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钟“东山图画”(李华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情钟“东山图画”》是中国当代作家李华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情钟“东山图画”
情钟“东山图画”
平生所到之处,只要有空闲的话,我常喜欢询问当地古时的“八景”, 或从州志、县志中摘抄“八景”的资料,以观其胜迹、风俗和文采。在夷陵(今宜昌)“八景” :“西陵形胜”、“东山图画”、“赤溪钓艇”、“黄牛棹歌”、“雅台明月”、“灵洞仙湫”、“三游云霁”、“五陇烟收”之中,我对“东山图画”情有独钟。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分配到宜昌师专工作,学府就坐落于东山之麓,东山连绵起伏,迤逦十余里。三年里,我朝看旭日初升,蓝天浮云朵朵,山上翠色青青,桃李逢春花锦绣,声声鸟鸣暖轻烟;我夕观松竹透月玉玲珑,仿佛置身在唐代诗人王维的图画之中。即使是恰逢“三年自然灾害” 时期,我们在山上种地、浇水、泼粪,亦因东山美景而欲高歌一曲。
出学校大门往右步行一二里,便可从那里登上东山之巅,这里是“东山寺”遗址所在地(今解放宜昌纪念碑)。翻开《夷陵州志》(明. 弘治九年刻本) 复印本 , 首页上一幅《宜昌东山寺》的老照片炫然入目。东山寺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又毁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中。据传,隔江相望的磨基山抢了风水,客争主位、主不敌客。于是到了唐代时,便在东山之巅修了这座寺庙,以助夷陵之兴旺。余生晚矣,只能从老照片上观瞻古寺的外形,堪称雄壮美观,那登临进寺的台阶曲折断续,于草丛中依稀可辨。自古以来,以其历史悠久,名僧侍奉,香火旺盛,占尽地脉风水,福佑西塞夷陵,而成为闻名的千古名刹,被列为“夷陵八景”,排名第二,流传至今。
“东山图画”之所以引人瞩目,不仅因为它的自然风景优美,绿萝溪幽,小桥流水,更在于它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座不高的山上,修建有慈云寺、东山寺、东山草堂、揽胜楼等名胜古迹,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足迹与诗文。比如,北宋欧阳修(曽贬为夷陵县令),他在任上三个年头,足迹踏遍夷陵山水之后,曾写下“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名句;对东山寺他赞美曰:“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山林隐者趣,钟鼓梵王家”,“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夸”,字里行间激情洋溢,文采斐然;清代学者王定安在《东山寺》吟咏:“蔼蔼东山巅,悠悠图画里”; 清代杨振世也写道:“信步东山上,凭高眺远村,云连奔峡口,烟合锁荆门”(《登东山寺》),诗句生动形象;沈庆在《东山图画》中的描写几乎达到了极致:“旭日瞳瞳上,东山霁色开。翠凝排綉闼,清雅逼蓬莱……”,把情与景交融在一起,诗意盎然。类似例子不胜枚举。所有这些浓郁的人文气息,莫不为西陵峡口増光添彩!
夷陵自古地灵人杰。古代有伟大诗人屈原、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明代有在朝廷屡官刑部侍郎,后拜南京工部尚书的刘一儒,有任吏部左侍郎的王篆。刘一儒以清政廉洁闻名于世;王篆获“铁御史”美誉,百姓尊称他为“王天官”。两人生前都怀着浓浓的乡情,不忘乡愁。刘一儒在东山脚下修建一座“东山草堂”, 从老照片看,草堂大门两层,飞檐翘角,门前石阶宽敞,为接待八方游客提供食宿方便、为过往文化名人提供交流场所;王篆则在南关外常家溪上重修一座石桥,后人改名“天官桥”(巳废毁)。当东山寺修缮后,回归故里的王天官为其作《东山寺记》;“郡故有东山寺,去州五里,建自唐。盖形家(形法家,即风水先生一一引者)言:东山蜿蜒,作镇郡城,与葛道诸山对,主客不敌,非建浮屠飞阁(即寺庙一一引者)以张主势,无以提福西陵。则寺之所由来也”。开宗明义,写明了修建东山寺的缘由。全文叙述简明,详略得当,语言生动,颇多韵味。还有夷陵名人雷思霈,明万历年间中进士,官至翰林检讨,写了许多游东山寺的诗篇。比如“旭日东山寺,无花却有歌。峰峦朝雨后,铃铎晚风多。峡口生秋水,湖心老芰荷。旧时游息地,竹素己婆娑”。 诗中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土情怀!
落叶归根,一代乡官、乡贤逝世之后,都埋葬于宜昌东山。据说,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两座坟茔才不复存在。江山留胜迹,历史源远长。惜乎哉! 可是,余生也有幸。我对建于东山山麓的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不仅目睹过它的雄姿,而且多次穿行其下,那副镌刻的楹联依稀留在记忆中。
上联:百卉斗春秋拓东山一区游人应识从军乐;下联:大江流日夜望西陵三峡过客犹生敌忾心。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日本侵略者从常徳、从枣阳、随州疯狂扑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罪恶滔天。1940年五六月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宜作战,其战场不仅发生在西陵峡的石牌,也摆在城区的东山。东山寺和东山草堂都毁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这是日寇蹂躙中国的又一铁证。历史岂容歪曲,罪行怎能洗刷!
今天,我辈复登临,更加怀想“东山寺”、“东山草堂”与“东山牌坊”等名胜古迹。尽管今日东山古木参天,气象万千、风景焕然一新,图画更新更美,但作为宜昌历史文化地标的灵魂,将永远跳动在我们的心里![1]
作者简介
李华章 ,湖南溆浦人,湖北宜昌市文联原主席、党组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