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政治经济学概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政治经济学概论》,法国经济学著作。让·巴蒂斯特·萨伊著。第1版1803年在巴黎出版。1814年、1817年、1819年和1826年4次重版,每重版一次都是修改。被译成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及其他国家文字。中译本196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陈福生、陈振骅译。

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一个绪论和3篇构成。绪论首先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接着用较多的篇幅阐述了从色诺芬到他同时代经济学家为止的政治经济学发展史。第1篇财富的生产,照作者说法,可分为两部分,第1章到第13章主要说明为进行生产所必不可少的各种要素。提出了生产价值归因于劳动。资本和土地“三者的作用和协力”(第75页)创造的所谓生产三要素论;第14到22章为第2部分,主要说明对生产起作用的各种外来和偶然原因。创立了“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第142页),“单单一种产品的生产,就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第144页)的所谓“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著名的萨伊定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否定经济危机可能性的理论,把资本流通(即货币—商品—货币)与简单商品流通(即商品—货币—商品)混同,又把简单商品流通等同于“物物交换”(即商品—商品)。由此认为商品的买卖是同一过程,一种商品的卖,同时就是另一种商品的买,买卖总是平衡的。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不会发生经济危机的结论。第2篇财富的分配,首先说明价值、收入的来源和价格的变动,然后说明分配怎样进行,最后谈到产品数量对人口的影响。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这个公式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三种收入是由不同的来源产生。剩余价值的来源被完全抹杀了。第3篇财富的消费,说明消费的种类和结果,然后说明个人消费的动机和结果。

本书创立了“三分法”,即把政治经济学整个体系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3个独立部分,很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推崇,认为这是破天荒第一次把整个经济学科领域改造成一个严整的、容易观察的整体。被以后许多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所采用。萨伊则成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鼻祖之一。

作者简介

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 1767—1832),法国经济学家。出生于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就学习经商,后赴英国在伦敦附近一个商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国。大约从1790年开始著述活动。主要著作还有《政治经济学问答》、《政治经济学教程》。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相关信息

1.本辞典为书籍文献[1]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本辞典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3.本辞典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2],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

视频

政治经济学概论 相关视频

经济学概论
《国富论》第五期: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文献的概念,豆丁网,2008-11-13
  2. 著作与论文的优势对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