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靈飛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靈飛舞

《心靈飛舞(修訂本)》由作者 李子勛從1995-2005年發表過的文章里精選而出,這些文章以筆名子木、小里、曉立等發表,主要發表在 《時尚》雜誌、深圳 《女友》、上海 《雙周刊》、 《世界都市》、 《追求》等著名雜誌。文章采自發表前的原稿,沒有採用經雜誌社刪改、編輯的成稿,主要是想體現作者自己的觀點和創作風格。喜歡超越的人與 心理醫生一樣,永遠追求心靈的自由。這種自由在於即便被現實的壓力、苦惱、疾病纏身,內心依然是快樂且滿足的。那麼,心靈存在嗎?在精神的哪一個層面呢?我們如何尋跡心靈呢?在《心靈飛舞(修訂本)》中,作者一一為你作了有關解答。心靈的升華需要思維的擴展,思維的擴展需要精神的能量,《心靈飛舞(修訂本)》正是為了幫助人的精神捕獲能量,讓心靈飛舞。

基本內容

書名:心靈飛舞

作 者: 李子勛 著

出 版 社: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6-1

字 數: 262000

頁 數: 273

開 本: 32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4350190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保健>> 心理健康

定價:¥28.00

推薦

去年的一部電視劇 《中國式離婚》炒得沸沸揚揚,李予勛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電視劇里呈現的現象一一分析,有效且獨到,在業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李子勛在多年的實踐經驗中,也成為中國10年來心理學發展領域的一個重要人物。   ——中央電視台《 新聞會客廳》

李子勛屬於有愛心的 心理醫生,他的內在是實的,愛流露於他的笑容與舉手投足中。是的,這是真正的專業工作者。

—— 《時尚健康》雜誌

內容簡介

喜歡超越的人與 心理醫生一樣,永遠追求心靈的自由。這種自由在於即便被現實的壓力、苦惱、疾病纏身,內心依然是快樂且滿足的。那麼,心靈存在嗎?在精神的哪一個層面呢?我們如何尋跡心靈呢?我在文章《 高峰體驗》中寫到:「生命潛能、創造力、智慧、靈感、道德、坦誠、良知、博愛、慈悲、無私、使命感與信仰,對所有生命的珍視、保護與敬畏,這些都是人類心靈層面的內容。」心靈的升華需要思維的擴展,思維的擴展需要精神的能量,這個集子正是為了幫助人的精神捕獲能量,讓心靈飛舞。

本集文章由作者從1995——2005年發表過的文章里精選而出,這些文章以筆名子木、小里、曉立等發表,主要發表在 《時尚》雜誌、深圳 《女友》、上海 《雙周刊》、 《世界都市》、 《追求》等著名雜誌。文章采自發表前的原稿,沒有採用經雜誌社刪改、編輯的成稿,主要是想體現我自己的觀點和創作風格。

作者簡介

李子勛,畢業於 華西醫科大學, 中日友好醫院專職心理醫生,首屆中德高級 心理治療師培訓項目學員,心理協會北京 心理諮詢與治療專業委員會成員。

《父母必讀》、 《女友》、 《時尚健康》等健康與 時尚雜誌的專欄作家。

中央電視台 《新聞會客廳》、《實話實話》、 《心理訪談》, 北京電視台《 心理時間》;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星星夜談》《 情感世界》特約心理專家。

目錄

解構篇:對文化的思考

自信只是 皇帝的新衣

人類的 終極幻想——自由

個性新說

孤獨是人類的屬性

安全感源於我們選定的文化

解讀 《康熙來了》

解讀 《雙面膠》

解讀《3H》

解讀圖書《 第五個》

尋找你的卓越

我們在 《中國式離婚》中看什麼

解讀 《瘋狂主婦》

壓力也是動力

愛最美麗的時候最簡單

完美的女人不能愛

誰偷走了我們的幸福

躁動的年代,躁動的心

星座的意義

井底之蛙的新解

心理篇:探索你的內心

高峰體驗

人的第三次誕生

弱勢控制

辦公室中的人性化

人類的社會情緒

雞助情緒

你怕什麼

愛情的 非理性元素

愛是一種心理過程   男性篇:角色的洞察

男人與母親

創造自然與生命的神——父親

男人心中的 處女情結

緘默的男人

男人,你的開放性有多大

當代男性 禁欲主義

偷情的心理根源與對策

女性篇:示弱的強者

21世紀女性發展的狂想

愛情中的」虐待」現象

安全感是女性的外衣

女性創業的優勢與劣勢

女性的情感需求

騷擾的另一面

心靈的健康是更重要的

重要的遺忘與時間無關

……   婚姻篇:相愛難相處更難

專業篇:走近心理醫生

書摘

孤獨是人類的屬性

因為人是一種 社會性動物,所以孤獨是人類的一種自然屬性。就像動物要分群居和 獨居動物一樣, 群居動物必定會害怕孤獨,而獨居的動物喜歡孤獨。我們可以把 貓科動物與 犬科動物 作比較,貓科動物(獅子除外)差不多都是獨居的動物,所以流浪的貓可以生存得很好,流浪的狗卻死得很快。美國的自然科學 電視節目,拍攝到深山的一隻老虎( 貓科),它獨自生存着, 自得其樂。鏡頭展現它吃飽睡足到一個池塘里沐浴,非常擬人化的行為, 搔首弄姿,雖然不會笑,卻眼帶滿足,你不得不認為那傢伙過得很滋潤。流浪的狗和孤獨的狼一樣,是驚恐不安的,夾着尾巴的,它們可以忍飢挨餓,千里迢迢去尋找自己的族群,或者趕快投入新主人的懷抱。當然。文化把這種被 孤獨感驅使不得不依附一個人或群體的行為稱為忠誠,而把像貓科那樣獨立、不依附什麼的動物視為自私、狡猾、虛偽或 自我中心。所有的靈長類和人是群居動物,看看 動物世界,猴子們因為害怕被趕出群體,甘願屈尊受辱。當一個 猴王 老了,新的猴王取代了它,對它最嚴厲的懲罰就是 群起而攻之,把它趕出族群,猴王離開這個族群的時候,離死就不遠了。即便滿山遍野都是豐富的果實,它也不能獨自存活下去。由此我們可以推論出,人之所以會去追求 社會認同,甘願放棄個性,遵循共性,正是由我們天生不能孤獨的屬性而非道德所決定的。

印度哲學家 克里希那穆提認為,人們讀書、娛樂、交友、戀愛、結婚、宗教、信仰、工作、活動、興趣、愛好、 權力與金錢欲望都是為了分心。分什麼心?分 孤獨的心。怕自己無事可干而感覺到孤獨,怕由孤獨感引發莫名的焦慮、恐慌與不安。其實,連上帝也知道孤獨是驅使人最好的手段。古版聖經里,人原本是一體,上帝嫉妒人類無憂無慮的生活,把人劈成兩半,一半為男,一半為女,讓他們一生下來就不得不面對孤獨與不完整,只有努力尋找到另一半,才能擺脫孤寂的折磨。哲學把孤獨、死亡、自由和意義列為人類需要深思、自省的四大課題。孤獨感引發人兩種基本的心理需求:一是人的歸屬感,二是存在的焦慮。歸屬感好理解:「我是誰的孩子?我的家在哪兒?我的團隊是什麼?」或者「我是誰?我被誰需要?我的信仰,主義,社會身份是什麼?」等等。回答這些問題正是在滿足人的歸屬感。婚姻也常受歸屬感的驅使,明明知道對方不適合自己,但失去家的孤獨、恐懼使人屈從在不愉快的關係里。存在的焦慮與生俱來,正如我們對危險的恐懼,不能夠被理性、 邏輯解釋。只要活着 ……

媒體推薦

李子勛是解構大師,用語言拆掉心的樊籬;他又是建構者,讓你從心出發,建構一個新世界。

——《時尚健康》主編孫雅君

李子勛在多年的實踐經驗中,已成為中國十年來心理學發展領域的一個重要人物。

——中央電視台《新聞會客廳》

序言

我們這個世界越來越難以讓人把握。首先是新物理學的發展,牛頓學說、愛因斯坦理論受到挑戰,硬物質在物理學家的眼中慢慢變軟。從結構、分子到構成物質的元素,然後是原子、質子、基本粒子、超微子到量子,之後出現場理論、對稱群,最後是弦(一維空間中粒子蠕動的曲線)、乃至超弦(對稱群在十維空間一時間中的蠕動狀態)。理論物理學已成為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甚至乾脆演化為某種數學公式——把物質存在的問題變成純數學推理的問題。人的思維也存在一些類別,線性的、因果的、邏輯的、辯證的、推理的、理性的思維都是些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進入到感性的、非線性的、無邏輯關係的、發散的、存在性的、經驗的、歸納的思維方式就沒有那麼確切的規律可循,有時僅僅是人的本能、直覺在引導着人。 當人的思想闖入混沌學說、複雜性原理或複雜系統的理論世界,昨天還感覺實實在在的東西,今天卻變得非常的模糊、含混起來。所謂的秩序、邏輯、規律與真理,原來只是理性的科學思維從眾多非線性關係里選擇出來的線性關係,從廣泛混沌的存在中抽取出相對清晰的關聯。或者打個比方,把一個圓周切得足夠短,看起來都是小的直線段。選擇與抽取過程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存在被忽略了,也只有忽略這些東西,人類的認知活動才能顯得那麼有條不紊,那麼充滿邏輯的魅力。

那些廣泛的存在到哪兒去了?它在我們的視覺與意識之外,即便有時闖入我們的感知世界,我們也習慣把它當作偶然事件。認識到這一點,人們不禁要問真實是否還存在?被人感覺到的或者經邏輯推理得出的東西還是不是真實?又是哪二類真實?人類的感官系統對客觀存在的感知能力非常有限,有多少未被人感覺到的真實在深刻地影響着人類發展?人內心存在的主觀真實與外部可感知的客觀真實有多大程度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哪種真實更重要呢?人腦的思維、意識、情緒活動,甚至人的行為有多少是隨機的、非線性關係的,又有多少是有意識的、符合邏輯與線性的?

無論是心理學還是社會學,都假定人是受理性思維控制的動物,至少願意受理性思維控制。心理學理論不管是動力學模式還是行為認知理論,都試圖在線性的、邏輯的關係里建構自己的學說。它們採用一種歸因的、決定性的、內部相關的、因果的、甚至先驗的觀點解釋一切。每一種理論給人的視覺與感知覺創建了一種關聯現實,我們越是欣賞一種理論。我們受這種理論的制約也越多,我們的視覺與感知覺也越狹窄。如果我們還有無意識地否定其他理論的心理傾向,那麼我們基本上可以被,稱為某種理論的「囚徒」。越是深刻地相信和依賴一種理論,人們的認知能力越會被理論慢慢地縮窄到一個非常可憐的境地,直至完全失去心靈與感知的自由。

科學是把雙刃劍,在幫助人類認識世界的同時也會愚弄人們。科學思維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思維,儘管它是那麼的神奇和富有創造力,但它只是人類眾多思維形式中的一種,不是全部。我們經典的精神病學和心理學,一直試圖用一種符合物理學世界的邏輯關係來建立自己的學說,它給所有可描述的精神(心理)問題分類,卻不知道人類許多精神現象是不訶描述也難以交流的。生命的本質或精神現象應該是一種生物學,對生物學的認識僅有邏輯、理性、線性關係是不夠的,必須應用那些非線性、無序、自組,包括突變與涌動的認知模型。

康德說:「人類把理性思維本身的固有結構投射到世界,所謂發現一般真理或本質的東西,實際上是用思維這種結構來選定經驗,組織經驗,並從中創造出一種秩序來。作為一個追求心靈自由的人士,我們需要對固有的思維結構做一些解構的工作,以幫助我們減輕對一些著名理論的迷思。這本書的很多文章里,我會慢慢引入一些心理學方面顛覆性的思想,一種對習慣思維的反向思考。我會故意貶低因果論、非此即彼、是非觀、漸變、簡約主義給這個世界帶來的簡潔的模型,給大家帶來融合、無序、循環、突變、自然主義的複雜視覺。

喜歡超越的人與心理醫生一樣,永遠追求心靈的自由。這種自由在於即便被顯示的壓力、苦惱、疾病纏身,內心依然是,快樂且滿足的那麼,心靈存在嗎?在精神的哪一個層面呢?我們如何尋跡心靈呢?我在文章《高峰體驗》中寫到:「生命潛能、創造力、智慧、靈感、道德、坦誠、良知、博愛、慈悲、無私、使命感與信仰,對所有生命的珍視、保護與敬畏,這些都是人類心靈層面的內容。」心靈的升華需要思維的擴展、思維的擴展需要精神的能量,這個集子正是為了幫助人的精神捕獲能量,讓心靈飛舞。

本集文章由我從1995-2005年發表過的文章里精選而出,這些文章以筆名子木、小里、曉立等發表,主要發表在《時尚》雜誌、深圳女友》、上海雙周刊》、《世界都市》、《追求》等著名雜誌。文章采自發表前的原稿,沒有採用經雜誌社刪改、編輯的成稿,主要是想體現我自己的觀點和創作風格。其中有些文章也被一些報刊轉載、網絡瀏覽,我為大家喜歡我的文章感到欣慰,現在把它完整地印刷出來,希望與更多的讀者分享。[1]

參考文獻

  1. 心靈飛舞豆丁網,201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