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指挥控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指挥控制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名 称:指挥控制


作 用:即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侦察、情报

指挥控制即 C2(Comm and Contral),指挥所执行的功能是做决定,指挥具有很强的责任,并要求对被指挥的人负责。 这好比是在下棋,但在战争中,敌手的棋盘是掩盖着的,而且棋子也不总是遵守某些规则。控制是“对指挥员的决定进行操纵,通过发出停止战斗,命令未参战部队从事作战或脱离接触等实施控制”。[1]

基本介绍

指挥控制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指挥所执行的功能是“做决定,它具有很强的责任,同大多数的老百姓不一样,指挥要对被指挥的人负责”。控制是对指挥员的决定进行操控,通过发出停止战斗、命令参战部队从事作战或脱离接触等来进行控制。指挥控制是战争运用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随着战争的发生而诞生,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指挥控制理论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被提了出来,并被运用于战争之中。20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国家特别是以美国、前苏联为首的一大批科学家就提出了指挥、控制理论体系的原型及其体系结构。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给指挥、控制理论体系提供了发展的基础。1954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就给指挥控制进一步提供了一个空间指挥平台,使空间的无限性转变成相对有限性,使时间距离趋向于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每秒钟能够运算上百万亿次的电子计算机,使指挥控制的实现成为了现实。

组成部分特点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指挥控制与以往的传统意义上的指挥控制对于部队人员的决策效能、作战方式、体制编制、武器装备上等都有深远的影响。这一系统已发展为

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侦察、情报。

组成

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1) 探测预警系统:用来监视各种情况、收集情报、提供攻击警报、分析情报等。它包括侦察预警卫星、侦察预警飞机、各种类型的雷达、侦察船等。

(2) 指控中心:包括各级指挥所和指挥人员以及各种指挥设施,主要负责汇总各种情报、帮助指挥人员作出判断、定下决心、制定作战计划与方案、实施指挥。

(3) 通信系统:用于各指控中心之间、指控中心和探测系统之间、指控中心和部队之间传送情报、下达命令,回执命令的执行情况等。

(4) 自动数据处理系统:即以计算机联机处理的通信网,负责处理、存储、传输、显示各种数据。它贯穿于所有系统之中,是整个

系统的"中枢神经"。

特点

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指挥速度快。

系统由于是以计算机为计算核心,不再过多的用人脑去思考,或将已经计算好的各种参数事先存入一个数据库中,不再用人去分析,与传统意义上的指挥与控制相比,速度可以提高上万倍。

(2) 指挥信息量大。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战场信息舜息万变,只有用计算机来计算,才能使任务在单位时间内快速完成。

(3) 指挥空间从地表向高空转移、指挥距离从有限向无限延伸。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战已使战争的作战空间从传统意义上的地面、空中转向高空、太空,信息传输系统又使指挥距离从目视距离、有限距离向无限空间延伸。

存在问题

指挥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在经济、政治的各个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版本繁杂,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信息共享/协同能力,不能满足网络战争的要求等弱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互操作性能差。各国都有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多个版本的并存,使各版本之间的互操作能力特别是与外界之间的沟通能力差,制约着联合作战效能的发挥。

(2) 升级更新困难。指挥控制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体作战体系,需要大量的软件和硬件来支持,不同版本均有其特定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如果对系统进行升级,则需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编译和测试,耗时费力。

(3) 不能充分利用提供的能力。目前实际应用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技术,不但能适应各种网络环境,有利于单兵作战,更重要的是允许作战人员利用浏览器的用户界面,直接访问各种资源,能更快捷地完成作战任务,但由于目前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这就不能充分利用技术,也不能提供给单兵使用,更不适应网络中心战的要求

参考来源

多域指挥与控制

参考资料

  1. 指挥中心控制台技术参数,百度文库 , 2018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