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固兒步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撒固兒步道就在花蓮市區,步道沿途都有樹蔭遮蓋,也整理得相當乾淨、好走,行走在其間,聽聽蟲鳴鳥叫,感受森林的氣味,相當宜人,據說這裡也是許多的約會勝地,所以也被稱為愛情步道。 步道設計為環狀,無論從哪一邊開始走,不久之後都可以輕鬆抵達撒固兒瀑布。撒固兒瀑布高約18公尺,瀑布下的池水清澈見底,小巧可愛。欣賞過瀑布之後,可以在觀景平台稍稍歇息,眺望花蓮市區。[1]
撒固兒步道早期並無建設,是在70~80年代,國防佳山基地的建置,導致登山入口被封鎖,於2007年正名之後,部落社區開始爭取資源,積極投入重新整治河道、入口意象及觀光導覽指引等,也爭取撒固兒步道的登山入口建置。
撒固兒步道平緩易行、老少咸宜,沿路兩旁的樹蔭,覆蓋著步道,即便在炎熱的天氣下行走,也不會感受到悶熱,是相當舒適的步行路線。短短750公尺,這有土徑、碎石、拱橋、階梯及瀑布組成的森林步道,能聽到蟲鳴鳥叫,吸收植物的芬多精,週遭豐富的自然生態,也是認識大自然最珍貴的教室。 步道盡頭是氣勢磅礡的撒固兒瀑布,因山勢落差而形成,自山谷間垂下。如同在綠意山間,畫下一道銀色痕跡。早年曾是部落之水源地,清澈的水質,更是當時居民的家庭用水,也是撒奇萊雅族的活動場域之一。
目錄
撒固兒部落
是古代撒奇萊雅六社當中,勢力量龐大的部落。清治時代,部落族人們種刺竹於生活區域外圍,形成自然保護屏障,這似竹子編織而成的鳥窩,而稱之為竹窩宛社。 據說撒奇萊雅人登陸的據點,是美崙山腳,其位於花蓮市西北方、靠近美崙溪上游水源地的山腳。 撒固兒部落,目前位於花蓮市國福社區,其部落命名由來,是因為當時部落種植許多茄冬樹,而茄冬樹族語是Sakur,因此命名為之。於戰役後,族人流離四處,又因溪水暴漲大淹水,從市中心往山腳下搬遷,而來到現址。人口組成仍以撒奇萊雅族為主,少數噶瑪蘭族、太魯閣族及阿美族。
撒固兒部落周邊許多特色景點,如撒固兒野菜市集、國福養生休閒園區、佐倉步道、撒固兒瀑布等,將在地景點與文化特色相結合,以「健康與休閒」作為旅遊相關產業的發展主軸。積極推廣傳統文化、產業,傳承族群文化並且反應出原住民與自然共存,取材自然山林的文化。
撒固兒部落野菜市集
撒固兒部落野菜市集,今位於國福社區撒固兒部落文化祭祀廣場旁,是個原味十足的野菜市集,有來自撒奇萊雅族、太魯閣族的婦女們,每天6~12點,在此優惠販售時令蔬果,舉凡雨天才有的雨來菇(情人的眼淚)、山苦瓜、帶刺的野莧菜、略苦的過貓、超苦的車輪茄、藤心,及樹豆、紅豆、小米等穀類,還有特製醃製品,如醃豬肉、醃貝類、醃魚蛋等,應有盡有。 其實,市集早期,只有零散的小販,設攤於道路旁,當時族群委員見其危險性,積極地向鄉公所與原住民族會爭取經費,於此處建置野菜市集集散地。市集裡,每個攤位都是部落媽媽們所經營,她們堅持清晨上山、下田,採集鮮嫩無農藥的蔬果,這些有品質、有口碑的農產好物,深受當地許多消費者的喜愛。 撒固兒部落野菜市集,是部落媽媽們聚會談心之地,更是撒奇萊雅族的飲食文化寶庫,攤位上的野菜如何栽種採收、醃製品的加工製法等,都是從部落耆老的口述,傳承下來的生活飲食智慧。來到野菜市集,不僅能學到原住民傳統飲食的倫理,更能發現友善環境的重要性。
撒固兒部落文化祭祀廣場
撒固兒部落文化祭祀廣場,是撒固兒部落的節慶祭儀的場域,舉凡有捕魚祭、豐年祭與最重要的火神祭等,各地族人皆會聚集於此,高歌歡唱共舞,團聚悅舞共同迎接歡樂的時光。 首先,撒奇萊雅族會先用傳統木鼓敲擊,藉此傳遞訊息告知部落眾人集合,並圍圓圈跳召集舞。木鼓,有傳遞訊號功能,透過敲擊鼓聲長短、快慢,搭配歌曲的音調與速度,傳遞各種不同的信號,代表緊急狀況與集合等不同含意。
每年火神祭,主要是追思當年逃避清兵滅族的危機。部落文化祭祀廣場有八座石碑與文字,分別代表人與神,被稱為「巨石信仰」,大石頭上刻有一圖騰、兩文字,字義「風吹、雨淋、土生、火燒」,代表神的職務,而「敬神、勤奮、自愛、愛人」,則是代表族人應遵循的道理。圖騰有八種意義,依波紋分成四大塊,代表神的四種職務,圍繞中央的三角形象徵敬神,方形圖騰代表土地就是勤奮,環繞三角形第一圈是自愛,第二圈是愛人,整體象徵著大自然的循環。 [2]
撒固兒步道是台灣獼猴的覓食區,因此常有與牠們碰面的機會。蜥蜴、蛇等爬蟲動物數量眾多,林蔭下或落葉堆裡也常飛來各式各樣的昆蟲,形成天然的戶外教室。
步道沿途林蔭茂密,就算是冬季仍有花朵綻放,行走其間,邊呼吸森林芬多精,邊聆聽蛙鳴鳥叫,令人神清氣爽。步道還會經過撒固兒瀑布,每逢夏天總是吸引許多民眾前來。 [3]
撒固兒步道入口處位於佐倉步道旁,為花蓮市郊中最易親近的ㄧ條步道。全長570公尺,海拔約100公尺,全程大約30分鐘。步道採用碎石與自然土徑,以尊重自然生態工法整建。沿途空曠處可眺望花蓮市美景,步道終點觀景台,可近距離感受撒固兒瀑布的銀泉震撼,高能量負離子,讓遊客洗滌都市中的塵囂。 [4]
佐倉瀑布
位於花蓮市國福里佐倉步道附近的「佐倉瀑布」,在當地撒奇萊雅族人的要求下,花蓮林管處從100年10月份開始整建全長570公尺的步道,步道名稱則順應民意取為「撒固兒步道」,「佐倉瀑布」也更名為「撒固兒瀑布」,未來並將印製宣傳摺頁,全力向花蓮鄉親及遊客介紹這條步道。 [5]
在日治時期的撒固兒步道及撒固兒瀑布因為Sakur的音近似Sakula,所以更名為「佐倉」。
當時加禮宛事件後,部分的撒奇萊雅族隱居於撒故兒部落(Sakur),後來因為撒故兒瀑布是部落水源地水源豐沛的地方,而且是族人活動的區域,所以應當地撒奇萊雅族人的建議,正式改為「撒固兒步道」。[6]
親子型步道
「撒固兒步道」的海拔僅有一百餘公尺,沿途相當平緩,且最終的目標是前往瀑布攬勝,因此定位為親子型步道,適合全家大小一起旅遊,和一旁原即相當有名的「佐倉步道」截然不同,將做明確的定位和區分。
佐倉步道位於娑婆礑山東麓,原為台泥花蓮廠的採礦道路,民國八十四年停止開採後,九十二年間花蓮林管處收回規劃為登山步道,全長三千九百五十公尺、步道從海拔六十公尺直上四百九十公尺,單程約需九十分鐘,路面由碎石及泥土構成。 花蓮林管處表示,佐倉步道較適合體力稍佳的民眾前往,定位為難度稍高的登山步道,遊客可視身體狀況,選擇「撒固兒」或「佐倉」步道,這樣的高、低配行程,可說是老少通吃,加上距離花蓮市區只有十分鐘車程,預估將成為花蓮市郊最受歡迎的登山、健行步道。[7]
自行開車
- 南下:由花蓮市沿中山路往西行,經國福大橋至路底右彎,約200公尺至國福6-1號民宅依標示牌左彎,500公尺抵步道入口停車場。
- 北上:北上走台九線,於南華橋轉台九丙線至花蓮市中山路往西行,經國福大橋至路底右彎,約200公尺至國福6-1號民宅依標示牌左彎,500公尺抵步道入口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