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心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志

心志,英文Efforts toward的意思是意志志气。出自《墨子·非命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心志 [1]

外文名称 Efforts toward

拼音 xīn zhì [2]

记载 《墨子·非命中

引证详解

拼音xīn zhì

138248484.jpg

意志;志气①《墨子·非命中》:"是故昔者三代之暴王,不缪其耳目之淫,不慎其心志之辟。"②《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③宋·苏辙 《辞召试中书舍人第二状》:"忧患以来,笔砚都废,今虽勉强,心志已衰。"④《三国演义》第五五回:"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心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⑤梁斌 《播火记》三一:"大家弟兄有这个心志的,请喝完这盅酒!"

心意①《史记·李斯列传》:"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安宗庙而乐万姓,长有天下,终吾年寿,其道可乎?"②清·刘大櫆 《裘宜人墓志铭》:"太宜人心志所向,无不先意以承。" ③许地山 《缀网劳蛛·命命鸟》:"现在瞧出她底心志不在那里,他就决意回去要求 婆多瓦 底同意,把她娶过来。"

心性,性情明·顾起元 《客座赘语·莠民二则》:"百家之中必有莠民,其人或心志凶虣,或膂力刚强。"

相关链接

心志的培养

归根到底,无论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有什么样的心。有时一个念头就可以决定你的一切。谁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做一件事,如果你抱定非做成不可的决心,在做的过程中就会竭尽全力、动用你的一切力量,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结果多半都会成功;如果一开始心里就是动摇的,可做可不做,或者认定做不成,做的过程中就会缺乏劲头,并容易懈气,容易半途而废,多半事情就做不成。

所以托尔斯泰才会说:"决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所以奥斯丁才会说:"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在做一件事上如此,整个人生也是如此。只有认为自己行的人才能赢,只有认为自己能够成为伟人才能如愿以偿。

T01291f6b9bdb10ea86.jpg

心志能量,决定着一切方面。例如,心志决定着学业上的成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只要解决好心的问题--有了对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学习的兴趣、意志,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就能够自动、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上就会特别出色。大凡成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都是在开发心志能量上做得特别出色的。

那些了不起的伟人巨匠,他们的父母的文化并不高,在家教上花费的精力也并不大,没有什么"陪读",也没有请家教,为什么能够十分成功呢?原因就是他们有意无意地很好地开发了孩子的心志能量,培养了孩子的志气、兴趣、自信、意志。

心志决定学业更决定事业

终身学习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就是成年人的心。

罗曼·罗兰就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的热忱减退。"学习的热忱、向上的精神,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没有这种热忱和锐气,丧失了求学之心,就不可能继续学习、终身学习。青年人之所以被看作是最有活力的人,是整个社会的希望,就在于他们的心灵和精神。

很多人年青的时候,满怀憧憬,满怀希望,很有向上的积极性。可是等到他们经历了一些挫折之后,希望没了,憧憬没了,学习的劲头儿也就没了。尤其是成家之后,对自己失去了希望,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也正是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特别舍得,却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进行投资。

16cb0007a52b3a606d76.jpg

这完全是因为自身心志丧失的缘故。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人死则次之"。心死了,人就完了。许许多多的成年人,都是对自己心死了的人。难怪当年钱玄同激愤地说:该把四十岁以上的人全部枪毙。话虽然说得偏激,但却颇有道理。心都死了的成年人,怎么可能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心志不仅决定着学业的成功,又决定着事业的成功。

"温州奇迹"在于心志

温州人最会做生意,而且创造了"温州奇迹"。

温州有很多个"家家户户"--几乎是家家户户有工厂,家家户户有洋房,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企业家,有的家庭企业资产发展到了数千万元之多!温州与深圳、上海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温州的超速发展,既不是靠本地的特殊资源,也不是靠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巨额投资。

温州700万人,人均才三分地,国家十来年几乎对温州没有任何投资!著名经济学钟朋荣从经济学角度,竟然把奇迹的奥秘归结为温州的精神。

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有温州人,天南海北,各个角落的订单都被温州人拿走了。做到这一切,靠的是温州人特有的精神--销售的"四千"精神。什么叫"四千"呢?那就是--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想出千方百计,没有一种坚韧的意志行吗?

3J7NU7F604C50003.jpg

很多人想一两个方法不成功,就拉倒了,何谈什么千方百计,这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差异!正是这种"四千"精神,才使温州人接到一件又一件订单,才有温州的今天!这种精神力,就属心志修炼范畴。心志修炼,就是要好好练就"四千精神"--能够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

心志修炼

心志是人之灵魂,是成长之大本,成功之大本。最糟的是志残,最怕的是心死。《焦点访谈》中曾经讲过一位残疾人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全身瘫痪,手脚都不能动。同一人,当他对自己心灰意冷、陷入绝望之际,拒绝一切治疗,想到的是自杀。

后来,通过心理治疗,唤起了心中的希望,找回了心理力量,克服了一切困难,翻译了一本又一本的书,还学会了用嘴作画,做到了以前作为健全人都做不到的事!在生活中,往往会看到很多条件比正常人差得多的残疾人反而比我们更成功,这实在令人汗颜。

因为3只有一个:他们身残志不残。而有些有手有脚的正常人,许多却心灵有残疾、志气有残疾。这种人,往往比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更可悲,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残疾人"。

现在,有"洗脑"、"换脑"之说。心比脑对人的支配力、影响力更大。与"洗脑"、"换脑"相应,应有"洗心"、"换心"。每天早晚,我们都要洗脸洗脚,还要定期洗澡,有谁给自己定期"洗心"--把心灵上的阴暗、悲观、消极的脏东西洗掉呢?对自身的彻底的大清洗,不仅应当是身体的大清洗,还应当是心灵的大清洗。

仅仅洗心不解决问题的话,那就得换心。当你把消极、知足之心换下来,扔到垃圾桶去,换上一颗积极的、不知足的、不断向前、不断奔腾的心。这就是成功者的心。换了这样一颗心,你就一定能够成为成功者。

T017cc639aafad0ab8e.jpg

现在有移植记忆、移植大脑之说,如果科学发达到能够移植人的心灵,把那些成功者、大成者的心灵多复制一些,给那些平庸者安上,准保能使许许多多的人成功、大成!当然,一下换心在目前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够把握的就是日常炼心,进行艰苦的心志修炼,把自己的心志修炼成为大成者的心志。

心志修炼的核心是"志"--志气、意志,它在整个心理能量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把握了志气、雄心、气概、意志,就能把握心灵的大半。

典故

孔子特别重视志,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曾国藩也特别强调志的巨大作用,他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化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他把立志作为换骨的金丹!平时,曾国藩无论是教育别人还是教育家人,都最为强调"立志有恒"四个字,因为他自身就最得益于此。

郭沫若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曾经说:要允许青年成长中的"狂狷",甚至应欣赏这种"狂"。这种狂,就是有大志、有雄心的一种表现。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都如此欣赏"狂狷",因为这与"进取"、"上进"相连。人最可贵的就是进取心、上进心。没有了这种心,人就不可能进步,不可能很好地成长、成功。心志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必备。

T01d0440f9f52369436.jpg

=辨析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说:"自古以来许多伟大的军事家,几乎没有几个人不是自我中心,自以为是的人物;……一个政治家如果不是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想当总统或首相,那他就很难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罗素指出:"青年的性质就骄傲一点也无妨事,青年的性质偏于进取,在老成者视之,自不免近于狂。"

青年应当狂,青年的狂,连那保守的孔老夫子都有些欣赏。可是,我们的教育却容不下这种狂,喜欢的是"5分加绵羊"。"绵羊"自然是听话的、温顺的,"绵羊"怎么能狂呢?过分温顺、驯服的小绵羊没有了狂狷之气,就会丧失进取精神,丧失主体性人格。我们的心志修炼,就是要减少些"绵羊"气,多一点"狂狷"气。如果能够这样,那么精神发育、心灵发育就比较完美了。

精神、心灵的发育、成长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人们看到的常常只是肉体的发育、成长。肉体成长不能一蹴而就,一个几岁小孩不可能在眨眼之间变成了一个壮小伙,精神成长也不可能在眨眼之间就变得自信自强、意志坚毅。要具有大成者的心志,具有大成者的心灵和精神,必须经过不懈的修炼才能够达到。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