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震纪念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戴震纪念馆

中文名: 戴震纪念馆

外文名: Dai Zhen Memorial Hall

地理位置: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老街90号

类 别: 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馆

门票价格: 免费

戴震纪念馆,位于安徽黄山市屯溪区老街90号,隶属于黄山市屯溪区文广新局,是一座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馆。


1959年,在东原图书馆旧址设立戴东原纪念馆筹备处。1982年,政府决定建立戴震纪念馆。1986年5月9日,戴震纪念馆正式开馆。2003年4月8号,戴震纪念馆新馆址开馆。


截至2019年末,戴震纪念馆有800件/套,举办展览5个,开展教育活动2次,参观人数1万人次。


戴震纪念馆被评为国家级2A旅游景区,该馆也是安徽省和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安徽省首个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也是屯溪区科普示范基地。[1]


历史沿革

1957年,隆阜戴氏私立东原图书馆创办人戴祖荫、戴琴泉将其图书馆文物及馆舍全部献给国家。


1959年,在东原图书馆旧址设立戴东原纪念馆筹备处,因历史原因一直未能开馆。


1982年,政府决定建立戴震纪念馆,由屯溪文化局主管。


1986年5月9日,戴震纪念馆正式开馆。馆舍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实用面积150平方米,内设陈列厅三间,书库两间,值班室办公室各一间。


2003年4月8号,为了更好地宣传戴震思想、弘扬徽州文化,屯溪区人民政府经过努力,访得老街立新巷一栋民国初期的建筑,整修之后作为戴震纪念馆新馆址。老街立新巷1号新馆正式开馆。馆名由已故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周谷城题写。


戴震纪念馆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戴震纪念馆原址坐落在市郊隆阜正街118号,是一幢清代的民居建筑,称摇碧楼, 因其濒临横江,楼影与碧水相映得名。1924年,梁启超、胡适等在北京隆重举办纪念戴震诞辰二百周年活动,陶行知也着文推崇戴震。住在隆阜的戴震后裔,创办了《隆阜戴氏私立东原图书馆》,这座建筑物一直作为纪念场所而被保存下来。戴震纪念馆地处环境优雅的小巷之中,建于清代晚期(距今有100多年)。砖木结构,粉墙黛瓦,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徽派民居风格。正屋居中为堂屋,一脊两堂,三开间,一楼设陈列展厅、二楼为古籍库房。东边附属屋倚附正屋山墙建造,今为办公用房。


展厅

戴震纪念馆基本陈列有《戴震生平展》《戴震书房展》《戴震著作》《戴氏族谱展》及《研究戴震成果展》几个部分组成。通过馆藏物品、历史文献资料以及图文并茂的图片展示,再借助讲解员生动的解说,观众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戴震。重要展品有戴震生前用的书桌、戴震祖屋遗存的“古欢园”石碑、戴氏家祠遗存“戴震户界”石及戴震著名著作较早版本《孟子字义疏证》《原善》等。


《戴震生平展》10幅生平画,10个生动的故事,详细地介绍了戴震生平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以及他求知治学的历程。他从求学中成长到成长中的磨婪,无不在图中展现的淋漓尽致。33岁时,受到族人迫害,只身一人进京避难;在北京歙县会馆讲学,一时名重京师,闻名大江南北:戴震与江永、戴震与纪昀、戴震与段玉裁、王念孙的故事等;纪昀等推荐入四库馆任纂修官,乾隆皇帝赐他同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病中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孟子字义疏证》;55岁病死于任上。完整真实的反映了戴震一生。


《戴震书房》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张睡床、一排书柜就是戴震的书房,这是戴震当年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此书桌为戴震33岁前在隆阜三门里故居学习使用,就在这张书桌上,他焚膏继暑,日夜耕读,在这儿写下了《策算》《考工记图注》《尔雅文字考》等名著。


《戴震著作展》戴震一生著述宏富,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在语言学、古算学、天文学地理方志学等许多方面都有重大贡献。展出的主要著作有《孟子字义疏证》《原善》《考工记图注》《方言疏证》等一些较早版本的古籍书。除戴震的著作外,陈列室还展出了戴氏的篆、隶、行、草手稿影印件几十件。先生的书法均古朴庄整,流水行云。


《戴氏族谱展》戴氏为新安望族之一,隆阜戴氏源远流长,据隆阜戴氏族谱记载,戴震,字东原,号称东原先生,始祖居隆阜是在唐代末年(大约在930年左右)。屯溪的隆阜,即戴东原之故里。坐落在隆阜村三门里的戴东原故居,戴震在着作中称为“游艺染”,早年 毁于兵火。现仅存故居遗址。


《戴学成果展》从戴震在世两百多年来,一直有人不断地评价、研究戴震的思想和学术。海内外众多戴震专家学者热心戴学研究,硕果累累。特别是19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研究领域对戴学研究掀起了一个新高潮。研究成果蔚为壮观。这个展览展出了国内外研究者研究戴学的专着、学刊。同时展出还有现为最完整最全面的一套《戴震全集》,囊括了戴震在天文,地理、数学、音韵、训诂、考据等方面已经刊刻的和整理从未刊刻过的著作。它是戴震研究会、戴震纪念馆在国内外戴学研究者的期盼中,历时12年完成的“国家八五重点图书”。


戴震纪念馆藏品来源戴氏后裔捐赠、社会征集。藏品类别有古籍图书、戴震遗物、当代名人书画题赠、徽式古家具等。


截至2019年末,戴震纪念馆有800件/套。


重要藏品

戴震纪念馆重要藏品有:


古代文献图书典籍有近万册,其中有戴震参与编纂的《四库全书》,有清代编纂出版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有刻印精 致的二十四史。戴震使用书桌一张、戴震故居遗址留存“古欢园”石碑、戴氏家祠遗存“戴震户界”碑。等。


石刻“古欢园”是戴震隆阜祖屋的一方物体,祖屋在今隆阜小学内,太平天国期间,毁于兵火,从石刻年款“甲申”可推测,祖屋大概建于明末清初。


“戴震户界”石在黄山学院西大门以北地段发现的,戴震父亲曾建家祠一幢,作为族人集会议事场所,《隆阜戴氏私立东原图书馆纪念册》刊有家祠照片一帧,可见在1924年时家祠还在,而今已毁,仅存此界石一方。


当代名人书画题赠,如楚图南题词:“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北大已故教授王力的题词全面概括评价了戴震的贡献:“哲学兼科学,畴人擅九章;天文识盈缩,声律辨阴阳;原善明经典,传薪得段王;高山安可仰,徒此挹芬芳”。还有着名经济学家千家驹教授、泰斗启功的书法等等。


藏品保护

戴震纪念馆对藏品保护方面采取了有效地措施,制做了樟木箱和樟木书柜,使馆藏古籍和名人字画能够得到有力贮藏;及时更换灭火器材,做好防火工作;在陈列展厅配置了监控设备,对藏品的防盗起到了适时的监察工作。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保护了藏品的安全。


戴震纪念馆除日常免费开放外,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以“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参观学习,让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在思想上得到有益的启迪,在行动上看到有效的行为,真正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正确树立青少年的人生观、荣辱观、历史观,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除了做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还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结构的社会价值,通过提供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讲座等形式,引导社区矫正对象、邢释解教人员热爱祖国,使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纪念馆不定期开展“走近戴震、了解戴震、学习戴震——戴震文化进校园”、戴震文化进社区等活动。


重要活动

1987年4月一1997年12月,戴震纪念馆与黄山学院共同主持编纂整理和出版了国家八五重点图书《戴震全集》(全六册,叶光立主编 ,260万字),1992年、1996年两次作为清华大学优秀图书参展国际图书博览会,这是戴学史上第一部搜集戴震着作最多,资料较全的标 点本戴氏著作总集。


2008年11月一2010年10月,戴震纪念馆全程操作书稿的写作和出版,胡槐植着述、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前清学者第一人戴震》(近17万字,42篇章)在中国新华书店发行,这是第一部系统撰写戴震的传记文学作品。这部文学作品的出版以及在中国新华书店的发行,扩大了戴震的宣传,凸显了戴震纪念馆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戴震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2004年元月,戴震纪念馆为隆重纪念戴震诞辰280周年,特约著名戴学专家中国人大张立文教授、中山大学李锦全教授、中央党校王杰教 授、南京大学李开教授、江苏省社科院胡发贵教授、上海空政大学华强教授以及戴震后裔撰文,并在戴震纪念馆举办《戴震未刊著、手稿资料展》。


戴震纪念馆先后成功举办了纪念戴东原逝世210周年学术座谈会(1987年6月)、纪念戴东原诞辰265周年纪念会(1989年)、纪念戴东原 诞辰280周年学术座谈会、纪念戴东原逝世230周年系列活动(2007年7月)、《纪念戴东原诞辰285周年特展》(2009年1月)。


1996年、1997年先后摄制了《一代宗师》《独寻真知启后人》。


2009年11月,澳门澳亚卫视“徽商人文之旅”专题节目摄制组在台湾历史学家、文化评论家胡忠信教授的带领之下,走进戴震纪念馆进行专题拍摄。


为纪念戴震诞辰286周年,2010年1月戴震纪念馆与黄山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主办“徽州大讲坛”节目并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戴震纪念馆先后接待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亚欧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戴学专家洛登博士(1986年4月)、日本道协正义教授(1991年8月)、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戴学专家成中英教授(2001年5月)、中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和原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2005年)以及港、台戴学专家,接待了美、日、韩等国一些年轻学者对戴震故里的考察。


所获荣誉

戴震纪念馆是安徽省和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安徽省首个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也是屯溪区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2A旅游景区。


相关人物

戴震是清著名思想家、经学家和哲学家戴震的故里。戴震(1723年-1777年),字东原,40岁中举,51岁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 。戴震一生研究领域甚广,着作丰硕,尤在哲学、朴学上卓有成就,是“乾嘉学派”皖派中的代表人物。


戴震不仅以其如炬的思想启迪后人,而且以其建造珠塘坝,制服山洪,造福乡里的行动泽被后代。二百多年前,位于屯溪华山岭和杨梅山之间的珠塘,年年梅雨季节,山洪暴发,不仅冲毁沿途农田水稻,而且水淹屯溪,百姓叫苦连天。当时,人们以为洪水为害是珠塘龟精作怪。正值青年的戴震,不信神怪,自告奋勇勘察洪灾现场,提出了防洪抗洪方案。他和地方有识之士一道集资,在珠塘建筑了一座石坝,高达10米,坝顶长43米,宽22米,蓄水约在百万立方米。塘口用石块造一个塘印(闸门),坝下辟有水沟,直通新安江。平时关闭闸门,以利养殖鱼鸭和灌溉农田。遇到山洪肆虐,当即打开闸门放水,农田不再受涝,屯溪街也不再被淹。戴震一时名震乡里。1965年,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由董必武同志陪同来屯溪视察,闻知二百年前戴震用科学技术兴修水利,为民造福,兴奋地赞扬:“实在了不起”珠塘坝仍 然保留完好。这里水深幽静,山高坡陡,舟行其中,堪同巴水蜀水,因而古有“珠塘鸥雨”的胜景之誉。珠塘所在的华山岭已辟为戴震公园,成为游人垂钓、划船和休憩游玩的好场所。园内有徽派建筑、徽派盆景。动物园和戴震塑像等景。


机构设置

单位性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财政全额拨款。


人员编制、组成:在职职工8人,本科4人,大专4人,专业技术人员3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主要为讲解员和保安人员。


观众接待:年接待观众人10万余人次。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戴震纪念馆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老街90号。


参考来源

  1. 戴震公园安庆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