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城天主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城天主堂
图片来自13'S幸福食光

新城天主堂,新城天主堂(新城神社旧址)位于台湾花莲县新城乡花莲市区往太鲁阁走,大约半小时车程可以到新城,街道之中隐藏著新城天主堂这个造型特别、极具历史意义的古迹建筑。

历史

明治 29年(1896年),日军从宝桑(今台东)海岸上陆,之后抵达花莲港(今吉安乡海边)。当时新城邻鲁阁“蕃地”,日本当局以之作为“理蕃”的前哨站,花莲港守备队在今新城天主堂附近驻扎一分遣队。

明治29年(1896)12月发生了驻守新城的分遣队一名士兵欺辱玻士林社的少女,引起族人愤慨,在汉人通事李阿隆协助策划下,由赫赫斯社的头目哈鹿‧那威和玻士林社头目率领各社壮丁,将十三名日军全数歼灭,史称新城事件[1] ,也埋下了大正3年(1914)的太鲁阁战役的导火线,“新城事件”可说是东台湾第一次台湾人民抗日行动的重要事迹,极具历史价值。当年12 月23日13位日本官兵被杀害。新城事件是太鲁阁族人土地生命保护与捍卫战。

新城事件隔年(1897年),日军以现代化军队、军舰,并动员南势阿美壮丁征讨太鲁阁族,但遭顽强抵抗,又因疟疾流行,只好停止征讨,最终撤军。在这新城事件至太鲁阁战争这18年间(1896-1914)太鲁阁族人始终持续对日军的抗争,太鲁阁战争可说是太鲁阁族与日军长期冲突的最后结局。

大正3年(1914年),太鲁阁战争,日军出发前,在新城面对太鲁阁山谷建立神祠,祈求对太鲁阁族的讨伐成功,而该神祠即位于今新城神社旧址本殿位置。此次战役中,日军和太鲁阁两方的人数明显悬殊,军警连同附属工役等,总计达 11,075 人,而太鲁阁族人中,能参与战争的男子也才约 3,000 人,而太鲁阁族人的武器也处于绝对劣势。战争结束,日军成功征讨太鲁阁族,太鲁阁各社相继被迫归顺,缴出枪械弹药。新城事件发生后,为了纪念殉难的军警人员,日本政府于大正3年(1914)建造木造纳骨堂,大正9年(1920)又设立“殉难将士瘗骨碑”;后于昭和12年(1937)在旧址西南侧(今圣母园)以钢筋混泥土材质建造神社。战事成功后,1915年,日人在神祠东南,和瘗骨碑中间建立太鲁阁吊魂碑,纪念从新城事件以来到太鲁阁战役战死的日本军警等265人。1937年,台湾开始进入皇民化运动时期,推动一街庒一神社,原本的神祠改建为新城神社

1945年后国民政府来台后,部分日治时期建筑物或纪念碑遭官方拆毁,新城神社也成为废墟。1954年,圣伯纳会神父们来到新城传教,1956年取得了使用废墟的权利,盖了花莲县的第一所幼稚园,1959在神社东面兴建神父会院以及在神社本殿遗址建盖圣母亭,1964年由圣奥斯定咏礼会出资,以天主教会花莲教区名义购地兴建现今的天主堂,并于两年后落成。另外,由于因当时新城地区交通与医疗欠缺和不便,新城教会于1970年完成新城天主教医院,该医院在1998年时结束服务。

瑞士神父

瑞士圣伯纳奥斯定咏礼会,1049年在大圣伯纳隘口建立庇护所,此地自古就是南北欧洲相当重要的通道,它位在义大利奥斯塔与瑞士马蒂尼之间。会士以祈祷协助人过山、接待为神恩。依照会规的精神,协助人过山为会士们最重要的使命,可为此牺牲自己性命;当庇护所人满为患时,会士们也会让出房间给旅客,自己则是睡在餐厅的桌上过夜。随著时代的演进,圣伯纳会则是协助人在山间修养,与自己、与天主、与别人、与宇宙和好,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圣伯纳会来台St. Bernard in Taiwan在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提议合作下,圣伯纳会于1931年派遣首批3位神父前往中国云南传教,设立维西天主堂。但随著中国局势变化,圣伯纳会撤出云南,于1952年开始在台湾的传教,以花莲太鲁阁族所在的新城、秀林二乡为主要的传教区,南起嘉里,北至崇德,含太鲁阁国家公园内的竹村西宝天祥等地建立教堂。

坚毅却不失慈爱—戴宏基神父

1976年,当时二十七岁的戴宏基神父从瑞士来到花莲县秀林乡传教,起先为了让山里的原住民方便祈祷,在中横旧山里部落,亲自设计、建盖了竹村教堂。拥有贝都因血统的戴神父曾说:“我的个性是激烈派,如果不是受温和的天主教文化影响,对于原住民儿童的教育有很多贡献。年轻时的他曾经援助被父母卖给人口贩子的原住民女孩,从人口贩子手中赎回这些可怜的女孩;近几年也曾透过国外媒体的力量,在国际上相当具有影响力的《日内瓦时报》投书,为台湾因政治干扰而遭受国际组织孤立的情况抱不平。[2]

古迹保存

圣伯纳会神父们的保护,战后国民政府迁台,许多日治时期的建筑物和纪念碑被官方或是民间拆除;1972年台日断交后,政府发布了“清除台湾日据时代表现日本帝国主义优越感之殖民统治纪念遗迹要点”,在这波仇日的破坏潮之下,许多日治时期的古迹成为牺牲品,从此消失或是被迫改变原貌。

神社于战后被拆除,一直到1954年圣伯纳会来到花莲,这块荒废已久的旧时圣地,才又回复了生机。圣伯纳会的戴神父与前任的神父们,都相当具有古迹保存的意识跟观念,都尽力维护日治时期留下来的历史遗迹。

神社

神社原三座鸟居,于天主堂外路口的第一大鸟居在中日断交后,被新城乡公所锯断两翼变成中式牌坊;而第二鸟居则在上头加了“天主教会”的字样,并在两侧加上两根水泥石柱;第三鸟也有后来加上的水泥石柱,这些改变是当年戴神父深怕这两座鸟居被乡公所拆除而不得不做的防护措施。 新城神社最重要本殿的原处,改建为圣母亭;原来坐落在本殿外侧两旁的狛犬仍在原位,参拜道上仍有四对石灯笼保存,但有一尊已经倒塌;另外原神社洗手舍内的水泥石台子现在则移到天主堂中作为受洗用的“圣洗池”。

古迹修复

2005年,在戴神父的极力争取之下,新城神社旧址成为花莲县县定古迹,让古迹能受保护不被破坏。不过,由于多处遗迹都有损坏的现象,如果要让新城神社旧址的古迹能够以完整的样貌呈现,势必需要进行古迹修复的动作,像是修补参拜道路的破损、石灯笼与鸟居需回复原本的样貌……等,这些都是浩大的工程,而花莲县文化局希望能够出资协助古迹的修补,由于圣伯纳会在台湾并没有成立财团法人,所以新城天主堂名义上属于财团法人花莲教区,而古迹的所有权人也是如此。

民国45年应当地居民的要求,来此传教的瑞士籍神父傅光业在原神社西侧建立幼稚园;民国48年再由瑞士籍神父沙智勇在神社东面建神父会院;民国53年花莲教区购地并兴建一座以圣经“诺亚方舟”为主的礼拜堂,并于两年后落成,民国59年天主教医院落成,民国87年功成身退。

新城天主堂目前仍保持昔日神社神域空间,本殿旧址四周高耸优美近百年树龄的日本黑松,搭配怀旧的神社遗址与庄严的天主堂,显得古朴、让人兴起思古幽情,位于礼拜堂前花圃内,仍可见一块写有殉难将士瘗骨碑字样的大理石,在石碑背面隐约可见当时殉难之日军罹难者的名字。

景点

1956年新城天主堂落成在新城神社原址,诺亚方舟的造型有著新生再造的意义,天主堂洗石子的墙面爬满了青绿色的藤蔓,内部庄严洁净,两侧窗户镶嵌彩绘玻璃,后有圣洗池及告解区。[3] 教堂仍然保留的日式建筑有内外两座鸟居(原本有三座)、八个石灯笼、两对守护神兽等,神社主体建筑在台湾光复之后被愤怒的同胞直接摧毁,现在看得到的只有基座以及圣母玛丽亚的雕像。 天主堂前的花圃,还保留著殉难将士瘗骨碑字样的大理石,这是为纪念“新城事件”殉难的日军,1920年设立时背面还刻有罹难者的名字,但随著时间推移,现在已模糊难辨。

资讯

地址:花莲县新城乡博爱路64号

电话:03-8611722

参考文献

  1. 新城事件 东台湾首次抗日行动,更生日报,2020-03-01
  2. 穿越历史的和解 守护古迹的戴宏基神父, 台湾光华杂志,2019-10-17
  3. 花莲景点-新城天主堂,美食旅游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