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中国剧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中国剧社(旧址)原图链接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新中国剧社是1941年在桂林创建的民间职业剧团,由杜宣、田汉、瞿白音等人率领,实际上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随后进行一系列公演并且在1944年参加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在1944年湘桂大撤退中,剧社经贵州撤退至云南昆明,抗战胜利后,至上海,并且到台湾进行演出。1947年12月宣布解散。[1]

剧社简介

中国话剧团体。1941年皖南事变后,由李文钊、杜宣牵头,许秉铎、严恭、石联星等来自演剧队的成员和爱好戏剧的进步青年于同年秋在桂林组成的民间职业剧团,实质上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其以骆驼为社徽,象征着吃苦耐劳的“骆驼精神”。

建立背景

皖南事变后的桂林,文化繁荣的景象有所停滞,抗日文化运动陷入低潮,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中共中央南方局委派杜宣组建一个职业剧团作为新的文化斗争阵地。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推动逐渐衰落了的西南戏剧运动 , 二是为了保护、保存战斗在西南各省的 5 个抗敌演剧队以及在桂林的一些革命进步的文化人及戏剧工作者 , 在他们遇到迫害和危险时 , 即可在新中国剧社暂避或留下来工作 。而恰好此时卸任国防艺术社社长的文化人士李文钊找上门来,准备成立一个名叫新中国剧社的民间职业剧团,而且登记手续也已经弄好。因此,杜宣与李文钊一拍即合,随后从各个地方的抗敌演剧队招募来一批骨干成员,并且先后赶赴广东、湖南邀请洪深、田汉加盟新中国剧社,经过一番准备后,在1941年10月5日,新中国剧社宣告成立。

演出概况

1941年10月,剧社首演陈白尘的《大地回春》后,投资人李文钊因无力负担剧社的经济责任,退出剧社。剧社在庆祝郭沫若50寿辰的纪念活动中,成功地演出了杜宣创作的《英雄的插曲》和组曲《南山之什》。接着,公演了田汉的《秋声赋》、沈浮的《重庆24小时》、俄国А.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等剧目。 1942年3月剧社上演田汉、 洪深、 夏衍的《再会吧,香港》时,被国民党当局强令禁演,。剧社在周恩来的关怀下,曾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的资助。

1942年夏,剧社选举瞿白音为理事长,从此进入了发展阶段,继俄国的《钦差大臣》《大雷雨》和《风雨归舟》(即《再会吧,香港》)演出后,于1943年初先后赴衡阳、湘潭、长沙等地旅行公演。在旅行期间又排演了曹禺的《蜕变》、洪深的《黄白丹青》、阿英的《海国英雄》及《复活》(夏衍改编)等剧。旅行演出解决了剧社经费上的困难,扩大了剧社的影响。1943年年底,剧社回到桂林。翌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剧社参加了田汉、欧阳予倩等主持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并演出了宋之的、夏衍、于伶的《戏剧春秋》和《大雷雨》。不久,日军南侵,剧社踏上了向黔桂大撤退的行列。1945年初,先后演出了活报剧《金碧交辉》,话剧《》《金玉满堂》《蜕变》《风雪夜归人》《牛郎织女》《草莽英雄》等。抗战胜利后,转移至上海,途中又前往台湾,上演《郑成功》等剧目,在台北引起轰动。1947年3月至上海,上演《金玉满堂》《大雷雨》《卖油郎》等剧目。

主要剧目及领导人

在将7年的演出活动中,剧社共演出了将近50个剧目,包括话剧、活报剧,另有诗歌朗诵和演唱节目,此外还和其他演剧队和地方团体单位联合演出,保留剧目有《大雷雨》《桃花扇》《金玉满堂》。

剧社的主要领导人是杜宣、瞿白音、汪巩,骨干成员有杜宣、汪巩、瞿白音、严恭、岳勋烈、蒋柯夫、曹珉、殷之谦、姚璟、王聿祥、梁权、田野、王劲、陈云等。剧社近7年历史中,先后累计有153位社员,最高时期有40余人。

视频

新中国剧社 相关视频

首届全国民间职业剧团艺术成果展视频
中国剧协第二届民间职业剧团展演精彩回顾

参考文献

  1. 1944年桂林戏剧节创办始末 ,豆丁网,201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