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恒星内部结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恒星内部结构》,恒星内部结构学先驱性著作。阿·斯·爱丁顿著。1926年第1版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年再版。1959年由美国都弗出版社再版。同时在加拿大麦克莱兰德和斯泰瓦尔特有限公司出版。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1部系统地阐述天体物理学的著作。可分成5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章。提出了恒星内部问题。第2部分包括第2、3章。涉及了热力学、辐射的量子理论和原子的玻尔理论。第3部分包括第4—8章。第4章从多方和等温气体球的经典理论出发,得出了关于中心压力最小值和气体组态中的平均温度定理。第5章导出了辐射平衡方程;强调了在工作中运用恰当估计的平均吸收系数的重要性。第6章解出了恒星的标准模型和点源模型的内部方程。第7章讨论了某些理论结果应用于一些典型恒星的问题;将其质光定律与经验结果作了详尽的比较与分析。第8章讨论了变星,发挥了著者的造父变星的绝热振荡理论。第4部分包括第9—11章,注意力集中在当时难于处理的问题。其中第9章讨论了不透明度系数,并第1次引入“截断因子”。第10章讨论了电离度对密度和压力的依赖关系和电离度的变化。第11章讨论了恒星能源问题。在本书写作之时,放射性衰变的波动机制与中子尚未被发现。所以这一章的理论带有探索的性质。但富于想象。第5部分包括第12、13章,注意力转向恒星外部。第12章阐述了恒星大气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分析吸收线的形成与连续谱的结构。第13章论述了星际介质,对当时资用的恒星际空间弥漫物质存在的全部证据给予了详尽的讨论。这是天文学这一新的分支——星际介质物理——起源的一个标志。

本书的出版代表着天体物理学一次系统性的进展。它不仅包括了著者自己的研究工作,也包括了当时其他天体物理学家与有关的物理学家的贡献。从而给出天体物理学和物理学中有关领域在该时期的发展情况的一个完整的图象。

作者简介

阿·斯·爱丁顿(Arthur Stanley Eddington,1882—1944),英国天体物理和相对论学家。其研究工作跨越了从玻尔的原子理论开始,到核物理学的发展为止的时代。他的早期和中期工作主要是把新物理学(量子论和相对论)应用于天文学。后期则致力于研究物理学基本问题。天体物理学所以能在普朗克、爱因斯坦和玻尔的研究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应该主要归功于爱丁顿。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恒星内部结构 相关视频

万有引力破坏时空原有结构,为何恒星引力越大时空扭曲越大?
这颗恒星内部竟充满“瓦斯”!稠密的光都穿不过!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2.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