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忻城县土司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忻城县土司博物馆位于广西忻城县城关镇西宁街3号。

忻城莫土司衙署始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土司衙门、祠堂、官邸、大夫第等建筑群组成,总面积38.9万平方米,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被誉为“壮乡故宫[1]”。

发展历史

明万历十年(1582)忻城县土司莫镇威,在今县城所在地的翠屏山北麓,兴建忻城土司衙门。从此,历经明、清、民国,直至建国初期,忻城县政府机关均设置在这里。

1955年,县人民政府机关迁到斜对面的盘鹤岭上。

1963年,土司衙门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文化馆分工代管文物工作,并于当年进行全面维修。

1984年4月,忻城县文物管理所成立。

1987年,改文管所为忻城县土司博物馆,馆址设置在土司衙门内。

位于忻城县城关镇西宁街翠屏山北麓,座南朝北,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宫庭侯门气派的古代建筑群,占地总面积2.1万平方米。衙署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始建,至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土司制度被废除后,改为弹压公署。至今经历了420多年的历史。它是广西乃至全国现存古建筑保存最完整、历史最长的土司衙署。l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座衙署由中轴线(衙署)、东轴线(祠堂)、西轴线(代理土司官邸)及大夫第、参军第、礼房、卡房等建筑组成。 主体建筑由照壁、大门、牢房、兵舍、正堂(即头堂)、长廊(亦称花郎)、东花厅、西花厅、二堂、东厢房、西厢房、三堂、后苑(即闺房)等组成,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照壁长25米、高5米。照壁前为小广场,面积270平方米。照壁与大门之间为街道,有两座跨街辕门,东辕门门楣浮雕“粤西边隅”(已毁);西辕门书“庆南要地”。 大门左右两侧各镌一尊1.7米的石狮和一对石鼓。大门廊上立两根格木柱子,柱上悬挂一副雕刻楹联。联语云:“守斯土莅斯民,十六堡群黎谁非赤子/辟其疆治其赋,三百里区域尽隶黄封”。跨入大门即仪门,仪门平时不开,走两边过道,唯逢喜庆节日或上峰头面人物到来方开。仪门后是院落,中有一条龟背青砖路直通正堂。东面是牢房,分前后两栋。牢房有男女之分,轻重之别,内设铁镣、木枷等刑具。西面是兵舍,亦分前后两栋,内驻土兵,负责保卫衙署安全和看守犯人。 沿院中道路上四级台阶即为一宽80平方米月台。月台上置有铁炮四门,地炮三门,为土官出巡或庆贺时鸣放。接月台即正堂,为三开间,共有l8根柱子支撑天面,两侧山墙只起挡风作用。前面宽敞明亮,是土官审案或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堂正中置公案,案上置有惊堂木块及令牌、笔、墨砚等。案桌后是活动屏风,上悬有“明镜高悬”巨匾,左右分别置大鼓、大锣各一面,各种兵器罗列有序, “回避”、 “肃静”大牌字高耸,显得气氛森严可怖。

馆藏文物

忻城县土司博物馆共有藏品3000多件,大小展室16个,共展出文物1000多件,其中大部分是土司文物和土司制度下的民族民俗文物,文物中包括金器、银器、玉器[2]、铜器、铁器、兵器、石器、骨器、蚌贝器、竹木器、服饰、织锦、经书、石刻艺术等。

该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研究基地、广西民族研究所土司制度研究室、曾出版《忻城莫氏土司500年》等着作。

视频

忻城县土司博物馆 相关视频

如果你来到广西忻城县,莫氏土司衙署,就是你最值得参观的地方了
电影《寻找刘三姐》忻城县土司衙署片段

参考文献

  1. “壮乡故宫” !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的土司建筑之一竟然就在广西! ,搜狐,2018-12-23
  2. 古代玉器:常规知识总结(收藏版),搜狐,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