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文王操》是古代中國人以偉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儒家理念對於理想社會和理想人格的頌歌,其內涵深邃博大,旋律豐富感人,無愧為古琴曲中的經典之作,聆聽此曲後,一種仰慕的、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在古琴音樂流傳的千百年的歷史中,《文王操》被古人尊為高雅的作品,一首可以陶冶人們高尚的情操,淨化人們的靈魂的琴曲:「鼓此曲令人蕩滌邪穢,消融渣滓。」[1]

文王操
 


目錄

《文王操》淺解

(一) 操

  • 現代 「操」有把持、駕馭、運用、撫弄弦類樂器、守、持用、操練等動詞的用法。而在古代「操」字讀平聲時除了姓氏外都作動詞用;讀去聲時一般是名詞。
  • 1、 行曰操
  • (1) 《楚辭·謬諫》「夫何執操之不固」志、美、高、潔為操。  
  • (2) 雖賈人而有賢操《漢書·張湯傳》。
  • (3) 操行為鄉里所稱《南史·長孫儉傳》。
  • 2、格調曰操
  • (1)「整潔有風操」《南史·袁粲傳》。
  • (2) 操韻高潔《宋史·文同傳》。
  • 3、琴曲名,風俗通謂:「其遇閉塞憂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操者,言遇菑遭害困厄窮迫雖怨恨失意,猶守禮義而不失操者也。」「樂詩曲操,以俟君子」《後漢書·曹褒傳》。
  • 4、內之守為操,外之所為曰行操為執持之志行也,本意作把持,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2]

(二) 曲解

  • 《中文大辭典》:《文王操》樂府琴曲歌辭名,周文王作。紂王無道,諸侯歸文王,其後有鳳凰銜書於鄰,文王乃作此歌。
  • 文王是華夏民族的締造者,周朝奠基人,被孔子稱為「三代之英」,後世把文王當作「內聖外王」的德行聖君。
  • 《史記》說文王至孝、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天下歸之。文王的政治惠及於鰥寡孤獨,對此,孔子一生尊崇,云:「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 《文王操》的音樂形象即是周文王。文王是孔子最崇敬的聖賢,也是他最高理想人格的象徵。《文王操》的音樂,正是孔子這樣偉大的思想家曾夢寐以求的理想社會和理想人格的頌歌。
  • 古文獻中對《文王操》有許多記載,《史記》故事: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十日不進新曲,體悟琴曲內涵之後,形象高大、目光深遠而稱王於四方的文王浮現了。師襄子驚嘆,此曲正是《文王操》。
  • 可見一曲《文王操》,蘊含了幾多人間浩然正氣,涵攝了多少天地人性真義![3]

(三) 聽曲淺悟

  • 琴曲響起:空空渺渺,懸而不絕,似悲含憫,慈祥之氣,充沛天地;錚錚泠泠,弦弦頓挫,至柔至韌,仁愛理性,莊嚴肅穆。
  • 聆聽此曲,蕩滌心靈;智慧雅韻,意境深邃;一隅天下,心包太虛;而今而後,慕賢慕德;天道未已,古德永存!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孔子困厄自勵:「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文王已經離世,文王不在了嗎?操琴鼓曲,弦歌佳話,七日絕糧,道心彌堅。秋風蕭瑟,煙波浩渺,蘇軾船頭聽父蘇洵一曲《文王操》,留下了「江空月出人絕響,夜闌更請彈《文王》」的絕世感嘆。
  • 有人也為獄中文天祥彈奏過《文王操》,使之留下「意悠悠,一曲南音慰楚囚」的悲壯豪情,最終丹心一片,永照汗青! 文天祥的《正氣歌》亦云:「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誠哉,斯言! 聖哲慈悲,何曾遠離?翰墨書卷,琴曲聲中,千載一時,一時千載;感應道交,聖賢同在。快哉,快哉!文王、孔子范仲淹、蘇氏父子、文天祥......與聖賢同心同德,精進不止,感無不通,何願不得?人天一體,物我兩忘;雜然流形,沛塞蒼冥;磅礡之勢,巍峨聳立;日月同明,天地合德。千古絕唱,萬古流芳,光照日月,德風仰止!壯哉,文王之操;偉哉,文王之德!

《文王操》打譜後記

  • 春秋時代孔子學彈琴曲《文王操》,是個歷代傳頌、寓意深刻的故事。兩千多年前的《文王操》沒有傳留下來,宋、明兩代曾風行琴壇的有譜琴曲《文王操》也在三百多年前就絕響了,這是中國音樂歷史上常有的憾事。
  • 1989年11月初,應山東電視台《孔子》攝製組音樂部楊青青同志之約為該片提供古代琴樂資料,我即開始對明譜琴曲《文王操》的打譜工作。剛打出兩段,就被此曲動人的音樂所吸引,興意頗濃,進而一鼓作氣,竟於次年初便完成了全曲八段的打譜初稿。經過一年多的不斷習彈、推敲和調整,於1991年6月將全曲五線譜、減字譜的對照譜整理成稿。1991年8月下旬,此曲作為貫穿《孔子》電視劇(十六集)的主要音樂在北京後期錄音,我參與的這個電視音樂工作便結束了。《文王操》一曲音樂豐富、內涵深邃博大,無愧為傳統琴曲中的珍品,已成為我最喜愛和常彈的琴曲。此曲的標題並無詩情畫意,難免使人習慣地認為是呆板乏味的歌頌古代統治者的作品,如不是上述機緣,恐不會想到對此曲的發掘。琴曲打譜是復活古譜、發掘古音樂的工作,它必將涉及到琴曲的淵源、版本、琴調、流派等學術課題。《文王操》因其音樂之美、淵源之久遠而具有的欣賞價值和重要的學術價值,使我在完成其初衷即電視劇《孔子》音樂的任務後,感到大有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現將自1989年冬天所開始的打譜工作及初步研究簡要記述,作為樂譜和演奏錄音的補充,同時亦將打譜過程中涉及的資料舉要列出,以備進一步研究時查考。
  • 一、宋代詩文中的《文王操》
  • 古文獻中對琴曲《文王操》有過許多記載,最早的文獻之一便是司馬氏《史記·孔子世家》中的孔子學彈《文王操》的故事: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十日不進新曲。當孔子經過深人學習,逐步熟悉了這首琴曲的曲調、規律、內容後,漸漸體會到樂曲所寫的是形象高大、目光深遠而稱王於四方的文王。這時,師襄子說,此曲的曲名正是《文王操》。傳為東漢蔡邕所撰為四十七首琴歌琴曲作解題的《琴操》一書中,其「河間雜曲」中有《文王思士》一曲,內容為周文王在渭水之濱訪得呂尚的故事,後世引述《文王操》大都出自《琴操》一書。
  • 古代典籍為我們留下諸如孔子學彈《文王操》、周文王渭水之濱訪呂尚而作此曲的故事,卻未能有一個記譜方法將二千多年前的音樂傳留下來。現今的琴學研究者一般都認為唐宋以後標題與之相同的有譜琴曲在音樂材料上並無直接關係。考證傳統古曲常以存見的明、清琴譜為據追溯其根源。從明代琴譜大量刊載《文王操》的事實可以看出此曲在當時琴壇流傳的盛況,那麼明代之前呢?在現有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北宋便不斷有文人、琴人的詩作和琴論中涉及此曲,直至現存明初《文王操》樂譜的出現。
  • 北宋歐陽修(1007-1072年)的五言詩《江上彈琴》中有「……詠歌《文王》雅,怨刺《離騷》經。二曲意淡泊,三盤語丁寧,琴聲雖可狀,琴意誰可聽?」詩中涉及的《文王》、《離騷》便是二首「意淡泊」的琴曲(見《琴書大全·詩下七))。歐陽修還在《送楊真序》中述及琴曲的種種表現內容,其中有「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此句所指不外《文王思舜》、《文王思士》等曲。
  • 北宋蘇軾(1037一1101年)酷愛此曲,他的古體詩《舟中聽大人彈琴》為聽其父蘇洵彈《文王操》等曲而作,在評說時人「強以新曲求鏗鏘」、「數聲浮脆如笙簧」後,發出了「古意墮渺茫」的感嘆,最後便是「江空月出人絕響,夜闌更請彈《文王》」句。這裡更有視《文王操》為古代傳曲的意思(見《蘇軾詩集》第一冊12頁或《琴書大全·詩上五十一》。
  • 北宋琴家成玉間(政和即公元1111-1117年間人)的《琴論》中也談到「……《文王思士》其聲古雅,世俗罕聞。子瞻酷愛之,嘗有詩云『江清月白聲響絕,夜闌更靜彈《文王》』」(見《琴書大全·彈琴二十三》,所引詩文與原詩稍有出人)。作為彈琴家的成玉間,他明確地指出此曲與當時其它琴曲不同的古代風格:「其聲古雅,世俗罕聞。」
  • 南宋詩人、琴家汪元量(字水雲,1241-1317年後)曾為獄中的文天祥彈奏過《文王操》。文天祥(別號浮休道人)在《汪水雲訪予縲紲彈而作十絕以送之》的第一首便是記汪元量為他彈《文王操》:「《文王思舜》意悠悠,一曲南音慰楚囚。……右《文王思舜》」(見《琴書大全·詩下三十一》)。
  • 元代琴家陳敏子稍晚於汪元量(活動年代在1314一1320年即元仁宗延佑元年至七年前後),他在琴論《琴律發微》中提到當時作為琴歌的《文王操》:「…皆緣辭而寓意於聲,如《文王操》。」(見《琴書大全·曲調上八》)
  • 汪元量與浙派"徐門正傳"的創始人徐宇(字天民、雪江)是同時代的琴家、摯友,當年徐宇的傳譜《徐門琴譜》十卷今已不見,但《文王操》很可能也是徐宇擅彈的琴曲,因為"徐門正傳"數代延傳至明初《梧岡琴譜》、《杏莊太音補遺》、《琴譜正傳》等徐門所傳琴譜中,《文王操》是必定刊載的曲目。
  • 二、明代琴譜中的《文王操》
  • 存見明代琴譜中刊載《文王操》曲譜者較多,最早的是1491年龔經所輯琴歌集《浙音釋字琴譜》上刊載的《思舜》,其標題下有「文王作,世名文王」七小字。解題說此曲是文王「追思大舜之德」而付之琴音,與《琴操》中文王遇呂尚故事有異。1546年廣西平樂黃獻所輯《梧岡琴譜》是最早刊載作為獨奏器樂曲《文王操》的琴譜,曲譜標題下注有「即文王思士曲也」七小字,這是我選作打譜的藍本。自1491年《浙音釋字琴譜》至1590年出版《琴書大全》這一個世紀中,共有十二部譜刊載過《文王操》,大都是獨奏琴曲,曲名常被變異,計有《文王操》、《文王曲》、《文王》、《文王思士》、《思舜》、《文王思舜》、《呂望興周》等七種曲名,其中《琴譜正傳》(第二譜)是轉錄《梧岡琴譜》的,轉錄的行數及每行起訖的譜字都完全一樣,《杏莊太音補遺》上的《文王》,與《梧岡琴譜》上的《文王操》也幾近一致。其它各本經過查對和粗略模彈,始知其音調大同小異,實為同出一轍。所以,可以把這些出版年代不一、曲名不一、段數不一、曲調不盡相同、或有辭或無辭的樂曲,都看成是淵源相同的《文王操》。
  • 十二部琴譜中1511年的《謝琳太古遺音》、1585年的《重修真傳琴譜》都同時刊載了另一首以「翼翼翱翔彼鳳凰兮」等六句歌詞的短小的《文王操》,《琴書大全》也稱其為《鳳凰歌》),前者曲調與多段的《文王操)第一段類同,後者則為另一曲調,後者在清代的《自遠堂琴譜》上也刊載過,這一短小琴歌象是《文王操》派生出的不太重要的枝節,順便一提。
  • 至此,我們可以把明代琴譜中屢屢刊刻的《文王操》與北宋歐陽修、蘇軾、南宋汪元量、元陳敏子時代流傳的《文王操》貫連起來,並看作是一脈相承的同一傳曲。如果我們碓認了這一點,同時也確認其在北宋時已被看作古曲的事實,那麼這首綿延至明初我們才得見於琴譜的傳曲,其創作年代至晚當在北宋之前的隋唐時代。
  • 《文王操》經過宋明兩代廣為流傳的盛期,到晚明1590年《琴書大全》之後漸漸沉寂下來。雖在清初1667年對明代古琴有總結性的《琴苑心傳全編》中又刊載過一次,卻未引起比明代出版更為頻繁的清代琴譜的共嗚,此後至近現代,再也沒有琴譜刊載過它。這首風行多時的名曲終於在近三、四百年的琴壇上漸漸絕響了。
  • 《文王操》大量使用空弦和七徽下至徽外的按音,除第七段泛音外音樂全都在中低音區活動,這在琴曲中很少見。那與時代風格相關的弦調、音階的運用也明顯地與宋、明產生的琴曲如《瀟湘水雲》、《漁樵問答》、《平沙落雁》迥然不同。[4]

相關視頻

【蘊桐古琴】小奉習琴《文王操》

《文王操》古琴:羅林翼

文王操-張譽月

相關圖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