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店站 (新北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店站 (新北市)
图片来自痞客邦

新店站[1] [2] ,副站名碧潭,位于台湾新北市新店区,为台北捷运松山新店线新店线)的捷运车站

简介

新店站 ,位于新北市新店北宜路西侧,与北新路的衔接处南侧。

新店站的车站编号G01,站名取自现有地名“新店”,该地临近著名的碧潭风景区。另外为了与邻近之新店区公所站作区别,当地民众经常根据台汽客运站时代的旧名以“新店总站”称呼之。

新店站的官方英文名称为Xindian Station,并加上紧邻一旁的风景区“碧潭”(Bitan)作为副站名,其中“新店”两字采汉语拼音方式拼写为“Xindian”。但在2003年之前,车站的官方英文名原本是使用威妥玛拼音而拼写为“Hsintien”。

新店站以颇具历史的吊桥作为主要地标的碧潭风景区,即位于车站西南边不远处的新店溪畔;南边的新店路与碧潭市场一带则有许多摊商与小吃店。

捷运新店站拥有水岸风景与捷运加持,有不错的先天优势,加上邻近碧潭风景区与新店老街,商业与观光气息浓厚,但是商业区以碧潭水岸为集中地,与住宅区尚有一段距离,不会影响居住品质,居民又可以享有便利的生活机能休闲资源

新店站建有共构的联合开发住宅“碧潭有约”。

台湾铁路管理局新店线亦曾于附近设有新店车站

公共艺术

车站出入口广场设有两组由日籍雕塑家田边武所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邂逅(天、地、人)》。两作品中一组为自然石十二块;另一组为石柱三座、石板十二块、铝制灯柱一座。

车站构造

新店站地下一层车站,一个岛式月台,一个出入口,本站设有半高式月台门

车站楼层

车站出口

出口位于车站北端,设有无障碍电梯,其上方有共构大楼。

公车资讯

依照站牌的设置位置不同,邻近新店站的公车站牌分别使用捷运新店站(新店路)捷运新店站(北新路)新店碧潭为名。

国道客运

上下车站点使用捷运新店站(新店路)作为站牌名

利用状况

本处除捷运站外,车站附近设有公车站牌,分别为北新路的“捷运新店站”、北宜路的“文山国中”以及中兴路的“新店”,地方客运路线亦于此处设站停靠,可转乘前往乌来坪林安坑三峡等地。

根据2020年12月资料,本站每日旅运量约为24,731人次,在台北捷运各站中排行第68名。

车站周边

历史

台北铁道新店驿

  • 1921年3月24日:随著新店线铁路“公馆-新店”段正式通车而启用,当时称为新店驿(日语:新店驛しんてん- Shinten- ?)。
  • 1931年8月1日:新店线铁路自本站延伸通车至郡役所前车站(当时称为“郡役所前乘降场”)。

台铁新店车站

  • 战后新店线铁路由台铁接手经营;本站至郡役所车站段亦废止。
  • 1965年3月24日:随著台铁新店线停驶而废止。

台北捷运新店站

  • 1999年11月11日:随著捷运新店线“古亭新店”段正式通车而启用(通车后即与淡水线直通运行,营运模式为“淡水-新店”)[3](p328)
  • 2003年:配合台北市政府改采汉语拼音为主要译名标准的新政策,站名的官方英译由原本威妥玛拼音Hsintien Station改为Xindian Station[4]
  • 2014年4月8日:台北市政府公布松山线通车后的营运模式,松山线将与小南门线、新店线直通运行,新店线不再与淡水线直通运行。届时运行15年的“淡水-新店”列车将正式走入历史,改采原定之“新店-松山”营运模式。
  • 2014年11月14日:伴随松山线通车,于24:00与淡水站对开“淡水—新店”最后列车,台北捷运长达15年的跨线营运模式正式画下休止符。
  • 2014年11月15日:随松山新店线全线贯通,列车营运路线调整为“新店─松山”,本站发出的列车透过原小南门线开往松山站[3](p228)
  • 2016年9月:捷运新店站在13日遭受莫兰蒂台风侵袭后[5],接著27日又遇上梅姬台风,终导致站内天花板被掀落,售票机遭毁损的状况,但经应急处理后,仍在第二天照常营运[6]
  • 2018年2月3日:半高式月台门正式启用。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韩国‘直火蒸’扁柏蒸食x铁火锅】纸火锅/碧潭广场/捷运新店站,窝客岛
  2. 捷运新店站],痞客邦,2012-05-04
  3. 3.0 3.1 徐荣崇. 续修台北市志 卷五 交通志 捷运篇.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2015年12月. ISBN 9789860469875. 
  4. 捷运站名改汉语拼音. 苹果日报. 2003-11-24 (Chinese (Taiwan)). 
  5. 捷运新店站灌进豪雨 路人差点被吹飞自由时报,2016-09-14
  6. 风真的好大 捷运新店站天花板也被吹垮了自由时报,2016-09-28