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数学符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数学符号

数学符号,数学符号发明使用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阶段 经常使用的就有至少20多个。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经历[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数学符号 [2]

通用 “+”号

“+”号 拉丁文“et”

圆周率 π

自然对数底 e

负号 -

简介

π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概述

数学符号有很多,主要常用的是以下五个类型,在此列举几个:

常用符号 + - × ÷ ±

括号 () [ ] { }

几何符号 ∽ ≌ π ⊥ ∥

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

= > < ≥ ≤ ≈ ≠ ≮≯

其他符号 √ |a| ∞ ≡ x ² ∠ sin ton tan ∵∴ !

应用数学符号

CRng 交换环范畴

R-mod 环R的左模范畴

Field 域范畴

Poset 偏序集范畴

来历

加号,减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

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除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是由拉丁字线“r”变,“——”是括线。

等于号,不等于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形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

括号

大括号“{}”和中括号“[]”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此外,还有小括号()。在数学运算中,常秉着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的原则。

其他

任意号来源于英语中的any一词,因为小写和大写均容易造成混淆,故将其单词首字母大写后倒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