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1956年 - )美國猶太裔。是一位醫師科學家,以在RNA生物學方面的工作而聞名。為BioNTech / Pfizer和Moderna開發的COVID -19的mRNA疫苗奠定了基礎。[1]

魏斯曼賓夕法尼亞大學Perelman醫學院的醫學教授。是美國臨床研究聯合會,美國醫師協會和美國免疫學家協會的成員。

有人建議,魏斯曼和卡里科·卡塔琳因其發現而應被授予諾貝爾獎[2]

早期

1981年,在布蘭代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獲得學士碩士學位,在那裡他主修生物化學/酶學,並在傑拉爾德·法斯曼(Gerald Fasman)的實驗室工作。

1987年,在波士頓大學進行免疫學/微生物學研究,並於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魏斯曼在貝絲·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做過住院醫生,隨後在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做研究金。在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現任主任安東尼·福西(Anthony Fauci)的監督下,衛生研究院(NIH)

職業

1997年,魏斯曼(Weissman)移居賓夕法尼亞大學,開始研究RNA和先天免疫系統生物學的實驗室。

它是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與卡里科·卡塔琳(KatalinKarikó)一起發現,申請專利並發表的,對RNA的修飾使其成為一種可行的療法。

2006年,他和Karikó共同創立了RNARx,以嘗試開發新穎的RNA療法。

專長研究

魏斯曼博士的實驗室專注於RNA和先天免疫系統生物學的研究,並將這些發現應用於疫苗研究和基因治療。他的實驗室中有三個主要項目。[3]

第一個項

目開始於使用編碼抗原的mRNA作為遞送系統來加載樹突狀細胞,以促進廣泛的免疫應答,作為疫苗的一部分。該項目已擴展到包括RNA免疫原性和翻譯的基礎研究以及基因治療應用程序的開發。

第二個項目

開發了新的HIV包膜免疫原,可以誘導廣泛的反應和交叉反應的中和抗體。

第三個項目

繼續了先前的研究,該研究鑑定了在DC,巨噬細胞和上皮細胞上發現的一種蛋白,該蛋白以高親和力結合HIV包膜。

科學貢獻

魏斯曼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台複印機上與同事和合作者卡里科·卡塔琳(KatalinKarikó)初見面,他們對缺乏用於RNA研究的資金表示同情。當時,卡里科(Karikó)一直在嘗試針對腦部疾病和中風的RNA治療。魏斯曼(Weissman)開始與Karikó合作,後者隨後將重點轉移到了基於RNA的疫苗上。他們面臨的主要障礙是RNA本身正在引起有害的免疫和炎症反應。

2005年,他們發表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該研究使用合成的核苷來修飾RNA,使其對身體不可見。

這一突破為RNA療法的使用奠定了基礎,並最終獲得了BioNTech / Pfizer和Moderna的許可用於開發他們現在的FDA批准的COVID-19疫苗。[4]

RNA療法誕生

2005年在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的協助下,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發現當他們對RNA組成成分之一的尿苷修飾後,令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修飾後的mRNA都可逃避免疫傳感器的信號識別,從而解決了RNA應用研究中最大的難題。他們當時即申請了專利,並將這一突破性的研究發表在了Immunity雜誌上 (10.1016/ j.immuni.2005.06.008) ,這就是RNA療法的誕生。

從那以後,關於RNA的療法的研究開始陸陸續續地發表出來,這個領域逐漸受到了各領域科學家們的關注。在後來關於RNA的眾多研究中,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一名加拿大的干細胞生物學家德里克·羅西 (Derrick Rossi)的工作。

2005年,在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魯·魏斯曼(Drew Weissman)的研究發表在Immunity雜誌上的時,德里克·羅西(Derrick Rossi)還是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後。當他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他敏銳地意識到這一技術即將帶來的深遠影響,甚至認為二人的的這一發現值得獲得諾貝爾化學獎。[5]

獲獎與專利

2020年,獲得 Rosenstiel獎。

[[]]的發明人,其中包括US8278036B2US8748089B2,這些專利詳細說明了使RNA適用於疫苗和其他療法所需的修飾。

這些專利已授權給CELLSCRIPT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Gary Dahl,後者後來將該技術授權給Moderna和BioNTech最終用於其COVID-19疫苗。

視頻

COVID-19疫苗和新變體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德魯·魏斯曼博士。(Drew Weissman)談到了科學家如何使COVID-19疫苗適應新的冠狀病毒變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