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和朝志的夷陵岁月(赵宗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和朝志的夷陵岁月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我和朝志的夷陵岁月》中国当代作家赵宗荣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和朝志的夷陵岁月

——深切怀念挚友王朝志

大学毕业以后,我与王朝志同学怀着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梦想,来到夷陵(原宜昌县),同步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新的人生。

我和朝志是十分有缘的,不仅是大学同班同学,而且后来在夷陵既是同事,还是朋友。

其实,我们都不是夷陵人,朝志是咸丰的,我是长阳的。但是我们却都将在夷陵大地上走完各自的人生。所以,夷陵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黄柏河是夷陵的母亲河。我们是喝黄柏河水成长并成熟起来的。我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夷陵的山山水水,我们的青年、壮年、老年都留在了黄柏河畔。我们在夷陵工作了38个春秋。九十年代中叶以后,我们相继获得了副县待遇。为此,我们诚挚地感谢夷陵的党组织和人民!

夷陵的第一站。1969年春节,我们前搭后来到宜昌地区宜昌县分

乡区上洋公社红星大队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继续着我们的同学关系。同来的还有湖大、华农共25位同学。在三生产队,我和朝志曾同住在一栋房子的两个农户家里。同队的,还有大学同班同学李甫远、陈德万和校友余发连、冯长柱。在施文乾队长的领导下,我们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栽秧、扯秧草、割谷,砍楂子、烧火土、种苞谷…………,尽管很辛苦,生活也不好,但我们都很快乐。有时,队里放假,我们翻山越岭,下沟过河,到新坪一个三线工厂游玩,到分乡场区公所拿工资,到黄花场集镇理发。

第一次在一个单位同事。1970年7月初,县革委会政工组甘玉迟、程华同志来到上洋,对插队同学作第二次分配。朝志和我一起的13人分配到机关。我和朝志被安排到“一打三反”办公室。那时,县革委会因为葛洲坝水电枢纽工程的上马,刚从宜昌市迁到小溪塔。开头的两个月,我俩被派驻市区,政工组高秉焱、李荣卿同志带领我们指导尚留在市内县直单位开展运动。我俩主要是跑单位,了解情况,向他们汇报。老高、老李同志是我们在夷陵工作的第一引路人。不久,我们回到小溪塔,在赵其夑主任的领导下,下乡调查,学写材料。同事有余发连、吴贤玉、朱国保。我和朝志曾搭挡步行到沙河公社后坪、望洲岗大队,桐木坑公社桐木坑、覃家庙大队,黄家棚公社双堰口、东方红大队,石堰公社鲍家、新生大队,点军公社紫阳、牛扎坪大队调查。这样到处跑,让我们开始了解县情,从夷陵山水吸取成长的营养。在桐木坑公社卫生院,我认识了朝志的女朋友周兰珍医生。

在一个院子里做机关工作。1971年底,我们被分开了。我调到农业办公室,朝志调到知青办公室。再后来他到沼气办公室,我到县委办公室。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单位了,但还同住一个院子,一个锅里吃饭。而且沼办与县办同处于一栋楼的楼上与楼下。我们几乎天天见面,工作也有联系。这一年7月,沼办蔡子德主任组织各区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到四川参观学习,我和朝志作为工作人员同行,朝志还带着公家的120相机照相。一路上,我们坐轮船、搭出租,坐火车,乘飞机,到绵阳、大邑、崇庆、成都郊区参观,看沼气池,问农户感想,听经验介绍。顺带我们一行还游览了刘文彩庄园、青城山、都江堰景点。这一路,我们兴致勃勃,收获满满。其中之一就是我俩第一次坐了飞机。是小飞机,从重庆江北机场坐到土门机场。十年的机关工作实践,为我们以后的发展与进步垫底了。

第二次在一个单位共事。1981年下半年,朝志调到县委办公室,我们又一次在一个单位工作了。那时,办公室是一个大单位了,先后有秘书、政研、行管、机要、文印、公务、档案、信访、文史、食堂

等分工了,同事达五十来人。我和朝志,同易斌、刘建农、谭承源、刘光玉等,在李兴学、陈精求主任的领导下,从事政研工作,以写材料为主,为县委和主要领导服务。很辛苦的。经常下乡下厂调查,家里的事管不了那么多。材料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写出来的、往往动脑筋想的脑壳疼。办公室有做不完的事,打晚工加班是常有的事。朝志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但他遇事总能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完成任务。我俩也能和谐相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此间,朝志政治上要求进步,我给他做了入党介绍人。一次开党支部会,讨论朝志的入党问题,我和一个同事还发生了争执。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我和朝志拓宽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

最好的工作成绩不是在同一个单位出现的。1986年下半年,朝志调任县乡镇企业局长以后,他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因为他是一个适合当“一把手”的人。“三把火”烧得很旺,以新思路,新举措,高标准,严要求,大刀阔斧抓改革,因企制宜抓技改,毫不留情抓管理,严丝合缝抓落实,风声水起,声色俱佳,硬是把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获得了从县主要领导到广大企业职工的高度赞许。也是在这年下年里,我任县委政研室主任,在同事们的先后努力与支持下,也有较大成绩,曾获得省委政研室、宜昌地委和县委县

政府的表彰。这个阶段,是我们在夷陵贡献与收获的黄金季节。

友情向朋友关系延伸。长期工作的交往,增进了我们的友谊并向家人延伸。七十年代,我家属在鄢家河落户及招工以后,家里比较困难。这期间,朝志的家安在张家场卫生院,他和他爱人周医生曾给予我们许多帮助。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结札,我把爱人专程送到黄花临时手术点,请周医生给做了手术。九十年代,子女婚嫁,我们你来我往。我的两个孙女还是周医生接生的。

夷陵的最后一站。2005年上半年,我俩分别退休了。朝志退休于区扶贫办公室,我在统战部工作以后退休于区政协。由于我们的住处,只一河之隔,步行也就二十来分钟。我们时而在河边相遇,时而在超市见面。还有,分配到宜昌的大学同班同学建立了不定期聚会制度。这样,我们虽然退休了,但仍保持着见面与联系。虽然退休了,但我们还关注着夷陵的建设发展,因为我们的子孙就生活在夷陵。每逢相聚,我俩总要谈到夷陵话题,或批评,或赞誉,或建议。挑毛病也好,唱赞歌也罢,都是为了夷陵更好。

可昔,悲哉!朝志离别我们远行了!在他投入夷陵大地的怀抱之前,中共夷陵区委组织部、夷陵区乡村振兴局送了挽联。

现在,我谨以这些文字怀念我和朝志在夷陵的过往。[1]

作者简介

赵宗荣:1945年出生,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原宜昌县政协副主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