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故乡牵着我的魂(尹燕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故乡牵着我的魂》中国当代作家尹燕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故乡牵着我的魂

说起故乡心就一个劲地想,想忘也忘不掉,也是牵肠挂肚的忆着,念着,想着,那里的人和事,那里的山林水土,总在脑海里过电影哟。 在平阴县城东北十华里的安城镇所在地,我姑奶奶的家就在这里,后来乡镇合并,又在那里上班,因此,对那里的一切很有感情。

我学龄前的儿童时代即经常来往于这里。当时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村子很大,中间有一条比较宽阔的大路(当时是平阴县城通往济南的公路,偶有一些客、货汽车过路,即时我们时常吆喝着尾追在后面跟着跑;二是村东南方向有一个很大很高的土台地,中间建有乡中心小学,周围村里的孩子都要到此上高小,这里常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和悦耳的歌唱声,因此,便成为客居外祖父母家的我时常要去的地方。土台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耐人寻味,那就是学校院外的大片庄稼地和篮球场的地表面多是黑、灰、褐等颜色的陶片瓦砾,刮掉一层还有一层……直到我大学毕业后才知道这是一处典型的古代文化遗址。 前些年,县文物管理部门对该安城古遗址进行了调查,从其发现的大量实物资料分析考证,这是一处自新时期时代至商周、以迄汉代的故城址。据有关资料的初步考证,该城址系西汉第三济北国的北安县城所在,该县治要比东汉时代开始设置的平阴县早了二百年左右。至于它是否就是(西汉武帝后元二年除北安国,改北县)沿续至今的平阴县的前身还有待作进一步的考证,但我们把它认定为古平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还是可以成立的。这足以证明:今天的安城乡自古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富庶之城。

我小时候走姥爷姥姥家就路过这个庄,过去叫北安故国城,后来简称为安城,刚-进村路西丈余大土堰上就有几十户人家,有的在土堰上种了杏树麦子快熟了,就有金黄的杏落在坝堰下,小姨用树上砍下的三杈股,再安上个木头小轮,成了个木车,她推着我停下,就在堰下拣杏吃,有的熟透了,掉下摔扁了,有的鸟给啄了,便拣好的吃,可香甜了,至今想起,犹在目前。 上南去百多米,便有十家井,井沿光滑,绳痕勒进很深的痕迹,井底有木架支柱,木在水中浸过多年而不烂,奇怪了。上南几十步,路东乃荷花坑,荷叶田田,荷花喷香,鹅鸭“呱呱”欢叫,偶有鸭鹅蛋遗在树中、岸上草丛中,中午来客人了,便去拣几枚也是有的,算不得偷的。路西是大杨树,四搂多租,苍桑干裂的长着,树下是关帝庙,横刀立马雄壮着,旁侧有神鬼阎王之类,呲牙咧嘴怪吓人的,往北宅院,那是姑奶奶的家,大表伯是贫农,扬眉吐气,二表伯三表叔就成地主了,一辈子低眉顺牙,唉声叹气。那时士改,大表大娘娘家人来划的成份,夏沟耿家人氏。 东望土台子高耸,四围土堰,老树盘根错节,根若虬龙裸露,扭曲变形,似牛,似羊,若兎,若蛇,又似古典仕女,兼备和尚道士之采。

再上南去就是北圣井了,我姥爷姥姥家是南圣井村,路过马蹄山,马蹄踏踏痕迹在,老人讲是穆桂英马队过时踏下的。 北圣井土堰下有眼深水井,水甘冽淸甜,说是七仙女下凡上此井汲水喝了。一路上山连山,峰连峰,山峰呈黛色,山石似人如兽,怪孩人的,晚上才害怕哩。

路是羊肠小道,不小心会绊倒摔跟头的。 如今好了,全修起了宽阔大道,公交车四通八达。东部山区大中型企业落户生产,中部平原也是立体种植,收入大增,机器轰鸣生产忙,经济效益翻番,全镇工作在县里名列前三名。 说到故乡安城镇,还得说说历史发展哩,这个镇是一个半山半洼区,共有46个村。向东向南基本是山连山、岭接岭,安栾河源出东南群山经安城向北注入黄河,沿这条如今的季节性河流向南依次分布有张天井、常天井、段天井等大小村庄十个。这其中唯有我的家乡常天井村地处面积较大的环山盆地之中心平地,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就因此决定了它在古代历史上所具有的迥异地位。这里既有一条出平阴城东门径直通向肥城、泰安的历史故道(现老寨山上的石铺路和温凉亭即是见证标志),更有村南的“哑巴台”在娓娓讲述着这里的辉煌过去。哑巴台为一座高十几米的土台,地处两条季节性河流的交汇处,呈鳌子矶地貌。对于哑巴台的来历,连村里最年长的人也说不清楚,可能正是这世世代代的人谁也说不清楚才由此得名的吧!据前几年县文物普查队调查,现场在土台四周的断面上发现了许多古陶片和陶鬲足之类的东西。由此可说明:此高台应属于商周至汉代的古墟遗址无疑。所以,正是这谁也说不明道不白的突兀土台,既是古文化滥觞的见证,又是大自然沧桑之变的标志(历史上两条山洪河流泛滥冲刷的残留物)。村东的哑巴台古墟,如今已经成为记载当地灿烂历史文化的守望者,更成为生息在这里的当代人的自豪和骄傲。 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如今的安城村成了镇政府驻地,又是平阴县东部工业城开发区,引进了几十家大中型企业,道路四通八道,绿色萦绕大地,安栾河进一步开发,清水潺潺流,白鹭展翅翔,人们欢居乐业,在幸福的社区里翩翩起舞,都说,新旧安城两重天呵。

2021、2、25中午[1]

作者简介

尹燕忠,男,中共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