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截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截瘫

截瘫,在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截瘫的类型分为脊髓受压脊髓休克型、脊髓本身损伤

== 截瘫原因

结核类疾病 一般的患有原有的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的患者,他们一般的来说病变多发生在胸椎和颈椎。

1、外伤所致截瘫: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所伤及脊髓或马尾神经,神经受到损伤,无法正常运作。

2、结核所致截瘫:原有脊柱结核史或有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多发生在胸椎或颈椎。病程缓慢,多表现为痉挛性瘫痪,四肢或双下肢无力、发硬、发挺,患处可有后凸或侧弯畸形,棘突间隙不增宽,X线片示椎体有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可有相互嵌入椎旁有脓肿阴影血沉增快

3、肿瘤所致截瘫:多见于椎体血管瘤、椎体巨细胞瘤。①椎体血管瘤: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妇女,好发于胸腰段单个或多个椎体。早期症状为局部钝痛或束带状疼痛,感觉异常,病程缓慢。X线片示椎体呈纵行排列的增粗骨质,间有条状密度减低区,呈栅栏状或多囊压缩状。②椎体巨细胞瘤:多见于中青年,初期局部有间歇性隐痛,逐渐出现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而致截瘫。X线片示椎体呈皂泡状阴影或溶骨性改变,骨小梁残缺不全。[1]

4、转移瘤所致截瘫:有原发肿瘤治疗史(子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截瘫症状逐渐出现,病程缓慢。线片示椎体疏松呈前后一致性挤压,有溶骨或虫蚀样破坏,有成骨型斑点和块状硬化影,或有成骨和溶骨型的混合影像。上下椎间隙一般无明显变化。[2]

康复手段

对脊髓功能未能得到恢复的人,应积极加强功能训练,开展康复活动,以促进麻痹肌肉的恢复,防止关节、韧带和附近肌腱粘连,保持肢体关节正常活动。

体育是一种良好的康复手段,对于促进全身及肢体的血液循环和正常的新陈代谢、恢复机体及肢体的功能有积极作用。对于截瘫人,体育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截瘫简介

截瘫,是指胸腰段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颈椎脊髓损伤往往引起四肢瘫。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现代应用针灸治疗截瘫的临床文章,最早发表于1954年[1]。直到60年代,报道仍很少,且多为脊髓结核所致的截瘫病例。从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在我国针灸界曾掀起过一个治疗外伤性截瘫的热潮,各地都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并编撰了《外伤性截瘫防治手册》一书。进入80年代,针灸治疗截瘫的工作继续开展,无论在取穴、手法及疗效评价上,都采取了更为客观和科学的态度。

目前,一般主张针灸之前先要解决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恢复的条件,亦即解决必要的通路,早期应积极配合手术和闭合复位。在针灸方法上,仍以刺灸法为主,可配合运用芒针、电针、穴位注射等,并内服中、西药物。现在报道的病例,多数是综合治疗的。不少资料表明,针灸等穴位刺激,在一定条件下,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促进恢复和再生作用,并可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其功能障碍。故针灸对本病症的临床价值应予肯定。针灸的有效率约在80%,而基本痊愈率则在15~20%左右。

治疗成果

在中医学里面是没有神经的概念(神经一词是近代翻译过来的,所以古代没有任何神经的记载),你可以查查古今中医书籍,或者到当地正规中医院问问中医就知道了。

对于截瘫,中医在骨伤方面有记载,而且有一些正骨手法和治疗技术,但传之很少,大部分是手法复位同时配有中药调理,以及配合一些针灸、按摩等系统治疗。所以说中医不是不可以治疗截瘫的。

如今国医在医学治疗技术上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的科学技术,让我们可以直接透视人体,对于病灶定位更清楚,运用国医技术更准确。所以到正规的医院,运用有效率更高的技术来康复训练.会让我们身体更好的恢复起来。

神经和神经学科是西方医学研究和近代医学研究的课题,中医以及中医学科也在用自己的辩证观来对待和审视。中医理论的经络学也在截瘫的治疗技术上积极努力研究,来通过经络与脏腑配合,气的运行,肢体的导引,针灸,按摩等等的技术,达到提高治疗疗效,所以国人的中医技术在截瘫的治疗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治疗方法

体针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断面九针穴、伏兔、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2、肾俞、次髎、血海、三阴交、髀关。

配穴:调理二便加气海、中极、秩边、天枢、上 、中 、下 。

断面九针穴位置:上穴为损伤平面上一个棘突,下穴为腰椎5(L5)棘突,中穴为上下穴连线之中点,加上、中、下三穴之两旁夹脊穴,共为九穴。

治法

药液: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混合注射液(维生素B1100毫克/2毫升加维生素B12100微克/毫升)。

每次主穴两组分别取2~5穴。配穴据症取2~3穴。主穴第一组为毫针刺,第二组为穴位注射。血用穴则可针刺与穴注交替。毫针刺法:要求深刺,针深1~3寸,用较大幅度提插捻转,中强刺激强度,使背部穴针感传向麻痹平面以下,腿部穴尽量激发针感。血用穴可用中弱刺激,但要求任脉穴针感传至阴部,秩边斜向内刺,使针感传至小腹,天枢穴传至腹股沟。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1小时。

穴位注射法:上述药液任选1种,亦可交替选用。上下各取1~2穴,用5号齿科针头,深刺并作反复提插后,以较快速度推入药液,每穴1~2毫升。隔日1次,穴位交替轮用。

体针10次为一疗程,穴位注射5次为一疗程,隔3~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基本痊愈:能独立行走,近似随意膀胱;显效:扶拐行走,反射性膀胱;有效:拄拐代偿行走,膀胱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

共治疗578例,基本痊愈55例(9.5%);显效及有效439例(76.0%),无效84例(14.5%),总有效率为85.5%[2~4]。

体针

(一)取穴

主穴:损伤平面上(1~2个棘突)和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和夹脊穴,膈俞。

配穴:分4组。1、关元、中极、天枢;2、秩边、殷门、委中、昆仑;3、髀关、伏兔、足三里、冲阳;4、环跳、阳陵泉、绝骨、丘墟。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第一组每次取2~3穴,余每次取一组。督脉穴刺法: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所要针刺穴位的上、下两个棘突点间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垂直刺入,缓慢均匀提插,以测知针尖所遇之阻力,并体会指下感觉。如因骨折或脱位使棘突间发生改变时,可按照损伤平面上下选取督脉穴的原则,加用其他督脉穴。进针深度一般为1.5~2.5寸,当手下感到弹性阻力(为刺中黄韧带),局部胀、重、酸感时,仍可继续针刺。一旦指下有空虚感,且病人自觉针感向双侧下肢或会阴部放射,则不得深刺,稍将针外提。施平补平泻手法。配穴,应尽量使之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623例,用类似上述标准评定,基本痊愈106例(17.1%),显效165例(26.5%);有效260例(41.8%),无效91例(14.6%),总有效率为85.4%[5~7]。

电针

(一)取穴

主穴:扶突(臂从神经)、曲池(挠神经)、冲门(股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腰俞(马尾神经)、阿是穴。

配穴:中极、关元、会阴。

阿是穴位置:脊柱正中线,损伤平面两端棘突间。

(二)治法

本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神经干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刺时务求刺中神经干。主穴可根据瘫痪部位选取,阿是穴每次均取。大小便障碍者加取2~3个配穴。具体刺法如下:扶突穴针刺2~3厘米,使上肢有触电感,由池深刺3~4厘米,使前臂有触电感。以上两穴为上肢亦瘫痪者选用。下肢截瘫用下述穴:冲门,刺入2~3厘米,肌四头肌出现收缩;阳陵泉进针2~3厘米,小腿外侧有触电感;腰俞,针尖向上,在骶椎与尾椎间向上深刺入6~8厘米,针感放射至会阴;阿是穴由上、下棘突间刺入,深约4~6厘米,法同体针部分所述。配穴,任脉穴针感向会阴放射,天枢穴传至腹股沟。然后均通以电针,电针时,正脉冲不小于25V,负脉冲不小于45V,用连续脉冲波,每次通电5~10分钟,每日2次(背部和腹部穴各1次),每周12次,3个月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评判标准:基愈:能单独行走,肌力恢复在Ⅳ级以上,生活自理,大小便基本自控;显效:治疗前卧床或靠轮椅,治疗后能扶单拐或双拐行走1千米以上,肌力Ⅱ级或Ⅲ级,大小便控制1~2分钟;有效肌力提高1~2级,运动、感觉、大便均有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共治疗71例,结果痊愈7例(9.9%),显效19例(268.%),有效36例(50.7%),无效9例(12.7%),总有效率为87.3%[8]。

综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百会、前顶、夹脊(从受伤脊柱上2椎体至第5骶椎,旁开2寸)、环跳、肾俞、承扶、殷门、承山、昆仑;2、百会、前顶、肩 、曲池、外关、合谷、大肠俞、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八风。

配穴:小便失禁加关元、气海、八髎,大便失禁加天枢、支沟。

(二)治法

以电针为主,每次取主穴一组,据症加配穴,分别在头部、四肢、背部穴通连续波,频率60~80次/分,刺激量以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灸法:电针腹部时取关元、气海;针背部时取肾俞、大肠俞。在电针留针时用灸盒施灸3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穴位注射:腰及下肢穴,每次取3~4穴,交替应用。药物为维生素B1、B12以及硝酸一叶荻碱,每穴0.5毫升。以上方法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日。

(三)疗效评价

共治37例,基愈5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9.2%[9]。

干细胞治疗截瘫

干细胞简介

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治疗截瘫

干细胞属于一种细胞生物疗法,最显著的作用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是通过采集外周血、骨髓或脐带血,通过专用的干细胞分离液、提取、纯化后得到临床治疗所需要的干细胞;经过静点、注射或介入等方法将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利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来修复体内受损的细胞,达到机体功能重建的目的。

由于干细胞移植技术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治疗,干细胞移植疗法具有安全,无毒,无副作用,效果显著。

成功案例

日本科学家2010年12月向外界宣布一项重大实验结果:通过干细胞治疗方法使一只高位截瘫的猴子恢复健康。这是干细胞疗法首次应用于灵长类动物,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截瘫患者康复的福音。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春为。脊椎结核病所引起截瘫的针灸治疗。江苏中医 1954;(9):22。

[2]郑宗昌。针刺加水针治疗外伤性瘫痪--附72例疗效分析。新中医 1982;(7):32。

[3]李观荣,等。针刺治疗外伤性截瘫124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 1985;26(12):34。

[4]李希贤。针刺治疗外伤性截瘫八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86;6(6):封4。

[5]钮韵铎。针灸治疗外伤性瘫痪500例疗效观察。北京医学1980;2(4):225。

[6]陈志华。外伤性截瘫的针刺体会,针灸论文摘要选编(中国针灸学会),1987:39,北京。

[7]天津市中心医院针灸科截瘫小组,等。100例外伤性截瘫的针刺治疗与体会,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1979:57,北京。

[8]赵吉民,等。电针神经干治疗截瘫71例分析。中国针灸 1989;8(5):13。

[9]郁美娟,等。电针为主治疗外伤性截瘫37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2;12(4):9。

高位截瘫

高位截瘫顾名思义,是指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

医学上一般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

高位截瘫一般都会出现四肢瘫痪,预后多不良,其它方面跟下肢截瘫相同

截瘫治疗方法

导致截瘫的原因很多,治疗上也很困难,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专家指出:采取综合疗法治疗截瘫,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病情。专家对截瘫的治疗方法讲解如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采取以下多个治疗方法同步进行。

截瘫的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马桶等移动动作),以及理疗。

作业治疗

主要是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职业性劳动动作,工艺劳动(如编织等),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截瘫家庭护理

1、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些蔬菜水果,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营养。

2、培养大便习惯,每日定时(如晚8点)用开塞露或按摩等促进排便,养成规律大便的习惯;插尿管者应每3―4小时放小便一次,一面膀胱挛缩,尿管应每周更换1次,预防尿路感染。

3、定时翻身、扣背,促进咳痰避免形成坠积性肺炎。床铺要平整、清洁、柔软,预防褥疮形成

4、瘫痪肢体给以被动活动、按摩或针灸治疗,预防肌肉萎缩,促进恢复。

专家提示

截瘫家庭护理是需要坚持不懈,截瘫患者也要积极面对病情,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争取早日恢复。在此介绍截瘫的治疗方法: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多潜能细胞,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力,医学界成为"万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以实现机体内部结构和自我康复能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