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世民通过哪些手段洗白杀兄夺位的恶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贞观之治 |
揭秘李世民通过哪些手段洗白杀兄夺位的恶名?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明主,他在位期间开创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治世。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贤君,得位手段却不“正当”。大家都知道,在窦皇后生的四个儿子中,李世民排行老二,太子李建成也并非软弱无能之辈。在正常情况下,李世民不可能当皇帝。他的帝位,是通过政变获得的。在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杀掉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不但如此,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女都被杀掉。并且极有可能控制了他老爸李渊,逼迫他让出皇位。[1]
“杀兄、逼父、夺位”,按照传统观念,这是非常严重的恶行,有这种恶行的帝王,绝对不可能成为贤主明君。可李世民做到了。现在,人们不但不追究他“杀兄夺位”的恶行,反而更加传颂他的功绩。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他通过一些手段成功地给自己洗白了。他通过哪些手段来洗白自己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大胆启用原太子集团的人。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一方面要防备着太子集团和元吉死党的反攻,大开杀戒;另一方又大胆启用了一批太子集团的人,极尽笼络之能事。这其中的代表就是魏征和王珪。
王珪曾任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是李建成的心腹;玄武门政变后,他仍旧收到李世民的中用,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侍中、刺史、礼部尚书等职。贞观十三年病逝后还被追赠为吏部尚书。
魏征,曾任太子洗马,李建成对他礼遇甚厚。他见李世民功高,便建议李建成请战出征,以立战功。他见李世民笼络人才,有“夺位”之志,便建议李建成“早做打算”,可惜李建成没有听他的话。
魏征的这些表现,李世民都看在眼里。李建成被诛杀,李世民责问魏徵:“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
魏徵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李世民不但不怪罪,反而重用了他。
重用反对派中有能力的人,这是笼络人心、重塑形象的最直接的办法。
第二点:悉心纳谏,刻意塑造开明君主的形象。说到开明君主,出现在很多人脑袋里的第一个帝王便是李世民。其实如果仔细研读那段历史,就会发现,李世民的开明是刻意塑造出来的。对于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建议,他总是和颜悦色,言听计从。特别是魏征,他们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和谏臣,他们的关系成为历史上理想君臣关系的典范。可是,李世民也有很多不听人劝的事例,最突出的就是征讨高丽。三征高丽,不但没有打下,反而使唐朝陷入了战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还有继承人问题,他不听从多数大臣的意见而偏听长孙无忌,放弃能力较为出众的李泰而立能力较差的李治,从而极大改变了唐朝历史的走向。
第三点:通过史书重塑开明形象。李世民非常在意人们对他的评价,多次暗示杜正伦、褚遂良等史官,要求查看《起居注》。而成书的《起居注》也确实将李世民描写为一代明君,对于他的开明事迹虽然细微却一笔不拉,而对玄武门事变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很难让人信服。
第四点:吸取隋炀帝的教训。李世民非常注重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经常和大臣们在一起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还下令编修《隋书》,并且将隋炀帝塑造成听不进反对意见、一意孤行的君主,隋炀帝的杨广在后代人心目中的形象由此定型。通过这种方式,更反衬了他的英主形象。
通过以上四点,李世民成功洗白了他“杀兄夺位”的恶名,成为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其实,除了以上四点,还有一点是李世民本人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只有自身有能力,能“亲贤臣远小人”,方能开创“贞观之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