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托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塔城地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山区、塔额盆地南缘,亚欧大陆地理内心。东与克拉玛依市、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邻,西连裕民县,南望乌苏市、精河县、博乐市,东与克拉玛依市、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邻,西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北与额敏县交界,地处东经82°28′~85°20′、北纬44°58′~46°24′之间,边境线约长58千米。县境东西长221.6千米,南北宽159.3千米,总面积21300平方千米。县城托里镇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512千米。
托里一词源于蒙古语,意为“镜泉”。因城中有一旺泉,泉水清洌甘美,远望犹如明镜,故而得名。
托里县地势中间高,边缘低。有达尔布特河、乌尔雪勒特河、恰勒盖河、苏吾尔河等河流。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多风雪。
2011年,托里县总人口97772人。托里县辖3镇4乡,即托里镇、铁厂沟镇、庙尔沟镇等3镇、4乡,2011年,托里县实现生产总值30.57亿元。
2017年10月,托里县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
目录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托里县自古地处西域,秦汉时期,县境属匈奴、塞种、乌孙等诸多民族的游牧之地。
西汉时期属西域都护府。东汉时期,汉将窦先大破匈奴,鲜卑族转据其地,县境属鲜卑政权的牧场。
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柔然族政权和突厥汗国。
隋时属西突厥汗国。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置瑶池都督府,隶于安西都护府,托里受其管辖。
西辽延庆元年(1124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称帝,建元延庆,托里区域属西辽统辖。
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7年),托里属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封地。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托里属土尔扈特部游牧地。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托里受伊犁将军府管辖。
民国七年(1918年),托里属额敏县辖地。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三区”革命政府塔城专员公署额敏县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30日,从额敏县析出成立克烈半县,属“三区”革命政府塔城专署。
建国以后
1950年7月,克烈半县改称克烈中心区,隶于塔城专区。
1952年10月,撤销克烈中心区,成立托里县。中国共产党托里县委员会、托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4年9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托里县隶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专区。
1956年4月1日,托里县人民政府改称为县人民委员会。
1970年3月26日,成立托里县革命委员会。
1981年7月,撤销托里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托里县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4月30日,塔城专署将额敏县的八区、九区、十区从额敏县析出成立克烈半县,下辖3个区。
1950年7月,克烈半县改称克烈中心区。
1952年10月,成立托里县,下辖5个区30个乡。
1956年,始建牧场。1958年9月,撤区、乡,5个区改建成立5个人民公社,30个乡改建成立28个生产大队。
1960年3月,五星人民公社划归裕民县。
1984年,撤社建乡。1990年,托里县辖4乡3镇4个牧场1个农场2个林场。乡、镇下辖40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1个村民委员会。
2001年1月,撤场并乡并镇。
2007年5月,托里县人民政府作出撤销加尔巴斯农场建制决定,将原加尔巴斯农场辖区内3个村划转多拉特乡管理,多拉特乡政府迁至原加尔巴斯农场管委会办公地点。
区划详情
截至2011年,托里县辖3镇4乡,即托里镇、铁厂沟镇、庙尔沟镇、库甫乡、多拉特乡、乌雪特乡、阿克别里斗乡;下辖66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托里县总人口97772人(不含驻县兵团人口),总户数28656户,其中城镇户12599户、农业户16057户(牧业户为8210户),户均3.4人;其中男性人口数为49148人,女性人口48624人;非农业人口38601人,农业人口58931人,非常住人口240人。全年出生人数为1880人,人口出生率19.23‰;人口死亡人数513人,人口死亡率5.25‰;增长人口1 36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3.98‰。
民族
2011年,县境居住2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2992人,占到了总人口的74.66%;汉族人口24780人,占总人口的25.34%;哈萨克族人口69780人,占总人口的71.37%;维吾尔族人口1261人,占总人口的1.29%;其他民族人口1951人,占总人口的2%。
交通
2010年,托里县投资420万元建设重要农村公路6.1公里,一般农村公路20.6公里(其中9.6公里S221线---沙依巴尔,2.1公里为县城主要小的巷道),投资494万元。
托里地处塔额盆地南部,是塔城地区北四县及兵团农九师东进准噶尔盆地的交通枢纽和门户,县周边100公里区域内有塔城、克拉玛依两个机场,巴克图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县城镇距克拉玛依市仅150公里,距地区首府塔城市110公里。省道221线、省道318线及省道201线贯穿全境,托里县乡村公路通达率90%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托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侧,塔额盆地东南部,亚欧大陆地理内心。东至克拉玛依市,西连裕民县,南望乌苏市、精河县、博乐市,东与克拉玛依市、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邻,西南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北与额敏县交界。托里县地处北纬44°58′~46°24′,东经82°28′~85°20′,边境线约长58公里。县境东西长221.6公里,南北宽159.3公里,总面积21300平方千米。县城托里镇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512公里,距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703公里,距地区驻地塔城市123公里。
地形地貌
托里县东西宽阔,南北狭窄,境内属准噶尔台地西缘折皱带,由巴尔鲁克、玛依勒、加依尔三大平顶状山脉组成。境内多山,占托里县总面积的77.68%。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递降,平均海拔1500米。根据地形特征可分为山地、倾斜平原、谷地三种地貌类型。山地又可分为亚高山带、中低山带和丘陵。中低山带和丘陵,仅可作冬牧场或春秋牧场。倾斜平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
地质
托里县境出露地层多样。古生界地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属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碳系。中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铁厂沟、白杨河谷地,分属侏罗系、白垩系。侏罗系属陆相湖沼沉积层含煤层,白垩系属河湖相地层,多分布于加依尔山、玛依勒山。新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托里谷地、铁厂沟东部、阿克别里斗区,分属第三系、第四系。第三系属河湖相地层。第四系成因较为复杂,属陪相地层。因是河流、湖沼堆积风积等组成,土层厚薄不等。北部土层较厚,托里谷地至东部白杨河区地层较薄。
气候
托里县地处亚欧大陆地理内心,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季升温快,但不稳定;夏季短促而凉爽,秋季降温迅速。全年日照较多,盛行东风、南风,年平均气温6.1℃,一年中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0.9℃;最冷月为12月,平均气温为-9.7℃,历年无霜期为155天。气温日年变化明显,秋、冬、春季多冷空气入侵,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并随高度增加而增多,年降水量为246.9毫米。年平均日照实数为2803.5小时。新疆著名的老风口位于乌鲁木齐—塔城公路要道上,南距托里县城26千米,冬季盛行偏东风、偏西风。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托里境内无冰川,无高山终年积雪,水资源总的特点是水源点多而径流小,分散而面广,季节性特强。地表水资源主要是山区丘陵融雪和大气降水,冬夏两季枯水季节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托里县境内共有46条沟溪型河流,流程短,水量小,渗漏快;泉水多在冲积平原下部溢出带,独立径流,直接引入灌溉区,正常年份总径流量平均值为5578.2万立方米。托里县水资源总量为3.54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24亿立方米,已利用量为0.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水资源总量为1.93亿立方米,县实际能利用量为1.34亿立方米,已利用量为0.45亿立方米;地下水水资源总用量为1.61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储量约为0.89亿立方米,已开采利用量为0.38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11年,托里县境土地总面积为21300平方千米,约折合为213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2.67万公顷,林地面积22.11万公顷,牧草地面积183.6万公顷,可利用草场已达113.33万公顷。
生物资源
托里县除拥有优良的羊、牛、马、骆驼等家畜外,还有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兽类31种、鸟类39种、鱼类20种、两栖爬行类6种、昆虫类150余种。属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的动物有雪豹、北山羊、紫貂、天鹅、雪鸡、马鹿、黄羊、棕熊等。
截至2011年,野生植物1400余种,其中草木植物约1300种,木本植物约150种。经济植物药材种类较为丰富,约200余种,已开发利用的有50余种。产量较大的有贝母、甘草、锁阳、麻黄、黄芪、党参、肉苁蓉(大芸)、芍药等。列为珍稀保护的树种有云杉、胡杨等,植物有新疆贝母、新疆阿魏等。
矿产资源
2011年,托里县80%区域处于西准噶尔成矿带,矿业开采条件好,具有明显开发优势。主要矿种有煤、金、铬、铁、铜、花岗岩、石灰石、石棉等39种416处,其中探明铬矿储量约260万吨,居全国首位;黄金的远景储量约500吨。
经济发展
综述
2011年,托里县实现生产总值30.57亿元,比2010年增长17.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72: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亿元,比2010年增长3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比2010年增长43.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2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0.6%和17.3%。
2017年10月,托里县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
第一产业
2011年,托里县牲畜年末存栏稳定在65.6万头,出栏率、商品率和年末存栏适龄母畜比例分别达到81.2%、74.4%和80.9%,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新增定居牧民400户,开设大畜冷配站18座,完成冷配牛7450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来自畜牧业的比重达到53%。总播面积36.56万亩,其中小麦种植11.5万亩,高效经济作物种植15万亩。改良型拱圆温室54亩108座,新增日光温室大棚39座,新增农业高效节水3.2万亩。新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1个,农村经纪人达到110人,落实补贴资金751万元。参保作物21万亩,参保农户3304户。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867万元。
第二产业
2011年,托里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8.03亿元,比2010年增长17.5%。实施“招大引强”战略部署,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9个,投资总规模34.2亿元,到位资金13.6亿元。
第三产业
2011年,托里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亿元,比2010年增长16.9%。接待游客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0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1.1%、30%。
社会事业
科技
2011年托里县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2171万元,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专利转化项目51项,获得专利授权46项。
文化
2011年托里县共举办百日广场文化竞赛活动、红歌会、书画摄影艺术展等700余场次。
教育
2011年托里县教育经费总投入近2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1.5%。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投资1.4亿元,新建幼儿园1所,抗震加固和更新改造教育教学用房面积3万平方米。
主要学校有:阿克塔木小学、托里县一中、托里县第一小学、乌雪特乡中心学校、托里二中、牧业小学、东风三大队牧业队小学、托里县第三中学。
民俗风情
冬不拉
冬布拉在草原上流传很广,式样也有很多种,铲子形冬布拉叫“阿巴依式冬布拉”,马勺形冬布拉叫“江布里冬布拉”。后来经不断改革,将这两种式样的冬布拉加以结合,出现了一种“民族新式冬布拉”。冬布拉是阿肯手中的武器,它既可叙事又可抒情,特别当它描绘草原新生活时,那明快的旋律,充满了浓厚的草原气息。
阿肯弹唱
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阿肯弹唱有两种形式:一是阿肯怀抱冬不拉自弹自唱,这种弹唱多是演唱传统的叙事长诗和民歌;二是对唱,有两人对唱,也有多人对唱。对唱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具有赛歌的性质,把雄辨和唱诗结合在一起,既富生活气息,又生动活泼。他们所唱的内容大致可分为颂歌、哀怨歌、情歌、习俗歌、诙谐歌五大类。
哈达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风景名胜
托里县地处亚欧大陆地理内心,省道221、省道318线穿县而过,处在黄金线路中间,连通了伊犁、阿拉山口、阿勒泰、塔城各旅游景点。省道318沿线有阿拉山口国际口岸、恰唐国际狩猎场、巴尔鲁克山塔斯特天然林场、沙孜天然草场、野玫瑰谷[1] 、老风口野生果子沟、亚欧大陆地理内心标志地、老风口生态园、白洋河天然林场、孔繁森纪念园、铁列克提战役战场遗址和革命烈士纪念园等主要的旅游景点。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
视频
托里县-航拍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