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恆星內部結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恆星內部結構》,恆星內部結構學先驅性著作。阿·斯·愛丁頓著。1926年第1版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1930年再版。1959年由美國都弗出版社再版。同時在加拿大麥克萊蘭德和斯泰瓦爾特有限公司出版。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1部系統地闡述天體物理學的著作。可分成5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章。提出了恆星內部問題。第2部分包括第2、3章。涉及了熱力學、輻射的量子理論和原子的玻爾理論。第3部分包括第4—8章。第4章從多方和等溫氣體球的經典理論出發,得出了關於中心壓力最小值和氣體組態中的平均溫度定理。第5章導出了輻射平衡方程;強調了在工作中運用恰當估計的平均吸收係數的重要性。第6章解出了恆星的標準模型和點源模型的內部方程。第7章討論了某些理論結果應用於一些典型恆星的問題;將其質光定律與經驗結果作了詳盡的比較與分析。第8章討論了變星,發揮了著者的造父變星的絕熱振盪理論。第4部分包括第9—11章,注意力集中在當時難於處理的問題。其中第9章討論了不透明度係數,並第1次引入「截斷因子」。第10章討論了電離度對密度和壓力的依賴關係和電離度的變化。第11章討論了恆星能源問題。在本書寫作之時,放射性衰變的波動機制與中子尚未被發現。所以這一章的理論帶有探索的性質。但富於想象。第5部分包括第12、13章,注意力轉向恆星外部。第12章闡述了恆星大氣理論,並將其應用於分析吸收線的形成與連續譜的結構。第13章論述了星際介質,對當時資用的恆星際空間瀰漫物質存在的全部證據給予了詳盡的討論。這是天文學這一新的分支——星際介質物理——起源的一個標誌。

本書的出版代表着天體物理學一次系統性的進展。它不僅包括了著者自己的研究工作,也包括了當時其他天體物理學家與有關的物理學家的貢獻。從而給出天體物理學和物理學中有關領域在該時期的發展情況的一個完整的圖象。

作者簡介

阿·斯·愛丁頓(Arthur Stanley Eddington,1882—1944),英國天體物理和相對論學家。其研究工作跨越了從玻爾的原子理論開始,到核物理學的發展為止的時代。他的早期和中期工作主要是把新物理學(量子論和相對論)應用於天文學。後期則致力於研究物理學基本問題。天體物理學所以能在普朗克、愛因斯坦和玻爾的研究之後得到迅速發展,應該主要歸功於愛丁頓。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恆星內部結構 相關視頻

萬有引力破壞時空原有結構,為何恆星引力越大時空扭曲越大?
這顆恆星內部竟充滿「瓦斯」!稠密的光都穿不過!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