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文體明辨

於 2021年6月20日 (日) 08:31 由 龙城悠悠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文体明辨'''》是明朝文人徐师曾编写的古代论文体总集。全书共八十四卷。系取吴讷《文章辨体》加以修订而成。…”)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文體明辨》是明朝文人徐師曾編寫的古代論文體總集。全書共八十四卷。系取吳訥《文章辨體》加以修訂而成。分一百二十七體,並對各體加以解說;分類煩瑣,且於文體強分正、變、古、俗。卷首有《文章綱領》,輯錄歷代作家論詩文語,於宋呂本中、嚴羽,明七子之說採收頗多。有明萬曆間刻本。

目錄

作者簡介

徐師曾(1517~1580)明代官吏、學者。字伯魯,號魯庵。南直隸蘇州府吳江(今屬江蘇)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歷仕兵科、吏科、刑科給事中,隆慶五年(1571)因病上疏請求致仕。卒於萬曆八年(1580),年六十四。 幼先習儒,長而博學,兼通醫卜、陰陽等。將其友沈承之(子祿)所著關於經絡之書稿續編成《經絡全書》兩卷。(1576年)。初僅有傳抄本行世,後由尤乘等增訂刊行(1688年)(因歷經傳寫,誤題為"師魯"著)。又撰有《醫家大法》、《周易演義》、《文體明辨》、《大明文鈔》、《宦學見聞》、《吳江縣誌》、《湖上集》等,共數百卷行於世。生平行狀見王世懋《王奉常集》文部卷二十《徐魯庵先生墓表》。

四庫提要

《文體明辨》·八十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徐師曾撰。師曾有《古文周易演義》,已著錄。是編凡綱領一卷,詩文六十一卷,目錄六卷,附錄十四卷,附錄目錄二卷。蓋取明初吳訥之《文章辨體》而損益之。訥書內編僅分體五十四,外編僅分體五。前代文格,約略已備,師曾欲以繁富勝之,乃廣正集之目為一百有一,廣附錄之目為二十有六。首以古歌謠詞,皆漢以前作,真偽不辨。而以李賀一詩參其間,豈東京而後,只此一詩追古耶?次四言詩,以分章者為正體,以不分章者為變體。次楚辭,分古賦之祖、文賦之祖、摹擬楚辭三例。次賦,分古賦、俳賦、文賦、律賦四例,又有正體而間出於俳,變體流於文賦之漸二變例。次樂府,全竊郭茂倩書而稍益以《宋史·樂志》,其不選者亦附存其目。次詩,取《文選》門類稍增之,所錄止於晚唐,宋以後無一字。次詔誥諸文,皆分古體、俗體二例。次為書表諸表,則古體之外添唐體、宋體。碑則正體、變體之外又增一別體。甚至墓誌以銘之字數分體。其餘亦莫不忽分忽合,忽彼忽此。或標類於題前,或標類於題下,千條萬緒,無復體例可求。所謂治絲而棼者歟?

《文體明辨序說》序言

中國古代論文體的專書,遠在晉代就有李充的翰林論和摯虞的文章流別志論,可惜都久已散失。但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的上篇二十五篇,如他自已在序志篇所說,'論文敘筆囿別區分',吸收了李充、摯虞及其他各家的論著,成為文體論的總集大成之作。隋唐以後,陸續地產生了一些新文體,也陸續地有人對文體有所論列。到明代又有了文體論的總集大成之作,就是吳訥的文章辨體和徐師會的文體明辨。雖然都不及文心雕龍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評語),但論到的文學體類確多於文心雕龍:文章辨體五十九類,文體明辨一百二十七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