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选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抽签选才 | |
---|---|
抽签选才,是指用抽签的方法选拔相应的上岗人员。但这种方法被网友指责为伪公平,继而被上级部门叫停。
背景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是2011年5月30日上午接到的人员划拨通知,要求当天下午确定8名人员上报。因为文件对划转人员资格要求比较宽泛,德城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共有48人具备资格。[1]
该单位领导班子经商定后又设立了四个条件:工作表现优秀、具有卫生监督执法证、具有食品卫生监督专业职称、在德州市创卫一线工作过。用这四个条件,排除了22人。剩下的26人在对此事没有异议并签写申请书的情况下进行了抽签。[2]
叫停
德城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非常重视,于7月7日上午召开了区委常委和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经过研究,德城区对抽签选人事件给出了处理意见。
取消因抽签确定的食品药品稽查支队人员的资格。至于如何选择划拨人员,德城区将根据工作需要,在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之下,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办法进行人员选择。
德城区委区政府认为,卫生部门在这项工作上采取的方式方法简单,责任意识不强,把关不严,对卫生部门作出严厉批评。责令卫生部门举一反三,认真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公平与否
伪公平 表面看,"抽签选才"的确是种公平的选拔方式,它的随机性及不确定性有效避免了"走后门"和"暗箱操作"的现象。但这种看似贴着公平标签的选拔,其实隐藏着更大的不公。一方面,它可能让"优"中之"优"落选,却让"优"中之"劣"撞上大运,此类行径。
不但违背了"好中选优"的用人原则,更伤害了那些刻苦用心的上进之人;另一方面,这种"投机取巧"的选拔方式,也从侧面反映了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随意性,这种极不负责的行为,暴露的是工作态度极不踏实的执法短板。因此,选人用人绝不能儿戏!
伪公平
无奈之举 如果说不抽签,那么如何从48名合格的人选中选出8名呢?很多人言面试笔试,这其实也是"招考"模式,但这你信得过么?我们见过那么多人在"拼爹",我们阅览了不少的"萝卜招聘",甚至见过了没面试直接录取的行为……对这"招考",我们有什么底气来相信它的公平公正?谁的机会大,谁的机会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背后的综合因素决定的。
无奈之举
但抽签呢?最起码能够保证的一点是,人人机会均等,当然,前提是保证抽签的过程没人作弊,而这是很容易监督的,而在招考中的猫腻,因隐秘性极强,其监督难度明显要大很多。更何况,这次选拔实际上是人员划转,并不属于招考。
当时文件上只给了条件限制,区编办对48名工作人员进行审查后发现都符合条件。先忽略考试中一些人为因素的左右,光就划转需考试而言,就是凭空增添的一道程序,朝令夕改,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无疑是极大的。
因而,尽管抽签选才师出无名,但其实也并不违规,更何况其也能从某种意义上确保公平公正,让每个人机会均等。在拼爹、萝卜招聘盛行的当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呢?是一种次优选择呢?在我们无法确保公平公正的时候,抽签选才即便说起来并不动听悦耳,甚至让人感觉难受,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比这能更容易监督,防止拼爹呢?
评论
48人中选8人,按照正规的程序和理性的思维,都应该通过公开考核来选拔,没想到德州市德城区卫生局竟然玩起了"抽签选才"。此举看似避免了暗箱操作,杜绝了背后说情,看似保证了机会公平,但却是懒政的做法,而且是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极不负责表现。
或许这48人的背后的关系错综复杂,让该局领导很难摆平,只能出此下策。但众所周知,选拔人才是极其严肃的事,选拔人才讲究的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只要严格遵守这个原则,通过一系列考核程序,必定能选出最合格的人才。如果仅仅因为竞争的人多了,就来个"抽签选才",那高考、公务员考试这样竞争激烈的地方,是不是也可以"抽签选才"呢?
选拔出最合适的人才,是人员选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抽签选才"就是简单的撞大运。由此选出的人才也未必是最合适的,况且,如果机会的获得靠的是运气,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很难相信被选拔者能真正认识到此项工作的意义,更别说带着高度的责任心去把工作做好了。
更令人纠结的是,此番选出的人员是要进入到食品药品稽查支队的。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严峻,从三聚氰胺事件,到瘦肉精事件,再到塑化剂事件,一出又一出问题食品事件令公众闻之色变,要扭转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更需要一直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监管人员队伍,可让这样一批"撞大运"上来的人来执法,能带给公众多少安全感?
组建食品药品稽查支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要加强监管,一直好的队伍是执行的关键,用"撞大运"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简直是对监管的嘲弄,也是对监管极不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