄编剧,司徒阳导演,尹桂芳、徐天红、许金彩、戴忠桂、尹小芳等主演。
视频1
【越剧】老生《西园记·隐居西山》徐天红
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扮演《屈原》中的张仪,获表演二等奖。
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7年6月15日,文化部举办的第三届戏曲演员讲习班在沪举行,参加学习的有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四省一市的部分主要剧种的主要演员。越剧界主要演员姚水娟、徐天红、许金彩、毕春芳、陈金莲、张云霞等参加。上海班由周信芳负责。至8月12日结束。
1958年12月17日,芳华越剧团新作现代剧《红花村》,首演于瑞金剧场。该剧由陈曼、王艳霞编剧,朱家训导演,尹桂芳、徐天红主演。
1959年随团支援福建。
1960年8月调入上海越剧院。
视频2
【越剧】老生《二堂放子》徐天红
参考文献
- ↑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 徐天红逝世,新浪网,2010-05-24
- ↑ 越剧流派艺术——徐天红,新浪网,2009-02-08
- ↑ 越剧四大老生之一徐天红简介,枫网,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