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貝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鱗莖供藥用。因其形狀得名,《本草經集注》說:「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能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功。別名:勤母、苦花、空草,藥實。產於青海、四川、雲南、陝西秦巴山區、甘肅等地。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鱗莖圓錐形,莖直立,高15~40cm。葉2~3對,常對生,少數在中部間有散生或輪生,披針形至線形,先端稍捲曲或不捲曲,無柄。
花單生莖頂,鍾狀,下垂,每花具狹長形葉狀苞片3枚,先端多少彎曲成鈎狀。花被片6,通常紫色,較少綠黃色,具紫色斑點或小方格,蜜腺窩在北面明顯凸出;蒴果具6縱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品種分類
按產地分類
按產地不同可分為四類:川貝母、浙貝母、土貝母、伊貝母。
另外各地還有其他品種,如安徽大別山區及皖南地區產有皖貝母。
按品種分類
按品種的不同,可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大類。
川貝母是貝母中的珍品,其價在各種貝母中最高,一般大概在每千克2500~5000元,川貝中的青貝和松貝價格相差較大,一直呈上升趨勢。浙貝母大約每千克80元。土貝母(不是百合科植物)大約每千克15元左右。
川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花貝母、卷葉貝母、羅氏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等貝母的地下鱗莖。因主產於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肅、新疆、華北、東北均有出產。
川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止咳化痰之效較強,入心肺經,功能潤肺,臨床常與沙參、麥冬、天冬、桑葉、菊花等配伍用於熱痰、燥痰、肺虛勞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帶血以及心胸鬱結、肺痿、肺癰等病症的治療。但屬寒痰、濕痰者則應禁用。已有服用川貝母出現過敏的報道,因此,過敏體質者應慎用。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川貝母含有川貝母鹼等多種生物鹼,川貝母鹼有降低血壓,興奮子宮等多種藥理作用。
川貝母植物形態來源有幾種,分別為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及梭砂貝母。
暗紫貝母的葉僅下面的1~2對為對生外,均為互生或近於對生,先端不捲曲,葉狀苞片1。花被深紫色,略有黃色小方格,蜜腺窩不明顯。果棱上的翅很狹。花期6月,果期8月。
性味歸經:川貝母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歸肺經,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之證;又兼甘味,故善潤肺止咳,治療肺有燥熱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證,及陰虛燥咳勞嗽等虛證;還有散結開郁之功,治療痰熱互結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癧痰核等病。此外,川貝母與烏賊骨、甘草為散劑,即烏貝散,治療胃潰瘍有效。
使用方法:內服:3~10克,研細粉沖服,每次1~1.5克。反烏頭。寒濕咳嗽不宜使用。
浙貝母
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貝母的地下鱗莖。因主產於浙江而得名,故簡稱浙貝。因其原產於浙江象山,故又稱為象貝母,簡稱象貝。因其外形較川貝大,故又稱為大貝母,簡稱大貝。在江蘇、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產。
浙貝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經,功能解毒,臨床常與元參、牡蠣、蒲公英、天花粉、連翹、薏苡仁、魚腥草、鮮蘆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朮等配伍用於痰熱郁肺的咳嗽及癰毒腫痛、瘰癧未潰等病症的治療;與烏賊骨、煅瓦楞子、白及、黃連、吳茱萸、竹茹、清半夏等藥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燒心。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浙貝母含有浙貝母鹼等多種生物鹼,浙貝母鹼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減少支氣管黏膜分泌、擴大瞳孔、降低血壓、興奮子宮等多種藥理作用。
土貝母
是葫蘆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假貝母的塊莖。主產於河北、陝西、山西等地。土貝母性涼而味苦,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消癰排膿,臨床常與牡蠣、天花粉、薏苡仁、魚腥草、皂角刺、穿山甲、夏枯草、海藻、昆布等配伍,用於乳癰、瘰癧痰核、瘡瘍腫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結炎、淋巴結核等病症的治療。
【禁忌】:上述三類貝母常用量均為6~12克,因其反烏頭,故不能與烏頭及其「兄弟」天雄、附子等同用。
新疆貝母
新疆貝母,是一種與川貝、浙貝齊名的貴重中藥材。其中包括:伊犁貝母、費爾干貝母、灘貝母等幾個品種,統稱為新疆貝母。除灘貝母喜生於沙灘涯地外,其它三種貝母多生於草原山地及灌木叢下。伊貝主產於伊寧、霍城;費爾乾貝母在新疆許多地方都有分布;達因蘇貝母主產於塔城地區;灘貝母生產於霍城.察布查爾。
早在清代,新疆貝母便已開發利用。當時以北疆地區的昌吉、齊台縣為集散市場,通過古絲綢之路的北線,用駱駝運。馬馱,遠銷天津等口岸,通稱「古貝」。由於數量極少,價格昂貴。
過去,新疆貝母多為野生。為了適應國內醫療保健事業和出口外銷的需要,醫藥科研部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開始人工栽培實驗,並取得成功。今後貝母將繼續不斷地穩步增產。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新疆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 Regel 或伊犁貝母Fritill 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 的乾燥鱗莖。5~7 月間採挖,除去泥沙,曬乾,再去鬚根及外皮。
【鑑別】
(1)本品粉末類白色,以澱粉粒為主體。新疆貝母 澱粉粒單粒廣卵形、卵形或貝殼形、直徑5-54μm ,臍點點狀、人字狀或短縫狀,層紋明顯;復粒少,由2分粒組成。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細胞內含細小草酸鈣方晶。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4-6。螺紋及環紋導管直徑9-56μm。伊犁貝母 澱粉粒單粒廣卵形、三角狀卵形、貝殼形或不規則圓形,直徑約至60μm,臍點點狀、人字狀或十字狀。導管直徑約50μm。
(2)取本品粉末5g,加濃氨試液2ml與氯仿20ml,振搖,放置過夜,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氯仿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伊貝母對照藥材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西貝母鹼對照品,加氯仿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4μl,分別點於同一用2%氫氧化鈉溶液製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8:8:3:2)10℃以下放置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依次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和亞硝酸鈉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棕色斑點。
【性味與歸經】 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能與主治】 潤肺,用於肺熱咳嗽,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用法與用量】 3~9克。
【注意】 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舞陽貝母
貝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鱗莖入藥。舞陽貝母經國內藥物專家鑑定,確認為百合科貝母屬的一個新物種,並於1985年在《中國植物分類學報》上公開發表,是一個享有盛名的地方名貴中藥材。貝母,以色白者為佳,稱「珍珠貝」。其性微寒,味甘辛,主要含有貝母素甲、貝母素乙及一種固醇類中性成分,具有潤肺之功效,主治外感咳嗽、上氣痰盛、煩熱吐血、喉痛、衄血及乳汁淤積而引起的乳腺發炎等病,還可止血、催乳。用舞陽貝母泡茶,可治咳嗽,止氣喘,延年益壽。
舞陽栽培貝母歷史較早,經濟價值也高。建國前,群眾採收1千克貝可換取一塊銀元。1958年人工栽培成功,發展到4個鄉的30多個行政村,面積105畝左右,年產貝母10噸以上,市場暢銷,供不應求。
[1]
藥用價值
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藥。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和浙貝母的乾燥鱗莖。川貝母主產於中國的四川、雲南、甘肅等地;浙貝母主產於中國的浙江、江蘇 、安徽等地。
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貝母味苦,性寒 。歸肺、心經。主治熱痰咳嗽、外感咳嗽、陰虛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黃稠、肺癰、乳癰、癰瘡腫毒、瘰癧等症。現代藥理實驗證明,貝母有鎮咳、降壓、升高血糖等作用。
藥膳:川貝冰糖湯、川貝釀梨。
相關藥品:秋梨膏、川貝枇杷露、養陰清肺丸、牛黃清肺散、鐵笛丸、至寶錠、蛇膽川貝膠囊、貝母瓜萎散。
注意禁忌:脾胃虛寒及寒痰、濕痰者慎服。反烏頭。
《本草經集注》:「惡桃花。畏秦艽、礬石、莽草。反烏頭。」
《本草經疏》:寒濕痰及食積痰火作嗽,濕痰在胃噁心欲吐,痰飲作寒熱,脾胃濕痰作眩暈及痰厥頭痛,中惡嘔吐,胃寒作泄並禁用。
培植方法
選地種植
種植伊貝母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最好。用種子繁殖時,種子需拌濕沙層積處理並用新高脂膜拌種(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蓋薄層細土,稍壓,澆水,保持土壤濕潤。
田間管理
出苗後及時鬆土除草,並結合追肥,並噴施藥材根大靈,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同時要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越冬前,在畦面上鋪越冬肥,確保安全越冬,以保證來年的豐產豐收。
選種要點
栽培鱗莖在6月上旬至中旬進行,先將鱗莖大、中、小分選,直徑大於0.8厘米的為大鱗莖,0.4-0.8厘米為中鱗莖,小於0.4厘米的為小鱗莖。選好後按大、中、小分別栽種,栽種方法均勻撒播,株距2-3厘米,每667平方米要大鱗莖300公斤,中鱗莖200公斤,小鱗莖100公斤。播後覆土3厘米,摟平床面,中部略高,以防積水,實際生產中基本上都栽種鱗莖,很少有播種種子的。
種植遮陰作物
平貝母喜冷涼濕潤的環境條件,6月上旬貝母成熟後,天氣進入高溫期,為防止入夏陽光直射地面,地溫增高,在新芽分化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在播種後或老貝母成熟後及時種植遮陰作物。選擇遮陰作物的原則是,遮陰作用強,根系少,對貝母生長發育影響小,不是貝母病害的寄生,又能增強土壤肥力。產區選擇大豆和蘇子作物為遮陰作物。
除草
地溫2-4℃平貝母就能出苗,噴施新高脂膜,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強度,保護禾苗茁壯成長。出苗比雜草早,雜草後期生長快,避免拔大草傷貝母影響貝母生長,植株成熟死亡後,可淺鏟1次,以不傷鱗莖為準,一般貝母生長期間拔2次草即可。
為了保證養分能滿足根部發育的生理需要,可以按每100公斤液體中加入藥材根大靈膠囊1粒,攪拌溶解後葉面噴施,使地下營養運輸導管變粗,加大養分輸送量,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有效物質含量大大提高,達到增產豐收的願望。
病蟲防治
鏽病,葉背、葉柄、莖基部出現許多褐色孢子群,病重時貝母早期枯死。防治方法是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地上殘株,發病前噴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新高脂膜防治。灰霉病,葉綠葉尖出現水浸狀病斑,後期枯萎死亡,防治噴500倍液的代森銨+新高脂膜防治。
功效差異
貝母是一種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藥,有名的成藥也很多,例如川貝枇杷止咳露、川貝秋梨膏等,許多患者還自己去藥店買來燉梨吃。常用的貝母包括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種,其名字雖然相似,但功效卻大不相同,購買時需加以注意。
川貝母
微寒、味甘,有潤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別適用於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患者表現為咳嗽,伴有痰少、難咯,或痰中帶血、口鼻乾燥、咽干口渴等不適。
此時可選用川貝母燉梨吃:取川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鴨梨1隻,挖去梨核,將浸泡後的川貝母連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鍋蒸1個小時,加適量冰糖調味後食用。此外,也可以取川貝母3-10克,用水煎服,每日1次。將川貝母研成粉末服用也是不錯的選擇,每日1次,每次1-2克。已有服用川貝母出現過敏的報道,因此,過敏體質者應慎用。[2]
浙貝母
如果患者表現為咳嗽胸痛、惡寒發熱、咳吐腥臭膿痰、大便乾燥、舌紅口乾等症狀時,則應選擇浙貝母,因為浙貝母瀉火的功效要強於川貝母。而且擅長清火散結,是治療肺膿瘍的良藥。浙貝母最常用的方法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所以,對於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黃黏稠、口乾口渴、舌苔紅為主要表現的風熱咳嗽患者,既可選擇川貝母,又可選擇浙貝母。因川貝母藥性和緩,氣味不濃,更適合於年老體弱者服用。而對於素體熱盛的小兒及青年人來說,最好選擇浙貝母。
土貝母
性寒、味苦,具有較強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腫瘤的作用,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使用,治療乳腺疾患、結核、皮膚腫爛等疾病。此外,還有一定的殺精子作用。因此,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更應該慎重選用。
品質鑑別
貝母鑑別
川貝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的乾燥鱗莖。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為「松貝」和「青貝」,後者習稱「爐貝」。
川貝:【性狀】松貝類圓錐形或心臟形,高3-10mm,直徑3-10mm,表面類白色。頂端較尖,少數鈍圓,基部平,中間微凹入,光滑。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頂部閉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和1-2枚小鱗葉。質硬而脆,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苦。[3]
青貝:類扁球形或圓錐形、卵圓形,高4-14mm。直徑4-16mm,表面淡黃白色。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合抱,頂部開裂,內有心芽和2-3枚小鱗葉。氣無,味微苦。
爐貝 :長圓錐形或卵狀圓錐形、長卵圓形,高7-25mm,直徑5-25mm,表面類白色或淡棕黃色,有的有黃棕或棕色斑,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頂部開裂或略尖,基部稍尖或圓鈍。氣微,味苦。
以上均以質堅實,粉性足,色白者為佳。
湖北貝母:【性狀】扁球形或圓錐狀,高8-23mm,直徑7-35mm,表面類白至淡黃白色。頂端鈍圓至平或尖,基部平,中間微凹入,有根痕,光滑。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或近似,大瓣似心臟形,互相緊抱,頂部多數開裂,內有心芽和小鱗葉1-3枚。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苦。
以上均以個均勻,飽滿,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輪貝母:【性狀】圓錐形或卵圓形,高4-12mm,直徑4-8mm,表面淡黃或淡黃棕色。
頂端鈍尖,基部有眾多鱗芽,一般有縱皺溝,自基部伸向頂端。質堅硬,難折斷,斷面膠質。氣微,味微苦。
以個均勻,飽滿,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貝母之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中品。陶宏景謂之「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後至《本草綱目拾遺》始將之分為川貝及浙貝二種。川貝因其療效顯著且貨源緊缺,加之規格較多,故市場上偽劣品種不少。現將其鑑別方法整理如下。
正品
1.松貝:因其過去集散於四川松潘縣附近,所以稱為松貝。本品外形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徑0.3~0.9cm。因其如豆如珠,又稱「珍珠貝」、「米貝」。表面類白色,外有鱗瓣2枚,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稱「懷中抱月」;內有類圓柱形、頂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鱗葉1~2枚;頂端閉合,稍尖或鈍圓,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鱗莖盤,偶有殘存鬚根,習稱「蒜泥點」或「蒜泥蒂」。質地堅硬且脆,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微苦。
2.青貝:因其過去集散於四川青川縣附近故稱青貝。本品類扁球形,高0.4~1.4cm,直徑0.4~1.6cm。外層兩枚鱗瓣大小形態相近,相對抱合,在頂端形成裂口。鱗瓣內有心芽和小鱗葉2~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底部鈍圓。氣微,味微苦。
3.爐貝:因其集散於打劍爐故名之。本品外形呈長圓錐形,高0.7~2.5cm,直徑0.5~2.5cm,在川貝中個體最大。外表類白色或淺黃棕色,有的具棕色斑點,俗稱「虎皮斑」。外層兩枚鱗瓣,大小相近,在頂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內有小鱗葉及心芽。質地不如上兩種川貝堅實,斷面較粗糙。氣微,味微苦。
地方用品
據報道,全國有幾十種貝母屬植物的鱗莖作貝母入藥。有的已收入部頒標準,如湖北貝母;有的在藥典中被另立門戶,如平貝、伊貝。其鑑別要點如下。
1.湖北貝母:為百合科湖北貝母的乾燥鱗莖,又稱板貝。本品呈扁圓球形,高0.8~2.2cm,直徑0.8~3.5cm,表面類白色至淡棕色,外層有鱗瓣2枚,肥厚,略呈腎形,或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頂端閉合或開裂。內有鱗葉2~6枚及干縮的殘莖。基部內陷呈窩狀,殘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數鬚根。外層單瓣鱗葉呈元寶形,長2.5~3.2cm,直徑1.8~2cm。質脆,斷面類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苦。
2.平貝:為百合科平貝母的乾燥鱗莖。商品多來源於栽培,主產東北。本品外形扁球狀,形如算盤珠,高0.5~1cm,直徑0.6~2cm。表面乳白色或淡黃白色,外層有鱗葉兩瓣,肥厚飽滿,大小相近或一片較大,互相抱合,頂端微平或微凹入,稍開裂。中央鱗片小,質堅實而脆,富粉性。平貝與川貝最大的區別在於平貝較川貝大,扁平不圓,色常不白,味苦。有用小粒平貝充松貝者,其直徑僅約0.5cm,呈圓錐形,形似松貝,但頂端較圓,鱗葉兩瓣大小亦極懸殊,大抱小,但小鱗葉僅呈米粒樣,只在中部顯現,多不到基部(不似松貝之懷中抱月形)。味苦。
3.伊貝:為百合科新疆貝母或伊犁貝母的乾燥鱗莖。新疆貝母為扁球形,高0.5~1.5cm。表面類白色,光滑。外層鱗葉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緊靠。頂端平展而開裂,基部鈍圓,內有較大的鱗葉及殘莖、心芽各1枚。質硬而脆,斷面白色,粉性。本品常混作青貝,應注意鑑別。伊犁貝母呈圓錐形,較大,表面稍粗糙,淡黃白色。外層鱗葉心臟形,肥大,一片較大,或近等大,抱合。頂端稍尖,少有開裂,基部微凹陷。
混偽品
常見的川貝混偽品有一輪貝母、東貝母及草貝母等,鑑別要點如下:
1.一輪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徑約1cm。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外層鱗瓣多枚,肥厚,輪生,頂端開裂。中央有小鱗葉和心芽。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苦,有毒。
2.東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徑1~2.5cm,高1~1.5cm。表面類白色,外層兩枚鱗葉肥厚,對合,中央有皺縮的小鱗葉2~3片及干縮的殘莖。質實而脆,易折斷,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苦。
3.草貝母:主產於四川和雲南,即麗江山慈菇的球莖,俗稱為草貝母。有誤當貝母服用造成死亡的事故發生。球莖呈短圓錐形,高1~1.5cm,直徑0.8~2cm,頂端漸尖,底部呈臍狀凹入或平截。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光滑;一側有一處從基部伸至頂端的縱溝。質堅硬,斷面角質樣或略帶粉質,類白色或黃白色,味苦而麻,有大毒。
綜上所述,松貝與青貝的明顯區別在於松貝的兩個鱗瓣大小懸殊而青貝的大小相近;爐貝個體最大,呈長圓錐形,色顯黃白,或有「虎皮斑」;川貝均以質堅實,粉性足,色白者為佳。另外,一輪貝母及草貝母均有毒,須格外注意。
參考來源
- ↑ [貝母.]
- ↑ [川貝母_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 中藥查詢.]
- ↑ [《中國藥典》:川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