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市区北部的便利朗角,1959年3月动工建造,1973年10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是澳大利亚地标式建筑 。[1]

悉尼歌剧院占地面积1.8公顷,坐落在距离海面19米的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总建筑面积88000平方米,有一个2700座的音乐厅,一个1550座的歌剧院和一个420座的小剧场,有展览、录音、酒吧、餐厅等大小房间900个 [2] ,2007年,悉尼歌剧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3]

  • 中文名称 :悉尼歌剧院
  • 外文名称 :Sydney Opera House
  •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便利朗角
  • 占地面积 :1.8公顷
  • 开放时间 :9:00-17:00
  • 门票价格 :37澳元

目录

相关轶事

设计建造之曲折

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搜集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的设计屏雀中选,约恩·伍重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切开的橙子,该项目共耗时14年、斥资1200万澳大利亚元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曾于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后的澳大利亚新政府与约恩·伍重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于1966年离开澳大利亚,从此再未踏上澳大利亚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之后的工作由澳大利亚建筑师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与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剧院最后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

宏大开幕式

悉尼歌剧院最后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开幕式邀请了英国女王亲临现场。悉尼歌剧院在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的亲自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随后,澳大利亚指挥家唐斯挥棒首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的《战争与和平》。

悉尼从此结束了没有自己歌剧院的历史。这所剧院主要供2个澳大利亚的巡回剧团演出之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也常在这里举办各种音乐会。自1976年起,由波宁基接任指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经常用它来举办各种音乐会,它是悉尼市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

首场演出

悉尼歌剧院另一项传奇是他的第一场演出。当然,正式的首演贵客盈门,开幕式(1973年10月)更邀请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现场,但也有人认为悉尼歌剧院的第一场演出是1960年由PAUL ROBESON为工作者献唱的那次。这位黑人歌手当时爬上了还在兴建中的鹰架引吭高歌。巧的是,他的生日与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竟然是同一天。

一切都太巧了。但关于悉尼歌剧院的种种幕后故事还不只这些。由于兴建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实在太肥皂了,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以及一只在首演彩排时跑来插花的临时演员——负子鼠(Posum),后来有人将这些写成了一出歌剧,名字是:世界第八奇景(Eighth Wonder)。

历史背景

悉尼歌剧院与欧洲一些著名歌剧院那悠久的历史不能相比。在悉尼还没有歌剧院时,一批有志之士一直为建立固定的歌剧表演团体和歌剧院而四处奔走,积极地游说。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市政府的拨款和支持。可是,这座歌剧院从破土动工至建造完成,却历经14个年头。当时,为建造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政府在世界各地公开征求设计图样,结果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以他那反传统的独特设计方案,夺得众多投稿者中的第一名。1959年,剧院奠基破土,但在剧院乳白色贝壳的外形结构完成时,施工者发现原设计方案有某种不切实际的地方。这一发现无疑要将原方案推倒重来。难为的是,这时建造剧院的经费预算已经耗尽,无可奈何,工程只得暂时停顿下来。在一片要我悉尼歌剧院的呼吁下,澳大利亚政府请来了英国的建筑专家对原设计做局部修改,为了筹集资金,澳大利亚政府还发行了彩票,经过一番艰苦的运作,好不容易才凑足了款项,工程继续开工。当剧院建成后,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澳大利亚有关当局认为原定拥有1500个座位的音乐厅是全年开放,而拥有2700个座位的歌剧院则是季节性演出厅,使用率不高。为了从经济角度考虑;于是,将原来的音乐厅改换成歌剧院,而原先的歌剧院则装上了拥有一万根音管的大管风琴,使之变成一座音乐厅。这一改变造成了2012年歌舞剧场舞台太小的遗憾。当然那音乐厅却气度恢宏,引人注目。

建筑特点

综述

悉尼歌剧院最大的主厅是音乐厅,最多可容纳2679人。

悉尼歌剧院设计的初衷是把这个最大的厅堂建造成为歌剧院,后来设计改动了,甚至已经完工的歌剧舞台被推倒重建。音乐厅内有一个大风琴,是由罗纳德·沙普(Ronald Sharp)于1969年至1979年制造的。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由10,500根风管组成。

主厅中较小的一个才是歌剧院。由于当初是将较大的主厅设计为歌剧院,小厅被认为不太适合做大型的歌剧演出,舞台相对较小而且给乐队的空间也不便于大型乐队演奏。其他附属设施则包括戏剧院、影院以及摄影室。 在入口的阶梯前也经常举行一些免费的公共演出。歌剧院规模:悉尼歌剧院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

外观结构

悉尼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但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

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海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

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像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 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瓷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由此刻成小型的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所引起的伟大构想。

“壳”结构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征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约恩·伍重的设计屏雀中选,建设从1959年3月开始,直至1973年10月竣工,斥资1亿零200万澳大利亚元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曾于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忠实呈现澳州自有的风格。

内部设施

歌剧厅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

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音乐厅装潢华丽,有2690个席位。

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由澳大利亚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大利亚木材,忠实呈现澳大利亚自有的风格。

建筑格局

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便利朗角,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作为背景的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赏这座建筑。悉尼歌剧院主要由两个主厅、一些小型剧院、演出厅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两个大厅均位于比较大的帆型结构内,小演出厅则位于底部的基座内。

建设沿革

1955年9月13日,发起了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竞赛,共收到了来自32个国家的233件参赛作品。

1957年,设计师约恩·伍重赢得了设计竞赛。

1958年,位于便利朗角的麦格理堡垒电车厂拆除。

1959年3月,悉尼歌剧院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始。悉尼歌剧院的建造计划一共有三个阶段:阶段一,建造矮墙。阶段二,建造外部的“壳”结构。阶段三,内部的设计和装潢。 阶段一(1959年-1963年)

1962年8月31日,矮墙的工程完成。

阶段二(1963年-1967年)

1961年中期,设计队伍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所有的“壳”都由球体创建而来。该办法可以使用那个一个共同的模具浇注出不同长度的圆拱,然后将若干有着相似长度的圆拱段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球形的剖面。

1962年4月6日,悉尼歌剧院被预估将于1964年8月到1965年3月之间完成。

阶段三(1967年-1973年)

1963年2月,设计师约恩·伍重将他的工作室搬至悉尼。

1965年,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宣布悉尼歌剧院建造计划将由公共工程部管辖。

1966年,设计师约恩·伍重辞职。

1973年,悉尼歌剧院正式完工,总花费为1亿零200万。

建造背景

建造悉尼歌剧院的计划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悉尼音乐学院的院长尤金·古森斯游说建造一个能够表演大型戏剧作品的场所。当时进行戏剧表演的场所悉尼市政厅对于戏剧表演来说太小了。在1954年,古森斯成功取得了新南威尔士州总理约瑟·卡希尔的支持,约瑟·卡希尔要求要求设计一个专门用于歌剧的剧院。也是古森斯坚持将歌剧院建在便利朗角上。尽管卡希尔曾想将其建得离位于CBD西北方的温耶德火车站更近一点。

新闻事件

投射赛马广告

2018年10月9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决定于9日晚在悉尼歌剧院帆船外墙上投射赛马比赛的广告。由于悉尼歌剧院是世界文化遗产,且在澳大利亚人心中具有特殊地位,州政府出于经济考量做出的这一决定引起巨大争议。据当地媒体报道,截至8日晚,已有超过20万民众在网上请愿反对这一做法。[4]

为新西兰枪击案遇难者举行纪念活动

2019年3月16日,悉尼歌剧院为新西兰清真寺枪击案亮灯。[5]

悉尼歌剧院工程师辞世

2019年4月7日,负责兴建悉尼歌剧院的工程师之一乔⋅伯托尼于悉尼家中逝世,终年97岁。悉尼歌剧院的造型有如风帆,伯托尼在建造时手工计算了3万条方程式,以设计歌剧院的拱形顶部及内部支撑结构 。[6]

燃气泄漏

2019年4月23日,由于一台小型挖掘机在悉尼歌剧院入口处作业时损坏一根天然气总管,导致发生天然气泄漏。悉尼歌剧院大厅和相邻多家饭馆内,大约500人疏散至安全地带。消防人员下午3点前到达出事地点,沿受损管道设立100米长的隔离区,监测空气中天然气含量。4名消防员守在现场,以防发生火灾 。[7]

致敬消防员

2020年1月11日,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亮灯,投影在建筑上的是一张来自澳大利亚丛林大火一线消防员的照片,照片上写着“感谢你们,消防员。”悉尼歌剧院以此向消防员表达敬意。[8]

社会评价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十大奇迹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

悉尼歌剧院设备完善,使用效果优良,是一座成功的音乐、戏剧演出建筑。那些濒临水面的巨大的白色壳片群,象是海上的船帆,又如一簇簇盛开的花朵,在蓝天、碧海、绿树的衬映下,婀娜多姿,轻盈皎洁。这座建筑已被视为世界的经典建筑载入史册。

2003年4月,悉尼歌剧院设计大师约恩·伍重先生获2003普利兹克建筑学奖普利兹克奖是对约恩·伍重和他的杰作的最终承认。 2007年6月28日,悉尼歌剧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

2008年11月29日,约恩·伍重在丹麦去世,享年90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大师,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没能够亲眼看过他自己的杰作。

旅游攻略

地理位置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

门票价格

外部参观无需门票。

  1. 1小时剧院参观

门票:成人26 澳元/172.1876人民币/人,优惠卡持有者18 澳元/119.2068

人民币/人。(澳大利亚老年卡及福利卡持有者、学生、年龄在16或16岁以下享受优惠卡价格)

  1. 后台参观

门票:140 澳元/ 927.164人民币/人

时长:2小时

开放时间

悉尼歌剧院除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全天开放16小时,内部参观时间为9:00-17:00,餐厅开放及演出时间各不相同。

交通路线

公交

乘坐公交333、380、389、392、396、397、399、890、L94、X94路,在Circular Quay Stand E站下,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 轮船

距离悉尼歌剧院最近的码头是环形码头,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码头共有六班轮船在这里停靠,分别是No.1-5 Wharf以及Harbour Master Steps,可以根据行程选择不同的轮船。 出租车

从机场到市中心可搭乘出租车,车费约20澳元,车程35分钟左右。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