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扬州刺史部」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629 中國方隅史 using HotCat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扬州刺史部''',为[[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其行政长官称之为扬州刺史,属汉代十三刺史部。由于古称淮南为[[扬州市|扬州]],后来范围扩大到长江以南。辖区相当于今安徽省[[淮河]]以南、[[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上海市及[[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全部,[[湖北省]]、[[河南省]]一部分地区。
+
[[File:扬州刺史部.jpeg|有框|右|<big>扬州刺史部</big>[https://pic1.zhimg.com/80/v2-ec69230208086b6463449759da633af4_720w.png 原图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7516451 来自 知乎 的图片]]]
 +
 
 +
'''扬州刺史部''',为[[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其行政长官称之为扬州刺史<ref>[https://www.sohu.com/a/363253435_120254088 古扬州到底有多大?可能超乎你想象] ,搜狐,2019-12-28</ref> ,属汉代十三刺史部。由于古称淮南为[[扬州市|扬州]],后来范围扩大到长江以南。辖区相当于今安徽省[[淮河]]以南、[[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上海市及[[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全部,[[湖北省]]、[[河南省]]一部分地区。
  
 
==名称由来==
 
==名称由来==
行 5: 行 7:
 
 “扬州”一词出现始于春秋以后,大体指淮河、长江、东海之间的大片区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扬州即其一。《[[尚书]]·[[禹贡]]》载:“淮、海惟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释名]]》云:“扬州多水,水波扬也。其地北据淮,东距海。”《[[吕氏春秋]]》曰:“扬州,越也。”
 
 “扬州”一词出现始于春秋以后,大体指淮河、长江、东海之间的大片区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扬州即其一。《[[尚书]]·[[禹贡]]》载:“淮、海惟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周礼]]·职方》:“东南曰扬州。”《[[释名]]》云:“扬州多水,水波扬也。其地北据淮,东距海。”《[[吕氏春秋]]》曰:“扬州,越也。”
  
[[东汉]]时,扬州刺史部的治所在历阳县(今安徽省[[和县]])。
+
[[东汉]]时,扬州刺史部的治所在历阳县<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33898182 中国城市历史:扬州市],知乎,2020-7-27</ref> (今安徽省[[和县]])。
  
 
 东汉末年,扬州实际上被分成了两部分:初平四年(193年)[[袁术]]攻杀刺史陈温攻占淮南,势力深入江南地区。[[曹操]]把持汉朝中央后,于建安二年(197年)率军讨打败淮南的袁术,于建安四年(199年)任命严象为扬州刺史。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所属的[[庐江]]太守李述攻杀严象。当时曹操正专注于于官渡之战中,无力抽身,任命刘馥为刺史,以稳定江淮地区,州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和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建安十三年(208年),刘馥逝世,曹操命温恢继任。
 
 东汉末年,扬州实际上被分成了两部分:初平四年(193年)[[袁术]]攻杀刺史陈温攻占淮南,势力深入江南地区。[[曹操]]把持汉朝中央后,于建安二年(197年)率军讨打败淮南的袁术,于建安四年(199年)任命严象为扬州刺史。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所属的[[庐江]]太守李述攻杀严象。当时曹操正专注于于官渡之战中,无力抽身,任命刘馥为刺史,以稳定江淮地区,州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和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建安十三年(208年),刘馥逝世,曹操命温恢继任。
行 11: 行 13:
 
 扬州长江以南地区则在江东孙氏[[政权]](后来[[三国]]之一的吴国)的统治之下。治所先后在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及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直到[[曹魏]]、孙吴先后建国,扬州便正式分为两部分。
 
 扬州长江以南地区则在江东孙氏[[政权]](后来[[三国]]之一的吴国)的统治之下。治所先后在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及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直到[[曹魏]]、孙吴先后建国,扬州便正式分为两部分。
  
 +
==视频==
 +
===<center>  扬州刺史部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扬州刺史贪赃枉法,当地百姓叫苦连连,就连食盐都吃不上了</center>
 +
<center>{{#iDisplay:f092164i084|560|390|qq}}</center>
 +
 +
<center>扬州刺史一个小小的疏忽,竟被狄仁杰察觉,这人太可怕了吧</center>
 +
<center>{{#iDisplay:p09201l27ip|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Category:629 中國方隅史]]
 
[[Category:629 中國方隅史]]

於 2020年8月3日 (一) 06:34 的最新修訂

揚州刺史部,為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設置,其行政長官稱之為揚州刺史[1],屬漢代十三刺史部。由於古稱淮南為揚州,後來範圍擴大到長江以南。轄區相當於今安徽省淮河以南、江蘇省長江以南部分,上海市及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全部,湖北省河南省一部分地區。

名稱由來

「揚州」一詞出現始於春秋以後,大體指淮河、長江、東海之間的大片區域。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揚州即其一。《尚書·禹貢》載:「淮、海惟揚州。」《爾雅·釋地》:「江南曰揚州。」《周禮·職方》:「東南曰揚州。」《釋名》云:「揚州多水,水波揚也。其地北據淮,東距海。」《呂氏春秋》曰:「揚州,越也。」

東漢時,揚州刺史部的治所在歷陽縣[2](今安徽省和縣)。

東漢末年,揚州實際上被分成了兩部分:初平四年(193年)袁術攻殺刺史陳溫攻占淮南,勢力深入江南地區。曹操把持漢朝中央後,於建安二年(197年)率軍討打敗淮南的袁術,於建安四年(199年)任命嚴象為揚州刺史。建安五年(200年),孫策所屬的廬江太守李述攻殺嚴象。當時曹操正專注于于官渡之戰中,無力抽身,任命劉馥為刺史,以穩定江淮地區,州治壽春(今安徽省壽縣)和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建安十三年(208年),劉馥逝世,曹操命溫恢繼任。

揚州長江以南地區則在江東孫氏政權(後來三國之一的吳國)的統治之下。治所先後在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及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直到曹魏、孫吳先後建國,揚州便正式分為兩部分。

視頻

揚州刺史部 相關視頻

揚州刺史貪贓枉法,當地百姓叫苦連連,就連食鹽都吃不上了
揚州刺史一個小小的疏忽,竟被狄仁傑察覺,這人太可怕了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