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愚不可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愚不可及是一个成语,拼音是yú bù kě jí,意思原指大智若愚,非常人所能及,后指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愚蠢无比。出自《论语·公冶长》。[1]

腾讯网

成语故事

宁武子,姓宁名俞,武是他的谥号。他是卫国正卿宁速之子,卫文公、卫成公时任大夫。卫懿公酷爱养鹤,荒废国政,当时的大夫石祁子(石碏之后)、正卿宁速(谥号庄,又称宁庄子)忠直贤良,两人多次向懿公进谏,懿公置若罔闻。公元前660年冬,北方翟(狄)人攻卫,在荥泽(今浚县西北)杀死率兵迎战的卫懿公。噩耗传到朝歌之后,石祁子与宁速保护卫公子申,率领卫国遗民730人连夜向东南逃去,后来在齐侯的帮助下,在漕邑(今滑县东南)重建都城,公子申就是卫戴公。戴公很快死去,他的弟弟公子毁被立为卫文公,卫国也迁都到了楚邱。宁速为保全卫国宗祀立下大功,而宁武子随父亲离开朝歌,后来做了卫国大夫。 卫文公时政治相对清明,宁俞作为国家重臣,勤于国,据《左传》记载,曾多次代表卫国与诸侯结盟。由于当时大环境很好,很多贤良之士愿意为国效力,所以孔子说宁俞“其知可及也”。但是到了卫成公时,一方面由于成公个人昏庸无能,造成国政荒疏,一方面由于当年文公没有礼待晋国逃亡的公子重耳(此时已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招致晋国武力威胁,结果成公被迫出逃在外两年。在此期间,很多大臣看到卫国衰微之势,纷纷抽身而去,另谋高就了。内忧外患之际,只有宁俞站了出来,凭借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斡旋于晋国和卫国之间,维护了卫国的尊严。有一次,晋文公要毒死卫成公,宁俞闻讯后买通下药的人减小剂量,才保住成公性命。可以说,若不是宁俞,卫国的大厦怕是早已倾塌了。 在太平时代,宁俞的才智发挥也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到了乱世,人人只求自保,不愿出头,以免祸患。而宁俞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在其他大多数人看来是愚蠢的行为。孔子说宁俞“邦无道则愚……其愚不可及也”,其实是对宁俞忠义之举的高度赞誉。

成语辨析

【近义词】愚昧无知、笨头笨脑

【反义词】足智多谋、大智若愚耳聪目明

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成语用法

补充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1、我们醉后常谈些~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

2、我看见这种认真的忙迫的情形时,心里总想开口向它们发一句~的提问——“往哪里去?”(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

3、我很快明白:我们做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