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惟余旷野黄土厚(杨进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惟余旷野黄土厚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惟余旷野黄土厚》中国当代作家杨进荣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惟余旷野黄土厚

快到五月端五小休假了,去了趟半年未曾谋面的故园。大量乡邻走出后的村落,原本孤寂冷清,加上今年异常天气的影响,让荒芜赤裸裸地铺展在我的车窗前。先冻后旱的山川,没有多少生机,未得到一点偏雨的地方,干涸地如冬天一般。这种景致,童年多时见过,长大后,几乎没有见过。幸则人畜饮水问题解决了,松散的黄土路硬化了,否则,遇到这年景,只有挨饿和受穷,只缺水,羊牲口不得不出山,人们不得不讨饭、吃八两救济的玉米

因为没有了父母,似乎故园对我再没有了日思夜盼的熬煎;也少了那份吹风下雨、寒天冷月的牵挂

旱是故乡数代人赶不走的愁肠。它像魔,折磨了故乡憨厚勤劳的一代代人。

七十年代初期,哥哥姐姐们的那一茬及上辈人,大多参与了引洮工程和引黄工程。至今,七八十岁以上的人说起引洮工程,都有点对劳苦之重的可怕,吃不饱肚子的害怕,回家时路途遥远难以行走的担惊受怕。一期洮河工程下马后,他们回到故土,继续着二牛抬扛,靠天吃饭的窘困日子。水比油贵,在八十年代以前,不是一句浪言闲话。油可以不吃或少吃,生产队年底每户分两三斤清油,也能在一年的生活中,烙馍时油麻布滋一下锅,或者面条里调几滴,不妨碍活着。而水没了,一天都不行。那种人畜饮用河道里苦井水的曰子,确实难熬。就那苦水,并不能宽绰地拥有。井口边守半夜或一个中午,勺半桶泥浆子,是常有的事。偶尔一场过雨,驴走过的蹄印窝窝里盛一点,一群放了学,穿的衣衫褴褛的娃娃,爬在路上喝,并不是玄虚固写,而是实有其事。

记得有年发暴雨,后川涝坝进水口聚了一坑水,大多被人挑走,剩下的,不几天都被懒蛤蟆占领,生下的蝌蚪,几乎都要占满水坑坑表面。苦水喝怕了的小娃娃,拨开蝌蚪,双手捧一捧浑浊的水,喝地前胸下巴上都有渍痕。

那些蛤蟆,不知它们素日藏在哪,如何生存?几年不见其影,也未闻其声,一但有积水,它们便会突然出现,能叫好几个晚上。池水干了,它们则偃旗息鼓,不知其踪。

后来大量青壮年劳力,背上铺盖卷,前去靖远大小芦子,郭城,河畔,白草塬,山下挖窑洞居住,人背架子车推,夯筑,轰轰烈烈地开挖黄渠,地方史称引黄工程。引黄工程成功了,郭城河畔大芦一带的盐碱地,被灌浇成了米粮川。但故乡的人,只得到了每天十分工的报酬,没有喝到清凉凉的黄河水,更别说摆妥靠天吃饭的命运了。

曾经,大哥走亲戚,因为贫穷和缺水,在浩浩汤汤的黄渠边大发感概,也为他们的汗流浃背而沒能把水引到故园而悲叹。是啊,好多事情好多付出,并不都是称心如意。前人栽树,后人根本无凉可乘。多年,路过水川大地,有和当地人交流的机会,他们的傲慢与偏见,让后来者的我都有点心酸,他们没有感恩曾经有一大批住崖窑、挖黄渠的人,忍饥苦干,才改变了这儿的面貌,才使他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顺口一句:你们偶儿(那儿),啥烂怂地方,人都喝飘着羊粪蛋蛋的水……也许人的渐忘,才使人活地无心无肺。因为无心无肺,所以活得这么张扬。

故乡没有什么资源。天下雨,就长壮稼,是唯一留下人居住的理由。人多地少的年代,土地的稀缺是制约人生存发展的第一因素。至少解放前,成千年是这样。挖窖、打窖、箍窖水眼,等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鸣电闪,就地起水,山洪袭来。一窖水,等于一家人两至三年的人蓄所用。谁家有三口水窖,不是小康之家,也是令人羡慕之人。

我家最早有过一口窖。窖在敞开院子的西面,有个沪墍垒起来的土窖台。窖台的口子一直没有做上可供锁住的框子。坐在西角窑洞顶上,从来没有上过窖盖子的窖口,像一位冤死的人,张着黑黝黝的大口。贫穷能限制人的思维,苦难可压抑人的性格。我唯一幼时爱好,便是雨天爬在上窑门的门槛上,看廊檐水从窑行里涌出,滴在水窝窝中,再汇集到一起,涌向窖水眼。水流进窖的声音,哗啦啦地如小学音乐老师,黄昏操场上拉的手风琴。那么悦耳,那般动听。遗憾的是每次流一会儿,雨便停,放几寸水,就听不到任何声响了。我的悲伤充满内心,只能眼睁睁地看南庄的一脉大山,隐约在羞涩和尴尬里:地皮麻麻的,野草仍然蔫蔫的,太阳出来照旧火辣辣的。

一群人留在烟尘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苦和忧染在发须上,累和愁写在皱纹中。

一年回来一次,一次比一次看到的乡邻少。他们走了,去了城上,到了镇里,接送孙子,挣扎着生存,勉强着余生。一年回来一次,一次比一次荒芜的土地多了,彬草侵入地心,野嵩深入田垄,好似不荒,就没法知道这个村舍靠考学有多少人,永远和山乡告别了。一年回来一次,一次比一次变化深刻,水窖封存坍塌了,牛羊满野了,道路硬化溏土没有了,庄子铁将军把门了。

坐在熟悉的山梁上,铺天盖地的旱杀死了癸卯年偶有的稼穑,山上光秃秃的,如谢了顶而气喘吁吁的太爷。曾经的旱与今年的旱如出一辙,只是洮河的水到了,人畜不再为水而恐慌。但浇地的渴望还是吊在心上。

很多老人离世了,很多年轻人出走了,剩下的人蹲守在巷道口,在一堵墙下涼着阴凉,打发着时光。

故乡还剩下些什么?我问自己。旷野,黄土,继续留恋在山塬川道之中。

念无人与 [1]

作者简介

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西北星,陇上田园诗人,作家,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乡土文化的资深研究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