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撿拾一度丟失的理想(張俊琴)

撿拾一度丟失的理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撿拾一度丟失的理想》中國當代作家張俊琴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撿拾一度丟失的理想

某天,偶然有個人問「你小時候的理想是什麼?現在的理想又是什麼?」聽到理想這兩個字我不由愣住了,理想----,多麼遙遠的詞語,我也真的忘了我曾經的理想是什麼。

小時候,在學前是沒有理想這個概念的。年齡太小了,如果有理想的話,也僅僅限於口舌之欲,在那個貧瘠的年代,物質生活十分匱乏,天天就盼着過年,能有新衣服穿,能吃上頓好飯,這是我小時候學前的理想。

上了小學,就開始接觸到理想這個名詞了。七十年代,精神生活十分貧乏,我沒有一本課外書,父母每天在忙忙碌碌地工作,能夠一日三餐讓我們吃飽飯就萬事大吉,也沒有與我們探討過今後應該樹立怎樣的理想,但四年級時,有一天班主任兼語文課老師讓我們做作文,題目就是《我的理想》,兩堂課的作文時間,我整整思索了一堂課,因為搞不清楚我的理想究竟是什麼?父親是有文化的人,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在機關勤勤懇懇工作,但在十年動亂之中戰慄不止,後來就被排擠在權力之外,每日苦悶不已,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母親是一名工人,雖然每天很忙,經常加班加點,操持家務,但快快樂樂,我覺得就做工人吧,挺好的,所以,我平生第一個理想是做一名工人,操作着大型車床在明亮的工房工作,同學們的理想五花八門,大部分是科學家,也有軍人、作家等等,同學丹的理想很特別,只有她是今後做一名農民,老師當場表揚了她,說她的理想很偉大,我聽後很羨慕,但想想做農民要種地、除草,關鍵還要施肥,雖說讓老師表揚是件驕傲的事情,但還是堅持工人的理想吧。同學丹後來也沒有做農民,她成了一名銀行職員。

初中時,在我心中又一次對理想進行了憧憬。我上的學校比較注重素質教育,校園竟然有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在這裡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古典詩詞,小說、文學等書籍,經常與同學們津津樂道於「千古名句」,更重要的是學校開設有美術課,代課老師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我們跟着老師學習了素描、水彩畫等基礎課,還出去學着寫生,家裡人對我繪畫特別支持,哥哥給我買了畫夾、水彩盒、水壺、畫筆等等,我對繪畫充滿了興趣,特別是古代的仕女圖,但正因為對繪畫的興趣太高,影響了文化課的學習,我經常在某些文化課上趁講課老師不注意自行繪畫,不亦樂乎,有一次在課堂上埋頭繪畫,身旁一幫同學在閒聊,忽然聽到同學輝自豪地說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地理學家,用雙腳丈量祖國的大好河山,聽到輝的話,想想我也應該有自己的理想,那就做一名畫家吧,說實話,很佩服同學輝的理想,自我感覺他的理想很偉大,同學輝後來也沒有做地理學家,高考時考的計財學院,現在是一名煤礦幹部。

高中時,已經劃分重點學校,我未能考上重點高中,灰溜溜地從屬於重點中學的初中學校退出,來到一所普通中學的普通班,清貧的家庭、老實的父母實在不能為我解決工作問題,當時除了考上學校,我別無選擇,曾經的畫家理想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陰影下匆匆學習,考上學校就是我高中時的唯一理想,也是同學們的共同理想,整整三年我沒有拿過一次畫筆,背水一戰、又幸遇良師,三年後終於考上一所中專學校,理想之花如願開放。

大師王爾德曾說過這樣的話:「生活中只有兩種悲劇:一個是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另外一個是得到我們想要的。」那時候,考上學校意味着穩定的工作,所以兩年的中專生活過得散漫而又無知,再沒有觸碰過理想這個單詞。

之後,工作、結婚、生子----,除了看看消遣讀物,沒有再看過有意義的書籍。我結婚時,好友君剛大學畢業,不安於在本地工作,一門心思準備考研究生,工作後再考研究生困難重重,又要熟悉新的工作,又要緊張地複習參加考試,雖然也曾「三更燈火五更雞」,但天不遂人願,研究生的理想未能實現,從此在本地安心生活,現在是一名老師。我則從君的身上更加感受到安逸生活的誘惑,一耽多年,漸漸地,孩子長大了,開始升小學、入初中,上高中、奔大學,孩子的理想就成了我的理想,我已經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更別談理想二字。

多年之後,我收拾地下室,看見了曾經的畫筆、畫夾,上面落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我把灰塵輕輕拭去,回憶起我曾經的理想,試着再去繪畫,但筆力真的很笨拙,不由想起以前老師曾經說過的:「一日不練,手生腳慢;二日不練,功夫丟一半;三日不練,成了門外漢。」我豈止丟了三日,是整整三十年,更可怕的是,我發現不再對繪畫懷有濃烈的興趣了,我曾經的理想已經被歲月的河流沖走了。

有人說: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們才能清楚而有智的規劃未來。所以樹立合適的理想是個必要的事情,杜士揚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徹徹底底的了解自己人生的追求和夢想,並依託自己天性的才華,讓自己的夢想得到實現,讓自己的才華得到彰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一生都在丟失理想,還好,現在我知道了:「老牛自知夕陽短,不待揚鞭自奮蹄」。從此,書不離身,短短的兩年時間,閱讀了十幾本書,《南渡北歸》、《人間詞話》、林達系列等等,古典、現代、前沿的書籍伴我從黎明到黃昏,「香茗一杯清心智,詩書四海任我游」,「青燈黃卷伴更長,花落銀缸午夜香」、「紅泥小火爐,寒夜契柯夫」、「坐擁半壁書,情聚古今事」……,尤袤在《隨處堂書目》中曾說:「書飢讀以當肉,寒讀以當裘,孤寂讀之以當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

與書相約,情定後生,這是我現在的生活寫照,也是我後半生的理想。經過歲月的砥礪,我終將明白理想的珍貴,細心呵護其成長、開花,但願花開艷麗、花開燦爛。

[1]

作者簡介

張俊琴,安徽省肥東縣實驗小學教師,肥東縣作協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