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天主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德昌天主教堂位于四川省德昌县城上翔街北段东侧,坐东向西,建筑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哥特式建筑,砖木结构,屋面覆瓦,门窗均起尖拱。面阔三间9.9米,明间进深25.45米,次间进深22.1米,正门面通高12.25米,教堂地平面至瓦屋脊顶通高10.5米,教堂内明间起拱为穹隆顶,次间天花板为平顶,低于穹隆顶2.4米。神甫台南侧有耳房一间,整个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圣心堂(天主堂)是西方国家在清光绪年间侵入中国后,为传授天主教而修建的。德昌天主教是由法国人于1895年创建的,当时只有一间约60平方米的土木房子作教堂使用,后来经过多年筹集资金,于1908年建成了这座圣心堂。天主教堂的存在是西方宗教传入中国的佐证,另外它也是早年宁远地区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在建筑艺术上也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经历“破四旧”运动后,1982年11月德昌天主堂在落实宗教政策后得到恢复,并由政府拨款进行了维修。1983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后逐步清理回天主教房产,自此天主教所有房舍都按原样修复,由教会自行管理。1992年经德昌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圣心堂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经凉山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哥特式的由来
在中世纪的欧洲,继仿罗马式教堂[1]之后,兴起的是歌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产生于西欧11世纪后期兴起了繁荣的城市经济有关。在西欧的许多城市中,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城市之间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竞争,也带来教堂建筑的竞争,每一城市都以能建立美丽雄伟的教堂为荣。基于这一背景,这一时期的哥特式教堂从外岛内都十分瑰丽华美,即尽奢华之能事,使之成为城市经济繁荣的象征。
哥特式的教堂最初从法国的巴黎开始兴建,其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从 12 世纪开始持续到 13 世纪的 50 年代,强调零散结构的递增和高度的增加,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第二阶段,十分重视装饰性的处理,并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整体视觉效果,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第三阶段,除仍保持自身的基本特点外,装饰效果的变化已脱离了视觉上应有的结构整体性,如英国剑桥皇家学院礼拜堂[2]。
参考文献
- ↑ 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新浪博客,2008-05-30
- ↑ 剑桥国王学院及礼拜堂,搜狐,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