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戴联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戴联奎(1751年-1822年),字紫垣,生于如皋如城冒家巷一个仕宦之家。幼读诗书,聪慧过人,15岁时已有诗集行世,有“东皋文童”美称。

生平简介

戴联奎的父亲,平日节俭持家,禁止家人身著华丽衣装。身为进士,洊入翰林,行走宫中,戴联奎依然穿著他的“缊袍敝衣”。戴联奎为官47年,未曾做过一件新衣,所穿裘衣全部是他父亲遗留下来的。 他在朝廷上,同僚们商议大事时如果有意见不同的,他也只是以理力辨,正如《如皋县志续》中所记述的那样:“无疾言愤色,顾风节弥峻,独处一室,如对严宾。居清显之秩,绝苞苴之私。淡泊明志绰乎!有古大臣之风。” 戴联奎一生严谨务实,留世文字不多。但其不畏权贵和珅之流,清廉、刚正的形像在后世却流传颇广。 戴联奎宁可在翰林20年不迁,也不与和珅同流合污。进士毛式郇(曾任礼部、吏部侍郎)在《二十五世紫垣公传》中亦有记载,毛式郇为此大赞戴联奎是“平居浑浑,不见圭角,而临事断然”。 道光二年戴联奎殁于浙江任上,道光皇帝悲痛万分,追封恩师“光禄大夫”(一品),下谕赞赏戴联奎“性行纯良,才能称职”,宣旨戴联奎葬于如皋东陈镇,并调和珅之墓石像生等祭品修建墓地,后世称“戴家飨堂”。[1]

经历

17岁时,戴联奎赴京随叔父戴知相身边读书,从邵晋涵受经学,1774年,顺天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1775年,联捷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久不迁。和珅为掌院,访时望傅其子丰绅殷德,或荐晋涵及联奎,晋涵移病归,联奎亦坚辞。循资累迁至内阁学士。 1804年迁兵部侍郎,历礼部、兵部、吏部。1816年擢左都御史。逾年,擢礼部尚书,调兵部。任会试大总裁、经筵讲官。做过嘉庆帝、道光帝的老师。1820年因嘉庆兵部大印丢失案,坐降三品京堂,补太常寺卿,督浙江学政。1821年戴联奎先后担任兵、礼、吏、户四部尚书,是清朝汉人中官阶最高的一位。

酷爱收藏

戴联奎博学多才,满腹经纶,曾担任过嘉庆、道光皇帝的老师,在职近50年,官至一品。戴联奎酷爱收藏,视藏品为生命,常节衣缩食,拿出薪水银两购买散失在民间的历代瓷器、书画,一次为购一只宋三彩浅笔洗,他竟花去两个月的银两,毕生藏品千馀件。

卒,道光帝以宰相级葬礼相葬

道光二年(1822年)二月初四,戴联奎因病在浙江去世,享年72岁。道光帝深感痛失一位贤臣诤臣,宣旨戴联奎葬于如皋东陈张草港,并派大臣致祭,以宰相级葬礼相葬。祭品,戴联奎生前藏品,乾隆、嘉庆、道光帝圣旨及所赐古玩古董,用38条木船运至如皋。

救驾立功

嘉庆十年(1805年)戴联奎改任兵部尚书。那时,和坤虽然已被严惩发落,可是其还有一些死党死不甘心,还在挖空心思的想谋朝篡位。

一日,嘉庆皇帝退朝后显得有些劳累,便到一妃子宫中歇息。傍晚时分,有人拜见。然而些人竟是和坤之党爪牙,嘉庆帝还未搞清来龙去脉,就被软禁了起来,情况万分火急。就在这火烧眉毛之际,一宫女急中生智,连忙化妆为一小太监混出宫去,及奔兵部尚书戴联奎府去。

戴联奎赶紧带著御林军前往,将和坤爪牙包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和坤爪牙最终抵挡不及,交械投降。

戴联奎救驾立功,嘉庆帝更是宠幸万分。特赐予其九龙宝椅两张。

明察暗访,惩治贪官

一日,戴联奎南下浙江,来到浙江桐乡,看到当地农民把自己家种的茶叶焚毁,甚是不解,忙上前打听,原来当地茶监,欺君罔上,将茶市封闭,而自己谋取暴利。戴联奎经过数天查清事实,掌握了大量证据后,立马罢免此茶监,并处以刑罚。此茶监不服,并和县太爷勾结,想给戴联奎一点颜色,而他们不知,嘉庆皇帝早已赐给戴联奎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戴联奎向浙江巡府招呼了一声,就将县太爷和茶监一起拿下。

执行当日,茶民无一不高呼朝廷威声,而戴联奎又一次维护了当时政权的权威。 [2]


==绝世藏品== 

星转斗移,沧海桑田。戴联奎藏品历经战乱、失窃,破损灭失严重,至20世纪初藏品不足600件,由其后代分散保管。戴氏后代为收藏保管先祖留下的遗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血的代价,其中2人致残,3人丧命。

国民党企图占有部分戴氏藏品

1946年夏的一天,一名国民党军官率20名士兵从泰兴黄桥直扑如皋戴府,企图占有部分戴氏藏品。戴氏家族上到80岁老人下至7岁孩童近百人闻风而动,肩挑背驮,一夜之间将易被发现的藏品转移至大明、戴庄、东陈等乡村。次日,国民党兵扑了空,将戴联奎第六代孙70多岁的戴文照用棍棒打得老人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幸亏家人火速送来银两才将老人赎回。戴文照虽保住一条性命,却终身瘫痪。

十年浩劫,破四旧立四新

十年浩劫,破四旧立四新,造反派将戴联奎第七代孙戴寿岩揪出来,要他交出四旧物品。关押期间,戴寿岩亲眼目睹红卫兵砸瓷器、毁佛像、焚字画、熔铜器的场面,他心在滴血:“作孽呀,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咋能这样糟蹋!”他暗示叶涛及子女竭尽全力保护好戴氏遗产。 戴寿岩被关押3个月,一日,几个红卫兵在戴家院内挖地三尺,搬出一只60公分高的明朝青花瓶,他们认为找到了戴氏家族暗藏四旧物品的证据,责令戴寿岩低头认罪。戴不从,被体罚三昼夜。他思忖著,老祖宗藏品有近300件是我藏匿的,我走了,藏品何以重见天日。他忍痛割爱,决计丢卒保车。他痛心疾首,搥胸顿足,造反派扬长而去。因伤心过度,戴寿岩久病不起,1974年4月的一个黄昏,老人口述完戴氏藏品位置后气绝身亡。丈夫去世后,叶涛挑起珍藏保管戴氏藏品的重任。后起之秀,戴氏家族收藏有传人。

第八代孙戴时祥

1949年10月,伴随著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戴联奎第八代孙戴时祥呱呱坠地。 母亲叶涛因势利导,从教他认识铜钱上的汉字图案开始,循序渐进,讲述古币知识和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小时祥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的印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小时祥对古币收藏产生了浓厚兴趣。久而久之,邻里送他个“戴藏癖”外号。近年来,戴时祥潜心研究汝瓷艺术,他撰写的学术论文《揭开汝瓷的秘密》在香港《艺术与收藏》杂志发表,引起轰动效应,他成为公认的中国著名权威汝瓷鉴定专家。 母亲叶涛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将儿女拉扯成人,无论多难她也没舍得卖出一件祖传家宝。戴家老祖宗留下的数百件藏品该怎样处理呢?深思后,她决定将保管戴联奎藏品的重任交给戴时祥。 戴氏藏品中,高档次、重量级的藏品由叶涛老太保管,其馀散落在戴氏家族中。老人半年内主持召开5次家庭会议,鼓励大家早日拿出藏品荣光耀祖,为国争光。戴家后人当场表态愿意拿出藏品。

戴氏家藏文物展览馆

2003年大年初一,春寒料峭,鞭炮阵阵,古城人沉浸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中。上午8时整,戴氏家藏文物展览馆(租赁市区的地下室)装饰工程开工,叶涛坐镇指挥,戴氏家人与施工人员奋战在第一线,个个忙得汗流浃背。2005年3月18日,投资85万元的如皋市戴氏家藏文物展览馆开馆,省、南通市及如皋市有关领导到场祝贺。

展出自秦汉时期至新中国“文革”期间藏品960件

如皋戴氏家藏文物展览馆位于如皋市文峰大世界西侧,占地800平方米,展出自秦汉时期至新中国“文革”期间藏品960件,其中戴联奎藏品568件。秦俑童女像、汉代混釉瓶、三国彩陶罐、唐三彩花果瓶、宋代汝官窑尊、哥窑洗、钧窑水仙盆、定窑瓜棱笔洗,元代鱼草纹酒杯,明朝万历年梅瓶,乾隆皇帝圣旨,嘉庆皇帝的赐品弥足珍贵,戴联奎藏品穿越时空两千馀年。[3] 

戴氏宗谱

戴氏家藏博物馆馆长戴时祥是清朝五部尚书戴联奎的第八代嫡孙,自戴氏家藏博物馆开馆以来,他一直在寻找戴氏宗谱。2014年6月,在朋友的多番打听和帮助下,戴时祥在如东县一户戴姓人家看到了陈旧的宗谱,于近日将宗谱带回如皋进行了扫描复印。 戴时祥发现的戴氏宗谱在道光戊申年间进行了重修,由戴氏第31世孙,即戴联奎的儿子整理,共965页。宗谱记载了戴氏家族的家规、族人的官位等,体现了戴氏家族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家风,其中就有对清朝名臣戴联奎的详细记载,为研究戴联奎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戴联奎,字紫垣,出生于如皋县城,乾隆中期进士,历任五部尚书,是南通地区在清朝任职最高的官员。清道光二年殁于浙江任处,奉旨归葬于如皋县张草港(今东陈镇尚书村)。 “宗谱上记载了戴联奎的相关资料,包括墓志铭、小传等。”原如皋市文联常务副主席张奎高近期正在写戴联奎传记,戴氏宗谱的发现给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他表示,宗谱上的内容不仅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全面地了解戴联奎,同时通过宗谱上的描述,可以更好地开发戴联奎的墓地,供后人纪念,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4]


参考资料

官衔
前任:
章煦
兵部汉尚书
嘉庆二十三年三月庚戌-嘉庆二十五年三月甲子
(1818年4月17日-1820年4月20日)
继任:
刘镮之
前任:
初彭龄
兵部汉尚书
道光元年十二月癸巳-道光二年二月壬辰
(1822年1月9日-1823年3月9日)
继任:
王宗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