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1956年 - )美国犹太裔。是一位医师科学家,以在RNA生物学方面的工作而闻名。为BioNTech / Pfizer和Moderna开发的COVID -19的mRNA疫苗奠定了基础。[1]

魏斯曼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医学教授。是美国临床研究联合会,美国医师协会和美国免疫学家协会的成员。

有人建议,魏斯曼和卡里科·卡塔琳因其发现而应被授予诺贝尔奖[2]

早期

1981年,在布兰代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在那里他主修生物化学/酶学,并在杰拉尔德·法斯曼(Gerald Fasman)的实验室工作。

1987年,在波士顿大学进行免疫学/微生物学研究,并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魏斯曼在贝丝·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做过住院医生,随后在美国国家医学研究所做研究金。在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现任主任安东尼·福西(Anthony Fauci)的监督下,卫生研究院(NIH)

职业

1997年,魏斯曼(Weissman)移居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研究RNA和先天免疫系统生物学的实验室。

它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与卡里科·卡塔琳(KatalinKarikó)一起发现,申请专利并发表的,对RNA的修饰使其成为一种可行的疗法。

2006年,他和Karikó共同创立了RNARx,以尝试开发新颖的RNA疗法。

专长研究

魏斯曼博士的实验室专注于RNA和先天免疫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并将这些发现应用于疫苗研究和基因治疗。他的实验室中有三个主要项目。[3]

第一个项

目开始于使用编码抗原的mRNA作为递送系统来加载树突状细胞,以促进广泛的免疫应答,作为疫苗的一部分。该项目已扩展到包括RNA免疫原性和翻译的基础研究以及基因治疗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二个项目

开发了新的HIV包膜免疫原,可以诱导广泛的反应和交叉反应的中和抗体。

第三个项目

继续了先前的研究,该研究鉴定了在DC,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上发现的一种蛋白,该蛋白以高亲和力结合HIV包膜。

科学贡献

魏斯曼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台复印机上与同事和合作者卡里科·卡塔琳(KatalinKarikó)初见面,他们对缺乏用于RNA研究的资金表示同情。当时,卡里科(Karikó)一直在尝试针对脑部疾病和中风的RNA治疗。魏斯曼(Weissman)开始与Karikó合作,后者随后将重点转移到了基于RNA的疫苗上。他们面临的主要障碍是RNA本身正在引起有害的免疫和炎症反应。

2005年,他们发表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该研究使用合成的核苷来修饰RNA,使其对身体不可见。

这一突破为RNA疗法的使用奠定了基础,并最终获得了BioNTech / Pfizer和Moderna的许可用于开发他们现在的FDA批准的COVID-19疫苗。[4]

RNA疗法诞生

2005年在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的协助下,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发现当他们对RNA组成成分之一的尿苷修饰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修饰后的mRNA都可逃避免疫传感器的信号识别,从而解决了RNA应用研究中最大的难题。他们当时即申请了专利,并将这一突破性的研究发表在了Immunity杂志上 (10.1016/ j.immuni.2005.06.008) ,这就是RNA疗法的诞生。

从那以后,关于RNA的疗法的研究开始陆陆续续地发表出来,这个领域逐渐受到了各领域科学家们的关注。在后来关于RNA的众多研究中,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一名加拿大的干细胞生物学家德里克·罗西 (Derrick Rossi)的工作。

2005年,在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的研究发表在Immunity杂志上的时,德里克·罗西(Derrick Rossi)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当他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技术即将带来的深远影响,甚至认为二人的的这一发现值得获得诺贝尔化学奖。[5]

获奖与专利

2020年,获得 Rosenstiel奖。

[[]]的发明人,其中包括US8278036B2US8748089B2,这些专利详细说明了使RNA适用于疫苗和其他疗法所需的修饰。

这些专利已授权给CELLSCRIPT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Gary Dahl,后者后来将该技术授权给Moderna和BioNTech最终用于其COVID-19疫苗。

视频

COVID-19疫苗和新变体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德鲁·魏斯曼博士。(Drew Weissman)谈到了科学家如何使COVID-19疫苗适应新的冠状病毒变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