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戈壁藜 |
中文学名:戈壁藜 拉丁学名:Iljinia regelii (Bunge) Korov.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亚 纲:石竹亚纲 目:石竹目 科:藜科 亚 科:猪毛菜亚科 族:猪毛菜族 属:戈壁藜属 种:戈壁藜 分布区域:蒙古、哈萨克斯坦、中亚,我国甘肃西部等地 英文名:Regel Iljinia |
戈壁藜(学名:Iljinia regelii (Bunge) Korov.),藜科,戈壁藜属半灌木植物。植株高20-50厘米。老枝灰白色,平滑无毛,通常具环状裂缝。当年生枝灰绿色,圆柱状,略有棱。[1]
戈壁藜形态特征
戈壁藜,叶互生,近棍棒状,肉质,先端钝,基部不扩展而下延,长5-15毫米,宽1.5-2.5毫米,无毛,斜伸,直或稍向上弧曲,腋间具棉毛。花单生于叶腋,小苞片稍短于花被,背面中部肥厚并隆起,具膜质狭边;花被片近圆形或宽椭圆形,边缘膜质,果时稍变硬;翅半圆形,全缘或有缺刻,干膜质,平展或稍反曲;雄蕊5,花丝丝状,扁平;花药卵形,先端具细尖状附属物;花盘杯状,稍肥厚,具5个半圆形裂片;子房卵形,平滑无毛柱头内侧面有颗粒状突起。胞果半球形,顶面平或微凹,果皮稍肉质,黑褐色。
种子横生,顶基扁,直径约1.75毫米;种皮膜质,黄褐色,胚平面螺旋状,无胚乳。花果期7-9月。
戈壁藜生长环境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4月初开始返青,7~8月开花,8~9月结实,10月末枯黄。戈壁藜为强旱生小半灌木。其分布区的生境条件极端恶劣,常出现于剥蚀低山残丘、平缓山坡、风化碎屑普遍堆积、并有岩石裸露,几乎没有土壤发育的地方。在有土壤发育之处,其土层也极薄,土壤为砾质,或砂砾质的石膏棕色荒漠土,或为石膏灰棕色荒漠土。年平均气温为8℃左右,年≥10℃的积温3200~3600℃;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地下水埋藏很深,地表水缺乏。在新疆的戈壁藜荒漠群落中,戈壁藜群落盖度不及10%或少到1%,种类组成亦很贫乏。在天山以北戈壁藜群落的伴生植物有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木贼麻黄(E.Equisetina)、亚列兴蒿(Artemisia sublessingiana)、毛足假木贼(Anabasis eriopoda)、泡果沙拐枣(Calligonum junceum)、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等;在天山以南则有枇杷柴(Keaumuria soongorica)、圆叶盐爪爪(Kalidium schrenkianum)、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叉枝鸦葱(Scorzonera divaricata)等。戈壁藜在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波罗乌拉北部石质残山地区与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组成戈壁藜、松叶猪毛菜放牧场。该类草地的盖度一般在5%以下,生产力很低。
戈壁藜分布范围
产于布克赛尔、塔城、奎屯、精河、伊犁、新源、伊吾、哈密、和硕、和静、库尔勒、伦台、阿图什、喀什等地。
戈壁藜主要价值
是荒漠区骆驼和羊的中等饲用植物。骆驼一年四季均采食,青鲜时仅一般地采食,秋末结实期及干枯后最喜食;羊在青鲜时仅雨后采食,干枯后喜食;马在干枯后少量采食。据内蒙古农牧学院分析,戈壁藜富含无氮浸出物和灰分,蛋白质含量也较高,粗纤维含量低;必需氨基酸含量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