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教宗维笃二世

教宗维笃二世拉丁语Victor PP. II;约1018年-1057年7月28日)本名多尔恩斯泰恩-希尔施贝尔格的格布哈尔德(Gebhard of Dollnstein-hirschberg),于施瓦本出生,于1055年4月13日至1057年7月28日岀任教宗。[1]

教宗
维笃二世
Victor PP. II
罗马主教
来自 知识贝壳 的图片
位于城外圣保禄大殿的教宗维笃二世图像
就任 1055年4月13日
卸任 1057年7月28日(在位2年106天)
前任 教宗良九世
继任 教宗德范九世
个人资料
本名 Gebhard of Dollnstein-hirschberg
出生 约1018年
施瓦本
逝世 1057年7月28日
意大利阿雷佐
参见其他以维笃为名的教宗

目录

背景

让罗马的神职人员和人民选举教宗则会冒让意大利某个家族再次控制教宗的风险,他们希望令教宗成为实现自己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最终的决定是由罗马人民选举新教宗,但新教宗必须是德国人,这就令罗马的任何一个家族都不可能操纵教宗。新教宗维克托二世继承了利奥九世的政策。当皇帝亨利三世陷入困境时,洛林的戈弗雷再次造反,维克托二世向亨利三世伸出援手,亨利三世在临终之际将自己年幼的儿子享利四世委托给维克托二世照顾。因此,维克托二世曾一度统治着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他倡导的改革也得以迅速进行此后的历任教宗都是改革派,只有一位除外。

这仅有的一次例外令改革者在尼古拉二世的领导之下召开了第二次拉特兰大公会议,此次大公会议决定了以后选举教宗的办法。选举权属于同时身为主教的枢机主教,他们随后必须征求其他枢机主教的同意,最后是罗马人民的同意。枢机主教致力于改革教会,他们选出的教宗又任命新的枢机主教,因此,改革派的权力似乎有了保障。

生平事迹

1055—1057年在位的教宗。德意志人。出身于希尔施贝格的伯爵家庭。原名格布哈德(Gebhard)。1042年任艾希施泰特主教,为亨利三世皇帝的顾问。任教宗期间,在希尔得布兰德支持下推行教会革新,反对神职人员结婚、买卖神职和教会财产。

译名列表

参考文献

  1. Pontiffs. Holy See. [201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