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文王操》是古代中国人以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儒家理念对于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颂歌,其内涵深邃博大,旋律丰富感人,无愧为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聆听此曲后,一种仰慕的、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在古琴音乐流传的千百年的历史中,《文王操》被古人尊为高雅的作品,一首可以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净化人们的灵魂的琴曲:“鼓此曲令人荡涤邪秽,消融渣滓。”[1]

文王操
 


目录

《文王操》浅解

(一) 操

  • 现代 “操”有把持、驾驭、运用、抚弄弦类乐器、守、持用、操练等动词的用法。而在古代“操”字读平声时除了姓氏外都作动词用;读去声时一般是名词。
  • 1、 行曰操
  • (1) 《楚辞·谬谏》“夫何执操之不固”志、美、高、洁为操。  
  • (2) 虽贾人而有贤操《汉书·张汤传》。
  • (3) 操行为乡里所称《南史·长孙俭传》。
  • 2、格调曰操
  • (1)“整洁有风操”《南史·袁粲传》。
  • (2) 操韵高洁《宋史·文同传》。
  • 3、琴曲名,风俗通谓:“其遇闭塞忧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操者,言遇菑遭害困厄穷迫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义而不失操者也。”“乐诗曲操,以俟君子”《后汉书·曹褒传》。
  • 4、内之守为操,外之所为曰行操为执持之志行也,本意作把持,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2]

(二) 曲解

  • 《中文大辞典》:《文王操》乐府琴曲歌辞名,周文王作。纣王无道,诸侯归文王,其后有凤凰衔书于邻,文王乃作此歌。
  • 文王是华夏民族的缔造者,周朝奠基人,被孔子称为“三代之英”,后世把文王当作“内圣外王”的德行圣君。
  • 《史记》说文王至孝、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天下归之。文王的政治惠及于鳏寡孤独,对此,孔子一生尊崇,云:“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文王操》的音乐形象即是周文王。文王是孔子最崇敬的圣贤,也是他最高理想人格的象征。《文王操》的音乐,正是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曾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颂歌。
  • 古文献中对《文王操》有许多记载,《史记》故事: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十日不进新曲,体悟琴曲内涵之后,形象高大、目光深远而称王于四方的文王浮现了。师襄子惊叹,此曲正是《文王操》。
  • 可见一曲《文王操》,蕴含了几多人间浩然正气,涵摄了多少天地人性真义![3]

(三) 听曲浅悟

  • 琴曲响起:空空渺渺,悬而不绝,似悲含悯,慈祥之气,充沛天地;铮铮泠泠,弦弦顿挫,至柔至韧,仁爱理性,庄严肃穆。
  • 聆听此曲,荡涤心灵;智慧雅韵,意境深邃;一隅天下,心包太虚;而今而后,慕贤慕德;天道未已,古德永存!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孔子困厄自励:“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文王已经离世,文王不在了吗?操琴鼓曲,弦歌佳话,七日绝粮,道心弥坚。秋风萧瑟,烟波浩渺,苏轼船头听父苏洵一曲《文王操》,留下了“江空月出人绝响,夜阑更请弹《文王》”的绝世感叹。
  • 有人也为狱中文天祥弹奏过《文王操》,使之留下“意悠悠,一曲南音慰楚囚”的悲壮豪情,最终丹心一片,永照汗青! 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诚哉,斯言! 圣哲慈悲,何曾远离?翰墨书卷,琴曲声中,千载一时,一时千载;感应道交,圣贤同在。快哉,快哉!文王、孔子范仲淹、苏氏父子、文天祥......与圣贤同心同德,精进不止,感无不通,何愿不得?人天一体,物我两忘;杂然流形,沛塞苍冥;磅礡之势,巍峨耸立;日月同明,天地合德。千古绝唱,万古流芳,光照日月,德风仰止!壮哉,文王之操;伟哉,文王之德!

《文王操》打谱后记

  • 春秋时代孔子学弹琴曲《文王操》,是个历代传颂、寓意深刻的故事。两千多年前的《文王操》没有传留下来,宋、明两代曾风行琴坛的有谱琴曲《文王操》也在三百多年前就绝响了,这是中国音乐历史上常有的憾事。
  • 1989年11月初,应山东电视台《孔子》摄制组音乐部杨青青同志之约为该片提供古代琴乐资料,我即开始对明谱琴曲《文王操》的打谱工作。刚打出两段,就被此曲动人的音乐所吸引,兴意颇浓,进而一鼓作气,竟于次年初便完成了全曲八段的打谱初稿。经过一年多的不断习弹、推敲和调整,于1991年6月将全曲五线谱、减字谱的对照谱整理成稿。1991年8月下旬,此曲作为贯穿《孔子》电视剧(十六集)的主要音乐在北京后期录音,我参与的这个电视音乐工作便结束了。《文王操》一曲音乐丰富、内涵深邃博大,无愧为传统琴曲中的珍品,已成为我最喜爱和常弹的琴曲。此曲的标题并无诗情画意,难免使人习惯地认为是呆板乏味的歌颂古代统治者的作品,如不是上述机缘,恐不会想到对此曲的发掘。琴曲打谱是复活古谱、发掘古音乐的工作,它必将涉及到琴曲的渊源、版本、琴调、流派等学术课题。《文王操》因其音乐之美、渊源之久远而具有的欣赏价值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使我在完成其初衷即电视剧《孔子》音乐的任务后,感到大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现将自1989年冬天所开始的打谱工作及初步研究简要记述,作为乐谱和演奏录音的补充,同时亦将打谱过程中涉及的资料举要列出,以备进一步研究时查考。
  • 一、宋代诗文中的《文王操》
  • 古文献中对琴曲《文王操》有过许多记载,最早的文献之一便是司马氏《史记·孔子世家》中的孔子学弹《文王操》的故事: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十日不进新曲。当孔子经过深人学习,逐步熟悉了这首琴曲的曲调、规律、内容后,渐渐体会到乐曲所写的是形象高大、目光深远而称王于四方的文王。这时,师襄子说,此曲的曲名正是《文王操》。传为东汉蔡邕所撰为四十七首琴歌琴曲作解题的《琴操》一书中,其“河间杂曲”中有《文王思士》一曲,内容为周文王在渭水之滨访得吕尚的故事,后世引述《文王操》大都出自《琴操》一书。
  • 古代典籍为我们留下诸如孔子学弹《文王操》、周文王渭水之滨访吕尚而作此曲的故事,却未能有一个记谱方法将二千多年前的音乐传留下来。现今的琴学研究者一般都认为唐宋以后标题与之相同的有谱琴曲在音乐材料上并无直接关系。考证传统古曲常以存见的明、清琴谱为据追溯其根源。从明代琴谱大量刊载《文王操》的事实可以看出此曲在当时琴坛流传的盛况,那么明代之前呢?在现有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北宋便不断有文人、琴人的诗作和琴论中涉及此曲,直至现存明初《文王操》乐谱的出现。
  • 北宋欧阳修(1007-1072年)的五言诗《江上弹琴》中有“……咏歌《文王》雅,怨刺《离骚》经。二曲意淡泊,三盘语丁宁,琴声虽可状,琴意谁可听?”诗中涉及的《文王》、《离骚》便是二首“意淡泊”的琴曲(见《琴书大全·诗下七))。欧阳修还在《送杨真序》中述及琴曲的种种表现内容,其中有“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此句所指不外《文王思舜》、《文王思士》等曲。
  • 北宋苏轼(1037一1101年)酷爱此曲,他的古体诗《舟中听大人弹琴》为听其父苏洵弹《文王操》等曲而作,在评说时人“强以新曲求铿锵”、“数声浮脆如笙簧”后,发出了“古意堕渺茫”的感叹,最后便是“江空月出人绝响,夜阑更请弹《文王》”句。这里更有视《文王操》为古代传曲的意思(见《苏轼诗集》第一册12页或《琴书大全·诗上五十一》。
  • 北宋琴家成玉间(政和即公元1111-1117年间人)的《琴论》中也谈到“……《文王思士》其声古雅,世俗罕闻。子瞻酷爱之,尝有诗云‘江清月白声响绝,夜阑更静弹《文王》’”(见《琴书大全·弹琴二十三》,所引诗文与原诗稍有出人)。作为弹琴家的成玉间,他明确地指出此曲与当时其它琴曲不同的古代风格:“其声古雅,世俗罕闻。”
  • 南宋诗人、琴家汪元量(字水云,1241-1317年后)曾为狱中的文天祥弹奏过《文王操》。文天祥(别号浮休道人)在《汪水云访予缧绁弹而作十绝以送之》的第一首便是记汪元量为他弹《文王操》:“《文王思舜》意悠悠,一曲南音慰楚囚。……右《文王思舜》”(见《琴书大全·诗下三十一》)。
  • 元代琴家陈敏子稍晚于汪元量(活动年代在1314一1320年即元仁宗延佑元年至七年前后),他在琴论《琴律发微》中提到当时作为琴歌的《文王操》:“…皆缘辞而寓意于声,如《文王操》。”(见《琴书大全·曲调上八》)
  • 汪元量与浙派"徐门正传"的创始人徐宇(字天民、雪江)是同时代的琴家、挚友,当年徐宇的传谱《徐门琴谱》十卷今已不见,但《文王操》很可能也是徐宇擅弹的琴曲,因为"徐门正传"数代延传至明初《梧冈琴谱》、《杏庄太音补遗》、《琴谱正传》等徐门所传琴谱中,《文王操》是必定刊载的曲目。
  • 二、明代琴谱中的《文王操》
  • 存见明代琴谱中刊载《文王操》曲谱者较多,最早的是1491年龚经所辑琴歌集《浙音释字琴谱》上刊载的《思舜》,其标题下有“文王作,世名文王”七小字。解题说此曲是文王“追思大舜之德”而付之琴音,与《琴操》中文王遇吕尚故事有异。1546年广西平乐黄献所辑《梧冈琴谱》是最早刊载作为独奏器乐曲《文王操》的琴谱,曲谱标题下注有“即文王思士曲也”七小字,这是我选作打谱的蓝本。自1491年《浙音释字琴谱》至1590年出版《琴书大全》这一个世纪中,共有十二部谱刊载过《文王操》,大都是独奏琴曲,曲名常被变异,计有《文王操》、《文王曲》、《文王》、《文王思士》、《思舜》、《文王思舜》、《吕望兴周》等七种曲名,其中《琴谱正传》(第二谱)是转录《梧冈琴谱》的,转录的行数及每行起讫的谱字都完全一样,《杏庄太音补遗》上的《文王》,与《梧冈琴谱》上的《文王操》也几近一致。其它各本经过查对和粗略模弹,始知其音调大同小异,实为同出一辙。所以,可以把这些出版年代不一、曲名不一、段数不一、曲调不尽相同、或有辞或无辞的乐曲,都看成是渊源相同的《文王操》。
  • 十二部琴谱中1511年的《谢琳太古遗音》、1585年的《重修真传琴谱》都同时刊载了另一首以“翼翼翱翔彼凤凰兮”等六句歌词的短小的《文王操》,《琴书大全》也称其为《凤凰歌》),前者曲调与多段的《文王操)第一段类同,后者则为另一曲调,后者在清代的《自远堂琴谱》上也刊载过,这一短小琴歌象是《文王操》派生出的不太重要的枝节,顺便一提。
  • 至此,我们可以把明代琴谱中屡屡刊刻的《文王操》与北宋欧阳修、苏轼、南宋汪元量、元陈敏子时代流传的《文王操》贯连起来,并看作是一脉相承的同一传曲。如果我们碓认了这一点,同时也确认其在北宋时已被看作古曲的事实,那么这首绵延至明初我们才得见于琴谱的传曲,其创作年代至晚当在北宋之前的隋唐时代。
  • 《文王操》经过宋明两代广为流传的盛期,到晚明1590年《琴书大全》之后渐渐沉寂下来。虽在清初1667年对明代古琴有总结性的《琴苑心传全编》中又刊载过一次,却未引起比明代出版更为频繁的清代琴谱的共呜,此后至近现代,再也没有琴谱刊载过它。这首风行多时的名曲终于在近三、四百年的琴坛上渐渐绝响了。
  • 《文王操》大量使用空弦和七徽下至徽外的按音,除第七段泛音外音乐全都在中低音区活动,这在琴曲中很少见。那与时代风格相关的弦调、音阶的运用也明显地与宋、明产生的琴曲如《潇湘水云》、《渔樵问答》、《平沙落雁》迥然不同。[4]

相关视频

【蕴桐古琴】小奉习琴《文王操》

《文王操》古琴:罗林翼

文王操-张誉月

相关图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