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感事不须壮士劫盟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感事不须壮士劫盟还》是一首新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中国新诗打破了中国古典诗歌[1]几千年沉积封闭的格局,融入世界现代化的大视野,形成与欧美近现代诗、中国古典诗歌相互参照的诗歌话语系统,涌现出许多杰出诗人和大批优秀作品,创造和更新了中国诗的传统。

感事不须壮士劫盟还

新诗诗体介绍

新诗初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这对新诗艺术[2]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分类大全 ,搜狐,2017-03-02
  2. 浅谈新诗的语言艺术,搜狐,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