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灵飞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灵飞舞

《心灵飞舞(修订本)》由作者 李子勋从1995-2005年发表过的文章里精选而出,这些文章以笔名子木、小里、晓立等发表,主要发表在 《时尚》杂志、深圳 《女友》、上海 《双周刊》、 《世界都市》、 《追求》等著名杂志。文章采自发表前的原稿,没有采用经杂志社删改、编辑的成稿,主要是想体现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创作风格。喜欢超越的人与 心理医生一样,永远追求心灵的自由。这种自由在于即便被现实的压力、苦恼、疾病缠身,内心依然是快乐且满足的。那么,心灵存在吗?在精神的哪一个层面呢?我们如何寻迹心灵呢?在《心灵飞舞(修订本)》中,作者一一为你作了有关解答。心灵的升华需要思维的扩展,思维的扩展需要精神的能量,《心灵飞舞(修订本)》正是为了帮助人的精神捕获能量,让心灵飞舞。

基本内容

书名:心灵飞舞

作 者: 李子勋 著

出 版 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1

字 数: 262000

页 数: 273

开 本: 32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4350190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保健>> 心理健康

定价:¥28.00

推荐

去年的一部电视剧 《中国式离婚》炒得沸沸扬扬,李予勋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电视剧里呈现的现象一一分析,有效且独到,在业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李子勋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也成为中国10年来心理学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人物。   ——中央电视台《 新闻会客厅》

李子勋属于有爱心的 心理医生,他的内在是实的,爱流露于他的笑容与举手投足中。是的,这是真正的专业工作者。

—— 《时尚健康》杂志

内容简介

喜欢超越的人与 心理医生一样,永远追求心灵的自由。这种自由在于即便被现实的压力、苦恼、疾病缠身,内心依然是快乐且满足的。那么,心灵存在吗?在精神的哪一个层面呢?我们如何寻迹心灵呢?我在文章《 高峰体验》中写到:“生命潜能、创造力、智慧、灵感、道德、坦诚、良知、博爱、慈悲、无私、使命感与信仰,对所有生命的珍视、保护与敬畏,这些都是人类心灵层面的内容。”心灵的升华需要思维的扩展,思维的扩展需要精神的能量,这个集子正是为了帮助人的精神捕获能量,让心灵飞舞。

本集文章由作者从1995——2005年发表过的文章里精选而出,这些文章以笔名子木、小里、晓立等发表,主要发表在 《时尚》杂志、深圳 《女友》、上海 《双周刊》、 《世界都市》、 《追求》等著名杂志。文章采自发表前的原稿,没有采用经杂志社删改、编辑的成稿,主要是想体现我自己的观点和创作风格。

作者简介

李子勋,毕业于 华西医科大学, 中日友好医院专职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 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 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父母必读》、 《女友》、 《时尚健康》等健康与 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中央电视台 《新闻会客厅》、《实话实话》、 《心理访谈》, 北京电视台《 心理时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 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

目录

解构篇:对文化的思考

自信只是 皇帝的新衣

人类的 终极幻想——自由

个性新说

孤独是人类的属性

安全感源于我们选定的文化

解读 《康熙来了》

解读 《双面胶》

解读《3H》

解读图书《 第五个》

寻找你的卓越

我们在 《中国式离婚》中看什么

解读 《疯狂主妇》

压力也是动力

爱最美丽的时候最简单

完美的女人不能爱

谁偷走了我们的幸福

躁动的年代,躁动的心

星座的意义

井底之蛙的新解

心理篇:探索你的内心

高峰体验

人的第三次诞生

弱势控制

办公室中的人性化

人类的社会情绪

鸡助情绪

你怕什么

爱情的 非理性元素

爱是一种心理过程   男性篇:角色的洞察

男人与母亲

创造自然与生命的神——父亲

男人心中的 处女情结

缄默的男人

男人,你的开放性有多大

当代男性 禁欲主义

偷情的心理根源与对策

女性篇:示弱的强者

21世纪女性发展的狂想

爱情中的”虐待”现象

安全感是女性的外衣

女性创业的优势与劣势

女性的情感需求

骚扰的另一面

心灵的健康是更重要的

重要的遗忘与时间无关

……   婚姻篇:相爱难相处更难

专业篇:走近心理医生

书摘

孤独是人类的属性

因为人是一种 社会性动物,所以孤独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属性。就像动物要分群居和 独居动物一样, 群居动物必定会害怕孤独,而独居的动物喜欢孤独。我们可以把 猫科动物与 犬科动物 作比较,猫科动物(狮子除外)差不多都是独居的动物,所以流浪的猫可以生存得很好,流浪的狗却死得很快。美国的自然科学 电视节目,拍摄到深山的一只老虎( 猫科),它独自生存着, 自得其乐。镜头展现它吃饱睡足到一个池塘里沐浴,非常拟人化的行为, 搔首弄姿,虽然不会笑,却眼带满足,你不得不认为那家伙过得很滋润。流浪的狗和孤独的狼一样,是惊恐不安的,夹着尾巴的,它们可以忍饥挨饿,千里迢迢去寻找自己的族群,或者赶快投入新主人的怀抱。当然。文化把这种被 孤独感驱使不得不依附一个人或群体的行为称为忠诚,而把像猫科那样独立、不依附什么的动物视为自私、狡猾、虚伪或 自我中心。所有的灵长类和人是群居动物,看看 动物世界,猴子们因为害怕被赶出群体,甘愿屈尊受辱。当一个 猴王 老了,新的猴王取代了它,对它最严厉的惩罚就是 群起而攻之,把它赶出族群,猴王离开这个族群的时候,离死就不远了。即便满山遍野都是丰富的果实,它也不能独自存活下去。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人之所以会去追求 社会认同,甘愿放弃个性,遵循共性,正是由我们天生不能孤独的属性而非道德所决定的。

印度哲学家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们读书、娱乐、交友、恋爱、结婚、宗教、信仰、工作、活动、兴趣、爱好、 权力与金钱欲望都是为了分心。分什么心?分 孤独的心。怕自己无事可干而感觉到孤独,怕由孤独感引发莫名的焦虑、恐慌与不安。其实,连上帝也知道孤独是驱使人最好的手段。古版圣经里,人原本是一体,上帝嫉妒人类无忧无虑的生活,把人劈成两半,一半为男,一半为女,让他们一生下来就不得不面对孤独与不完整,只有努力寻找到另一半,才能摆脱孤寂的折磨。哲学把孤独、死亡、自由和意义列为人类需要深思、自省的四大课题。孤独感引发人两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一是人的归属感,二是存在的焦虑。归属感好理解:“我是谁的孩子?我的家在哪儿?我的团队是什么?”或者“我是谁?我被谁需要?我的信仰,主义,社会身份是什么?”等等。回答这些问题正是在满足人的归属感。婚姻也常受归属感的驱使,明明知道对方不适合自己,但失去家的孤独、恐惧使人屈从在不愉快的关系里。存在的焦虑与生俱来,正如我们对危险的恐惧,不能够被理性、 逻辑解释。只要活着 ……

媒体推荐

李子勋是解构大师,用语言拆掉心的樊篱;他又是建构者,让你从心出发,建构一个新世界。

——《时尚健康》主编孙雅君

李子勋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已成为中国十年来心理学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人物。

——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

序言

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难以让人把握。首先是新物理学的发展,牛顿学说、爱因斯坦理论受到挑战,硬物质在物理学家的眼中慢慢变软。从结构、分子到构成物质的元素,然后是原子、质子、基本粒子、超微子到量子,之后出现场理论、对称群,最后是弦(一维空间中粒子蠕动的曲线)、乃至超弦(对称群在十维空间一时间中的蠕动状态)。理论物理学已成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甚至干脆演化为某种数学公式——把物质存在的问题变成纯数学推理的问题。人的思维也存在一些类别,线性的、因果的、逻辑的、辩证的、推理的、理性的思维都是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进入到感性的、非线性的、无逻辑关系的、发散的、存在性的、经验的、归纳的思维方式就没有那么确切的规律可循,有时仅仅是人的本能、直觉在引导着人。 当人的思想闯入混沌学说、复杂性原理或复杂系统的理论世界,昨天还感觉实实在在的东西,今天却变得非常的模糊、含混起来。所谓的秩序、逻辑、规律与真理,原来只是理性的科学思维从众多非线性关系里选择出来的线性关系,从广泛混沌的存在中抽取出相对清晰的关联。或者打个比方,把一个圆周切得足够短,看起来都是小的直线段。选择与抽取过程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存在被忽略了,也只有忽略这些东西,人类的认知活动才能显得那么有条不紊,那么充满逻辑的魅力。

那些广泛的存在到哪儿去了?它在我们的视觉与意识之外,即便有时闯入我们的感知世界,我们也习惯把它当作偶然事件。认识到这一点,人们不禁要问真实是否还存在?被人感觉到的或者经逻辑推理得出的东西还是不是真实?又是哪二类真实?人类的感官系统对客观存在的感知能力非常有限,有多少未被人感觉到的真实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发展?人内心存在的主观真实与外部可感知的客观真实有多大程度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哪种真实更重要呢?人脑的思维、意识、情绪活动,甚至人的行为有多少是随机的、非线性关系的,又有多少是有意识的、符合逻辑与线性的?

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社会学,都假定人是受理性思维控制的动物,至少愿意受理性思维控制。心理学理论不管是动力学模式还是行为认知理论,都试图在线性的、逻辑的关系里建构自己的学说。它们采用一种归因的、决定性的、内部相关的、因果的、甚至先验的观点解释一切。每一种理论给人的视觉与感知觉创建了一种关联现实,我们越是欣赏一种理论。我们受这种理论的制约也越多,我们的视觉与感知觉也越狭窄。如果我们还有无意识地否定其他理论的心理倾向,那么我们基本上可以被,称为某种理论的“囚徒”。越是深刻地相信和依赖一种理论,人们的认知能力越会被理论慢慢地缩窄到一个非常可怜的境地,直至完全失去心灵与感知的自由。

科学是把双刃剑,在帮助人类认识世界的同时也会愚弄人们。科学思维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尽管它是那么的神奇和富有创造力,但它只是人类众多思维形式中的一种,不是全部。我们经典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一直试图用一种符合物理学世界的逻辑关系来建立自己的学说,它给所有可描述的精神(心理)问题分类,却不知道人类许多精神现象是不诃描述也难以交流的。生命的本质或精神现象应该是一种生物学,对生物学的认识仅有逻辑、理性、线性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应用那些非线性、无序、自组,包括突变与涌动的认知模型。

康德说:“人类把理性思维本身的固有结构投射到世界,所谓发现一般真理或本质的东西,实际上是用思维这种结构来选定经验,组织经验,并从中创造出一种秩序来。作为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人士,我们需要对固有的思维结构做一些解构的工作,以帮助我们减轻对一些著名理论的迷思。这本书的很多文章里,我会慢慢引入一些心理学方面颠覆性的思想,一种对习惯思维的反向思考。我会故意贬低因果论、非此即彼、是非观、渐变、简约主义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简洁的模型,给大家带来融合、无序、循环、突变、自然主义的复杂视觉。

喜欢超越的人与心理医生一样,永远追求心灵的自由。这种自由在于即便被显示的压力、苦恼、疾病缠身,内心依然是,快乐且满足的那么,心灵存在吗?在精神的哪一个层面呢?我们如何寻迹心灵呢?我在文章《高峰体验》中写到:“生命潜能、创造力、智慧、灵感、道德、坦诚、良知、博爱、慈悲、无私、使命感与信仰,对所有生命的珍视、保护与敬畏,这些都是人类心灵层面的内容。”心灵的升华需要思维的扩展、思维的扩展需要精神的能量,这个集子正是为了帮助人的精神捕获能量,让心灵飞舞。

本集文章由我从1995-2005年发表过的文章里精选而出,这些文章以笔名子木、小里、晓立等发表,主要发表在《时尚》杂志、深圳女友》、上海双周刊》、《世界都市》、《追求》等著名杂志。文章采自发表前的原稿,没有采用经杂志社删改、编辑的成稿,主要是想体现我自己的观点和创作风格。其中有些文章也被一些报刊转载、网络浏览,我为大家喜欢我的文章感到欣慰,现在把它完整地印刷出来,希望与更多的读者分享。[1]

参考文献

  1. 心灵飞舞豆丁网,201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