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政治經濟學概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政治經濟學概論》,法國經濟學著作。讓·巴蒂斯特·薩伊著。第1版1803年在巴黎出版。1814年、1817年、1819年和1826年4次重版,每重版一次都是修改。被譯成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及其他國家文字。中譯本196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陳福生、陳振驊譯。

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一個緒論和3篇構成。緒論首先說明了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接着用較多的篇幅闡述了從色諾芬到他同時代經濟學家為止的政治經濟學發展史。第1篇財富的生產,照作者說法,可分為兩部分,第1章到第13章主要說明為進行生產所必不可少的各種要素。提出了生產價值歸因於勞動。資本和土地「三者的作用和協力」(第75頁)創造的所謂生產三要素論;第14到22章為第2部分,主要說明對生產起作用的各種外來和偶然原因。創立了「生產給產品創造需求」(第142頁),「單單一種產品的生產,就給其他產品開闢了銷路」(第144頁)的所謂「供給會自行創造需求」的著名的薩伊定律,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否定經濟危機可能性的理論,把資本流通(即貨幣—商品—貨幣)與簡單商品流通(即商品—貨幣—商品)混同,又把簡單商品流通等同於「物物交換」(即商品—商品)。由此認為商品的買賣是同一過程,一種商品的賣,同時就是另一種商品的買,買賣總是平衡的。從而得出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不會發生經濟危機的結論。第2篇財富的分配,首先說明價值、收入的來源和價格的變動,然後說明分配怎樣進行,最後談到產品數量對人口的影響。提出了「三位一體」的分配公式,即勞動—工資;資本—利息;土地—地租。這個公式表明資本主義社會的三種收入是由不同的來源產生。剩餘價值的來源被完全抹殺了。第3篇財富的消費,說明消費的種類和結果,然後說明個人消費的動機和結果。

本書創立了「三分法」,即把政治經濟學整個體系劃分為生產、分配、消費3個獨立部分,很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所推崇,認為這是破天荒第一次把整個經濟學科領域改造成一個嚴整的、容易觀察的整體。被以後許多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家所採用。薩伊則成為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鼻祖之一。

作者簡介

讓·巴蒂斯特·薩伊(Jean—Baptiste Say 1767—1832),法國經濟學家。出生於里昂一個商人家庭。少年就學習經商,後赴英國在倫敦附近一個商業學校學習,畢業後回國。大約從1790年開始著述活動。主要著作還有《政治經濟學問答》、《政治經濟學教程》。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相關信息

1.本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本辭典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3.本辭典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

視頻

政治經濟學概論 相關視頻

經濟學概論
《國富論》第五期:論政治經濟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2.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