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青山民族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息烽县青山民族中学坐落在息烽县青山苗族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9公里,该校是息烽县唯一的民族中学,主要服务于青山苗族乡,现有在校学生522人,其中寄宿生262人,教师27人。自1996年建校以来,由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学校已从建校时仅有的一栋两层楼的教学楼,发展为今天教育教学功能比较齐全的学校。该校现在不仅拥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而且还配有功能比较齐全的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体育活动室,同时,还拥有了60余台计算机的网络教室,有专门的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学校开通了宽带网,建立了校园网,教师办公实现了电子网络自动化。由于学校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自成立以来,教学质量迅猛上升,并长期保持在全县各中学的前列。
项目概况
息烽县青山民族中学的前身是原青山民族小学戴帽初中班,始建于1976年8月,自建立戴帽初中班以来的20年中,教学班级始终保持每年级一个班,且每班人数只有30人左右的规模,教学质量一直都处于全县的最低水平,尤其是从1985年到1994年,连续九年保持了中专(中师)、高中升学率为零的记录。为适应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形势,1996年7月,经息烽县人民政府批准,青山民族小学戴帽初中班与小学部分离,成立了专门的初级中学。学校成立时只有4个教学班,160余名学生,教职工11人,办学设施除一栋破旧不堪的教学楼外,就连基本的活动场地都没有,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校长王毅上下奔走,争取资金,征拨土地,并带领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花一分钱,抬土10000余方,硬将一块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地填平,然后,又多方筹措资金购买水泥和石沙,师生投工投劳,建起了今天的混泥土操场;室内设施当时连基本的课桌椅都没有,学校只好打紧各种开支,逐步添置,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让逐年增加的学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环境,该校始终把学校的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97年争取资金20余万元扩建了教学楼,98年争取资金30余万元新建了学生宿舍楼,2003年争取资金30余万元新建了综合实验楼,配置了30余万元的理、化、生实验设备,2004年,又争取资金52万元,新建学生宿舍楼(该工程即将竣工,很快将投入使用)。为了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提高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2003年10月,校长王毅给市委书记王晓东写了亲笔信,争取20余万元资金,添置了60余台计算机,建立起了网络教室,04年,在县局领导的关怀下,建起了多媒体教室,05年增设体育活动室。
素质教育
青山民族中学自成立时起,就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办学实践中,把“抓好德育促智育,五育并举[1]求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作为学校的办学方针;把“求实、奋进、改革、创新”立为校训;把“团结、友爱、活泼、文明”规定为校风建设的目标,把“不断追求创新,不断创造卓越,不甘落后和落伍”当作学校办学的理念,坚持内抓管理,外塑形象的办学方向,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因此,青山民族中学成立后,便以锐不可挡的趋势,把教学质量从原来的全县倒数,迅猛的提升到了全县各中学前列。1997年中考,青山中学的升学率从96年的全县第18位一下跃到第8位,98年中考,跃到全县第5位。之后,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三年保持中考升学率和平均分全县一、二名的位次。05年、06年连续两年中考优秀率保持在全县各中学前3名之列。
办学效益
青山民族中学在狠抓教学成绩的同时,十分注重学校全方位的办学效益。在坚持向高一级学校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同时,不忘立足农村实际,培养农村适用型乡土人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青山民族中学始终立足农村实际,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农村适用型乡土人才,不懈努力。从建校以来,学校在认真抓好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始终把农业科技知识作为向学生传授的重要内容。为了把农业科技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该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农村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关指示精神,在2001年,该校克服各种困难,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创办了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提供了一个实习的平台,由于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应。2002年6月,该基地成为了整个贵阳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大会的参观学习点,之后,吸引了全省各地的不少学校前来参观学习。
青山民族中学在抓常规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不忘自身的特色建设,作为民族中学,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宏扬是不可或缺的使命。为此,青山民族中学在坚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的同时,还有机的把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民族歌舞等少数民族文化纳入教学内容,在青山民族中学的体育课中,除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内容外。少数民族的打陀螺、蹴球、押加等传统体育项目也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国家规定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中,还加入了苗族的芦笙歌舞。该校培养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曾多次在省、市、县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奖。在2002年的贵阳市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民族体育项目“陀螺”比赛中,荣获了男子团体“第六名”、女子团体“第五名”,其中学生孙成英荣获女子单打“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04年5月31日,我校学生参加了市民宗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四月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在“陀螺”比赛项目中获得了男子全市“第四名”的成绩,女子蹴球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2004年8月,学生参加了县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别获得了男子陀螺团体“第二名”、女子陀螺团体“第二名”、女子蹴球双人“第二名”、男子蹴球双人“第二名”的好成绩。其中我校学生聂波获得男子陀螺单打“第一名”,王晓梅获得女子陀螺单打“第一名”。在2005年5月,我校学生再次参加贵阳市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又荣获了女子陀螺团体“第六名”,学生王灿和王艺芳荣获女子陀螺双打“第四名”,蒋勇和付建荣获男子陀螺双打“第二名”,学生付建还获得了男子陀螺单打“第三名”的优秀成绩。学校还组建了近100人的芦笙歌舞队。有效的丰富了校园文化[2]生活。
参考文献
- ↑ 五育并举 德育为先 | 学校如何展开德育教育?,搜狐,2023-09-13
- ↑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豆丁网,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