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御窯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御窯廠明代及清初稱御器廠,位於今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明洪武二年(1369年)設,是明清兩代專門製作皇家用瓷的官窯,御窯廠前後延續四百多年,是中國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品類最多、工藝最精的官窯。御窯廠窯址於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象徵

景德鎮珠山御窯廠遺址是元、明、清三代專造宮廷用瓷的皇家窯廠,一九八三年被公布為景德鎮市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保護範圍為:東至中華路,西至東司嶺,北至彭家弄,南至珠山路。其保護範圍為5.43萬平方米。景德鎮御窯廠是我國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為精湛的管辦瓷廠。這裡集中了最優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藝,最精細的原料,最充足資金,造出了許多精美絕倫的瓷器,成為真正的無價之寶。御窯廠在陶瓷發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中國是瓷器的祖國,而宋、元、明、清四代官窯則是中國古瓷中的精華。四代官窯瓷器是當時技術水平最高的工匠為滿足帝王和朝廷之需,用質地最優的原材料製作而成的,其造型與紋飾也都出自宮廷畫家之手,因而這類瓷器無論是在當時或是現在都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是我國民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瑰寶。

意義

就歷史情況來看,北宋王朝設置在汴梁的官窯由於黃河水患,遺址不見蹤跡,南宋杭州官窯雖有發現,但遺址暴露於地表,容易遭受破壞,故出土之物絕大多數不能復原,唯獨元、明、清三代官窯都設置在今景德鎮市中心——珠山,其遺址地下遺存極為豐富,已出土元代官窯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成化、弘治、正德年間的各類器皿[2],對研究我國陶瓷發展史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

遺址

御窯廠遺址,位於景德鎮市區珠山路之珠山南側(今市政府在的地)。在市政府大門的五米處,尚有石井一口,印證窿慶《陶政錄》,故知該井為南門內井,它是明御廠遺址留下來唯一的地面遺物。珠山原為老成城區中心。據《浮梁縣誌》載:「珠山,在景德之中獨起一峰,高樹十仞,綿旦數里,峰巒遙列,俯視四境。」建國後隨着城市建設和改造,珠山幾乎被夷平,唯龍珠閣舊址保留約十米高的台地。

御窯廠是明、清兩代專造宮廷用瓷的皇家窯廠。是我國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精湛的官辦瓷廠。

該遺址地下遺存極為豐富,已出土元代官窯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成化、弘治、正德年間的各類器皿,對研究我國陶瓷發展史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為皇家燒造御窯瓷約700餘年,流傳下來珍遺官窯瓷器現大多數收藏在北京台北故宮博物院和世界各大博物館。

記載

公元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珠山設浮梁瓷局,負責為皇家監造御用瓷。公元1369年(明 洪武兩年)朱元璋將浮梁瓷局改建為御器廠,清康熙年間又該稱御窯廠,到公元1911年(宣統三年)止。在這632年間,御窯廠的規模不斷擴大,建有衙署、作坊、窯房以及附屬的祠、廟、亭、閣等。這裡集中了最優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藝,最精細的原料,最充足資金,造出了許多精美絕倫的瓷器,成為真正的無價之寶。景德鎮御窯廠在陶瓷發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視頻

御窯廠 相關視頻

御窯廠十大景觀頒獎
御窯廠國家遺址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