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文学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学泉,位于湖北天门市竟陵官池(即前壕,古景陵城的护城河)之滨。井口为成品字形排列的三个圆孔,故又称品字泉,俗名三眼井,相传是唐代茶圣陆羽少年时汲水烹茗的真迹[1]。又因陆羽曾被拜为太子文学,故后人称其为“文学泉”。据《天门县志》载,此泉乃晋代高僧支遁开凿,距今已1600余年。

1992年,文学泉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学泉井深约25米,井口直径1.2米,井口盖板为两块30厘米厚石板,石板上凿有3个直径30厘米圆孔打水,井壁为古青砖砌筑。

中文名: 文学泉

外文名: Spring of Literature

别 名: 品字泉、三眼井

地理位置: 湖北省天门市

开凿者: 支遁

保护级别: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著作

陆羽、《茶经》、文学泉,不仅在国内名声卓著,在国外也享有很高声望。我国的饮茶习俗传入东瀛,日本经过吸收改革,乃尊为茶道,而且其饮茶之方式极为考究,精神上尤其至诚。宋代时,日本名僧荣西来到我国,潜心研究《茶经》,收益甚广。公元1168年荣西返回日本后,结合《茶经》与日本本民族的饮茶历史经验,编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受到日本国民的高度称赞,并把荣西誉之为"日本陆羽"。可惜荣西在中国期间未到陆羽故里观赏文学泉。对此,他深感遗憾。

来源

相传是唐代茶圣陆羽少年时汲水烹茗的真迹。因陆羽曾被拜为太子文学,故后人称其为文学泉。据《天门县志》载,此泉乃是晋代高僧支遁开凿,距今已1600余年。后几经湮没,失其所在。直到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68年),因天气干旱,在挖荷池时得一断碑,上书“支公”、“文学”字样,其下又发现有潺潺泉水,于是当地官员才修复井泉,其旁建亭、立碑,恢复胜迹。

自从《茶经》问世后,陆羽故乡的煮茶名泉——文学泉,也随之名重四海。唐代诗僧齐己曾专程游天门,读陆子传记,赋诗感叹。清代名人陈大文也数次赴此凭吊陆羽遗迹。陆羽亭的文学泉、"品茶真迹"石碑,以及陆羽小像碑,均由陈大文捐石刻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