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复兴区 (台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角板山

图片来自flickr

复兴区泰雅语Pyasan),旧称“角板山”,前身“复兴乡”,位于台湾桃园市东南端。北邻大溪区,东北邻新北市三峡区乌来区,东南接台湾省宜兰县大同乡,西南与西北邻台湾省新竹县尖石乡关西镇

面积约351平方公里,占桃园市总面积的七分之二,人口则约1.3万人,为桃园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区,但同时为全台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区内居民多为台湾原住民族泰雅族

依照《地方制度法》,复兴区系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为具有公法人地位的地方自治团体,与桃园市其他市辖区的性质并不相同,准用乡镇市的地方自治权。复兴区公所为其自治事项之行政机关,而非桃园市政府的派出机关,并设置复兴区民代表会作为其自治事项之立法机关。

历史

旧名“角板山”,日治时代新竹州大溪郡蕃地,战后初设角板乡

地名由来

  1. 1886年刘铭传于当地视察,见大嵙崁溪两岸河阶地形如三角板,遂取名为角板山。[1]
  2. 清末称此地夹板山,这座山在泰雅语名字为Pyasan,意思是物品交易的场所。 另一说是泰雅语Pyasan(比亚山),源出于一位泰雅族部落的头目的名字,清末他为抵抗清军的攻击奋战而亡,族人以其名纪念之。[2]
  3. 日治时期,总督府征服当地的原住民,将地名改为“脚板山”,示脚踏之板的蔑称。从日治时期才出现的角板山一词来看,所谓刘铭传命名的说法,或为讹传。但是,1899年的“台湾协会会报”以假名标注角板山的读音为台语的“カッバンソァン”,可知角板山之名在总督府理蕃之前的1899年已经存在。又,“脚踏板”亦非日文词汇。

改名

1954年10月31日更为复兴乡。据当时报纸所载,“原住民为庆祝总统华诞及象征国家复兴”,而由乡公所决议呈请桃园县政府核准,同时亦将角板国民学校改称介寿国民学校。并选在总统蒋中正之生日始用。2014年12月25日,桃园县改制为直辖市后,复兴乡改为复兴区

复名运动

2014年“台湾原住民族部落行动联盟”提案改名为“比亚外”或“比亚山”,更早前有提议改称“角板”,但遭多数乡民否决。[3]

文化特色

温泉

日治时期,复兴区开发有五处温泉,分别为四棱温泉新兴温泉高义温泉、巴陵桥温泉、小乌来温泉,除了四棱温泉和新兴温泉外,其他的温泉在附近水利工程实施后淹没于溪谷中,巴陵桥温泉于1997年被重新发现,命名为爷亨温泉

教育

高级中学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复兴区介寿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复兴区三光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复兴区光华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复兴区罗浮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复兴区奎辉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复兴区霞云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复兴区三民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复兴区巴崚国民小学[5]
  • 桃园市复兴区长兴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复兴区高义国民小学
  • 桃园市复兴区义盛国民小学

旅游

交通

客运

  • 桃园客运
    • 5090 桃园-上巴陵-林班口
    • 5091 中坜-上巴陵-林班口
    • 5093 大溪-巴陵
    • 5094 大溪-三光-巴陵
    • 5104 大溪-复兴
    • 5104A 大溪-复兴-小乌来
    • 5105 大溪-小乌来
    • 5106 大溪-霞云里
    • 5109 大溪-高遶-李屋
  • 台湾好行
    • 502 桃园后站-小乌来(仅限假日行驶)
    • 506 大溪总站-东眼山(平,假日均有行驶)

影片

桃园难玩! 大数据分析 复兴区重游率不到6成|TVBS新闻 @TVBSNEWS01

参考文献

  1. 复兴乡志编辑委员会《复兴乡志》复兴乡公所 ,2000年. [2015-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7). 
  2. 许毓良《清末桃园山区的原住民(1885-1895)─以“台湾内山番社地舆全图"为主的讨论 》 辅仁大学历史系 (PDF). [2015-09-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7). 
  3. 黄邦平、花孟璟、林子翔、佟振国、陈信仁、张瑞桢. 拒复兴仁爱 山川部落争“原” 味. 自由时报. 2014-10-25 [2014-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5). 
  4. 初步规划于复兴乡罗浮国小校区设置高中分校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4-13.
  5. 存档副本. [2023-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