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揭秘李世民通過哪些手段洗白殺兄奪位的惡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貞觀之治

來自網絡的圖片

揭秘李世民通過哪些手段洗白殺兄奪位的惡名?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君明主,他在位期間開創的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治世。但是,就是這樣一位賢君,得位手段卻不「正當」。大家都知道,在竇皇后生的四個兒子中,李世民排行老二,太子李建成也並非軟弱無能之輩。在正常情況下,李世民不可能當皇帝。他的帝位,是通過政變獲得的。在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殺掉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不但如此,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女都被殺掉。並且極有可能控制了他老爸李淵,逼迫他讓出皇位。[1]

「殺兄、逼父、奪位」,按照傳統觀念,這是非常嚴重的惡行,有這種惡行的帝王,絕對不可能成為賢主明君。可李世民做到了。現在,人們不但不追究他「殺兄奪位」的惡行,反而更加傳頌他的功績。

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他通過一些手段成功地給自己洗白了。他通過哪些手段來洗白自己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大膽啟用原太子集團的人。玄武門政變後,李世民一方面要防備着太子集團和元吉死黨的反攻,大開殺戒;另一方又大膽啟用了一批太子集團的人,極盡籠絡之能事。這其中的代表就是魏徵和王珪。

王珪曾任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是李建成的心腹;玄武門政變後,他仍舊收到李世民的中用,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侍中、刺史、禮部尚書等職。貞觀十三年病逝後還被追贈為吏部尚書。

魏徵,曾任太子洗馬,李建成對他禮遇甚厚。他見李世民功高,便建議李建成請戰出征,以立戰功。他見李世民籠絡人才,有「奪位」之志,便建議李建成「早做打算」,可惜李建成沒有聽他的話。

魏徵的這些表現,李世民都看在眼裡。李建成被誅殺,李世民責問魏徵:「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

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

李世民不但不怪罪,反而重用了他。

重用反對派中有能力的人,這是籠絡人心、重塑形象的最直接的辦法。

第二點:悉心納諫,刻意塑造開明君主的形象。說到開明君主,出現在很多人腦袋裡的第一個帝王便是李世民。其實如果仔細研讀那段歷史,就會發現,李世民的開明是刻意塑造出來的。對於魏徵、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建議,他總是和顏悅色,言聽計從。特別是魏徵,他們倆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和諫臣,他們的關係成為歷史上理想君臣關係的典範。可是,李世民也有很多不聽人勸的事例,最突出的就是征討高麗。三征高麗,不但沒有打下,反而使唐朝陷入了戰爭的泥沼而不能自拔。還有繼承人問題,他不聽從多數大臣的意見而偏聽長孫無忌,放棄能力較為出眾的李泰而立能力較差的李治,從而極大改變了唐朝歷史的走向。

第三點:通過史書重塑開明形象。李世民非常在意人們對他的評價,多次暗示杜正倫、褚遂良等史官,要求查看《起居注》。而成書的《起居注》也確實將李世民描寫為一代明君,對於他的開明事跡雖然細微卻一筆不拉,而對玄武門事變卻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這很難讓人信服。

第四點:吸取隋煬帝的教訓。李世民非常注重吸取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經常和大臣們在一起討論隋朝滅亡的原因。他還下令編修《隋書》,並且將隋煬帝塑造成聽不進反對意見、一意孤行的君主,隋煬帝的楊廣在後代人心目中的形象由此定型。通過這種方式,更反襯了他的英主形象。

通過以上四點,李世民成功洗白了他「殺兄奪位」的惡名,成為歷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其實,除了以上四點,還有一點是李世民本人也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只有自身有能力,能「親賢臣遠小人」,方能開創「貞觀之治」。[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